慈禧太后掌握生杀予夺大权47年之久,平生杀人多矣,却为杀了记者沈荩而后悔。1903年7月31日,在日本人主办的《天津日日新闻》就职的沈荩在刑部狱中被活活杖死。从被捕到处死仅仅20天,他的罪状并没有公布。当时,人们一般认为他的死因是在报纸上披露《中俄密约》草案;也有人考证这个说法没有根据,他的死主要是因为他是三年前自立军的首要人物之一,唐才常等惨遭杀戮,他侥幸漏网,一直是清廷通缉的要犯。
沈荩下狱那个月正值光绪帝生日,刑部接旨:“万岁月内例不行刑,著即日立毙杖下,钦此。”刑部为此特制了一块大木板,打了200多下,直打得血肉飞裂,骨头如粉,他都未出一声。行刑者都以为他死了,不料血肉模糊的他发出声音:“何以还不死,速用绳绞我。”最后只能用绳子将他活活勒死。
▲沈荩
据说,这个牢房不久前还关押过原广西提督苏元春与名妓赛金花,一位刑部司员因此戏成一语,作为上联:“儿女英雄流血党”。迄今尚无下联。
一年后,戊戌党人王照获罪下狱,恰巧也关在同一牢房,王照的《方家园杂咏纪事》回忆:“粉墙有黑紫晕迹,高至四五尺,沈血所溅也。”
不久沈荩死状之惨公之于世,连西方人都闻之胆寒。《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理循把慈禧叫作“那个该杀的凶恶老妇人”。在沈荩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下:“沈克诚,杖毙,1903年7月31日,星期五”。也幸亏莫理循保存的这张照片,让我们一百多年后还能清晰地看到沈荩的面容。
沈荩之死等于给反对者送去了一个炮弹,因“苏报案”获罪的章太炎在上海狱中写诗追悼,章士钊编了《沈荩》一书,留日学生刊物《浙江潮》、《江苏》纷纷刊出批评文章,谴责清廷的暴行,给反清革命再增加一个理由。
当年8月4日,天津《大公报》公开发表沈荩绝命词四首,以往较为流行的是最后一首:(www.xing528.com)
今年三十有一岁,赢得浮名不值钱。
从此兴亡都不管,灵魂归去乐诸天。
诗中传达的是他面对死亡的坦然与达观,相比之下,另外几首诗透露的信息要更多一些,第一首中“菜市故人流血地,五忠六士共翱翔”,坦承他与五年前殉难的“戊戌六君子”之间的关系,他是湖南人,和谭嗣同是志趣相投的密友。《大公报》最初报道沈荩案时,只是说他“牵涉戊戌之事”,后边的持续报道也始终未涉及案情真相。其实,在他第二、三两首绝命词中,不仅有“谁把辽东今断送,中朝从此失陪都”的诗句,而且有“验疫管关新密约”这样的句子。由这两首绝命诗推测,他的死因与《中俄密约》不无关系。
无论沈荩是否确为《中俄密约》而死,众口一词,百年以来几成定论。慈禧太后一生杀人无数,没有一次像这一次这样深受中外舆论的责备,沈荩因此被誉为“中国史上第一个殉职的记者”。
因为各国驻京公使“啧有烦言”,当年9月14日,《大公报》报道说,沈荩杖毙之后,各国公使夫人在觐见慈禧太后时都为沈荩喊冤,慈禧也颇有悔意,表示自己已面谕廷臣,会党要严拿,但千万不可株连良善,以致丧失人心。清廷之所以没有坚持引渡“苏报案”当事人章太炎、邹容,就与沈荩之死大有关联。
▲慈禧太后学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