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道路路面结构演变-历史资料选辑

天津道路路面结构演变-历史资料选辑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地区的道路,经元明的开拓和清代的发展,所形成的官马驿道是陆路交通的干线网络。光绪十三年英租界董事长兼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在马场道他的住宅周围修筑了天津地区的第一条碴石路。此后天津地区又陆续修建了一些碴石路,如1905年将围城东、西、南、北四条马路修为碴石路。1914年意租界将大马路修建为沥青泼油路,是天津的第一条沥青路。只有南市一带的道路、河北大经路、东马路等是碴石泼油路面,但失于维修路况不好。

天津道路路面结构演变-历史资料选辑

天津地区的道路,经元明的开拓和清代的发展,所形成的官马驿道是陆路交通的干线网络。驿路的路线多选高亢路段,筑成堤道、叠道、埝道,采用了较高的路基,有排水沟和涵洞,虽还都是没有路面的土路,但雨水易于排除,免于浸泡,较过去的土路前进了一步。

天津辟为商埠之前,旧城内外均为土路。使用新法筑路始于光绪八年(1882年),修建了督院旁浮桥到紫竹林的一段沿河马路。在施工中先将旧土刨松,填垫砖石,用铁锤击碎,上加土沙一层,用千斤铁轴压实,中高缘低形成龟背,两边砌石成渠,以便泄水。光绪十年(1884年)又修筑了一些城内外的街道,有的是用石板铺成,如天津市著名的三条石大街,就是由于用三条大石板铺筑而得名。

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租界董事长兼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在马场道他的住宅周围修筑了天津地区的第一条碴石路。此后天津地区又陆续修建了一些碴石路,如1905年将围城东、西、南、北四条马路修为碴石路。

1914年意租界将大马路(今建国道)修建为沥青泼油路,是天津的第一条沥青路。1918年法租界引进人工炒油设备,把法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北段)铺为天津市第一条沥青混凝土路。1924年英租界自英国进口两台沥青混凝土搅拌机后,英工部局在受过现代化训练的工程师引导下,放弃了老式铺碎石的路面,大量修建以红砖为基层上铺机械拌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日本侵华期间于1937年将大沽南路修建为单幅水泥混凝土路面,1941年修建了京津公路(柳滩至河西务)单幅水泥混凝土路面。日租界内的芙蓉街(今河北路)、福岛街(今多伦道)、住吉街(今南京路)以及河东六纬路(单幅)、河北二马路都铺筑为水泥混凝土路面。(www.xing528.com)

英、法、意等租界都是沥青路面,基层多采用碴石或红砖,日租界也多是沥青路面。日租界在1940年前就已将石灰土应用于路面结构层,如淡路街(今甘肃路)和石山街(今宁夏路)都是在石灰土基层上铺沥青泼油面层的道路。

旧中国由于连年内战,财政困难,无力建设,路面多为碴石路,还有一些次要道路多是炉渣路。只有南市一带的道路、河北大经路、东马路等是碴石泼油路面,但失于维修路况不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