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商业和其他行业不同,来货家到产地进货,需要现款,至迟也得在货物装船之前将款汇到。卖货时,除销给铁路厂矿部门能够交完货即收进现款外,批发给外客或本市同业,则大部分是赊销,京客的货款尚能一月一清,唐山、古冶一带的外客能一节一清,其他沿河各县外客,到年节还清的,就算是好客户了。因此木商来货家的资金周转比其他行业都慢,往往需要三套资本。一套汇到外庄去买货,一套用于厂里存货,再一套是赊销外欠。过去经营木行,没有雄厚资金,是干不起来的。况且昔日来货家大都要自己包租轮船运货,一次至少在三千吨以上,所需费用也很可观。而木材的价格相对地比较稳定,1937年前木材行业的情况是,每年春天开盘直到翌年新货到来,价格才有变更,因此使用银行的贷款,即便利率低也是合不来的。德和木行垮台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进货过饕,资金周转不开,大量使用河北省银行和其他银号的贷款,当银行来催款时,德和为了顾全信用,不得不亏本卖货。永发顺木行做的比较稳妥,进货时,先用义德堂名下的存款,如不足,再用自家开设的银号贷款。销货时,最初基本上是货交到用户即收款,外欠货款收进比较快,所以永发顺的经营能够持久不衰。
也有的木行,开业时资金并不多,但进货不拘于“计钱吃面”,常常多买一些,靠银行钱庄的贷款来周转。销货时,也不拘于有什么存货卖什么,而是尽量为顾客找到所需要的品种规格,既为顾客分忧,又维护自身的信誉,这样与业务往来户建立了密切关系,有了这样的关系户,木行才能稳定地经营下来。另外,银行钱庄虽然是贷款单位,有时银根紧张也需要支援。当木行收进大的码子时,就为银行钱庄撑撑腰,从而结成相互依靠的往来户关系。有的木商号正是由于与金融业相互支持而起家。(www.xing528.com)
1945年以后,通货膨胀,银行利率增高,直到建国初期,利率仍然很高,当时木商号很少长期贷款,用款时只能做贴现,利率高达25%,十天转一次息,稍不小心,进销货筹措不当,利息就承担不起。一个木商业者与金融界打交道也是煞费一番苦心的。运用好了可以兴家,否则就要败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