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和木号在开业后的二十多年中,业务一直兴旺发达,前后在安东市(现改为丹东市)和福州两地设庄购货,每处有工作人员3—5人,并有一位老板坐镇。
德和木号在丹东所购木材主要是松木,来货多数是用轮船装运。如:在二十年代时,是用2500吨—3000吨单位的货轮,每年由丹东到津的货船即达四十多只,约计十几万吨。在福州,所购木材主要是杉柽木、电杆、板片。每年也有二十多只船,约4—5万吨。两地总计每年进货达18万吨左右。另外,由丹东用火车运津一些方木,以及通过三井洋行进口一部分旧枕木等,总计全年进货二十多万吨。
德和木号的商品品种多、销售方式和销售对象也比较全面,既有批发、又有零售;不仅有外埠同业的大量交往户(西河、御河沿河城镇、铁路沿线的大城市如:唐山、德州等地的木材商店),还有铁路、工厂、矿山、电灯房、建筑业……等部门。尤其与北京这个大都市的许多同业交往更多。因此,该木号每日顾客盈门,从早6点开始营业一直到晚间,从业人员检尺、划价、计算、提货……十分忙碌。每日门市零售现金即达三千元以上,大量的批发、赊销均不在内。外埠同业来津采购还可以住在厂内并供膳宿,殷实大户还可以大量赊购,分三大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还账。因此,常年外欠货款,平均在十数万元,多时达20万元。
德和木号和同业一样,为争夺业务也采用拉拢购买木板材(人工板材)的经手人或木工的手段。从所购木材货价中给以“水子”(折扣)。由于一家采用,多家效尤,又各自加码,因而“水子”竟达到货款的百分之三十。市民和实用户不懂板材质量,购买板材都由木匠鉴定、挑选。买卖成不成,都取决于木匠,这是“水子”产生的根源。给木匠“水子”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吃亏的是买主。“水子”一旦被买主发现,必然招来纠纷。如德和木号卖给东亚毛纺厂一批板材,因给木工经手人“水子”,被该厂察觉,因而对欠德和木号的3000元货款扣住不给。后经长时期多次交涉,才收回1500元,作为了结。(www.xing528.com)
由于德和木号从丹东来货赚钱很多,同行业也多派人去丹东采购。德和深恐同行业都去丹东,抢了自己的买卖,遂想方设法对同行业进行打击。他们凭藉老关系,收集同行业在丹东购货、运输等情报,了解各家买的什么品种、什么价格、货物运津日期等情况以后,德和提前在津将同行业所购的相同品种木材,派人四出抛售,对外埠同行业也把货塞满。这一办法,使同行业由丹东所购木材到津后,都卖不出去。再有是用压价办法。同行业到货以后,德和木号马上把售价降低,使同行业到的货都赔钱。同行业对德和这种以大压小的伎俩,议论纷纷,怨言很多。一些小户如:同聚木号、裕源成、裕太等家,不得不瞅着德和木号的行动办事,对德和木号不重视的一些品种,才敢采购一些,运津后零售或卖给工地一些边沿户,在夹缝中谋求生存。
德和木号开业以来,一帆风顺,一心想垄断天津木材市场。1929年以后,先后连续设立了5个门市部,称为“北洋五厂”,即:北洋一厂(宁家大桥)、北洋二厂(下瓦房)、北洋三厂(挂甲寺)、北洋四厂(马家口子)、北洋五厂(意、奥租界交界处)。总店的骨干被分别拨到五个门市部经管业务。该号一时声势很大,同行业对此均为之侧目,招致有的同行业对德和木号甚为仇恨。如:马家口子原有一个木材零售店——义源永。当他们听到德和木号要在马家口子开设门市部的消息时,深恐自己的买卖干不成了,遂托人向德和木号经理于士林(和璞)求情,要求他在别处另选地点,但于和璞当时正狂热追求独占天津市场,对于义源永的要求,根本不予理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