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自信研究:现状与效果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自信研究:现状与效果分析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或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新领域。(三)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成果实效性是指实践过程中实施教学和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是指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师所制订的课程培养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新的理念、方式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的实现程度。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各项能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自信研究:现状与效果分析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

高校的思政课教育学和教育学、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和关注的一个领域,国内的学者们对这个未触及的领域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主要集中以下领域:

(1)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人们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的意义关系视角作出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推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

(2)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借助成功的心理学理论,可以给教师在整个思想理论教学实践中带来更多的益处和积极的改变,掌握个体差异理论,使教育更有针对性;研究特殊心理活动,预防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人们运用正确的积极的心理学进行正向引导,对思政课工作进行补充和提升方面。在心理学和高校思政课之间寻找共同可交叉的点并且整合后再进行实践探索,通过探索积极的心理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中遇到的整合问题,他们提出了将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转变、开展方式转变、本土化实践、使用正确的正向鼓励和评价等积极措施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整合。

尽全力改变“灌输”式的旧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方法的创新都要围绕调动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展开;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研究;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强调教学时的针对性和实效时;通过对教学方法变革的适应,考试形式应该业余之前的旧式教育的考试形式有所分别。因此,自觉借鉴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特别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创新将产生的重大意义如下:

第一,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提供了全方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并且开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学术新领域。

第二,在可能诞生的新的交叉学科—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学术底色的全新的、能够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现代所需要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或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新领域。因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在教育、心理研究、实证以及实验类的研究可以提供近似乎与空白的新的学术领域。

第三,不管两大学科如何交叉聚集,有一个基本事实是一定可以预见的;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将会迎来学术上的一个较大额增长点,两大学科的有机整合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开辟出新的道路。

(二)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创新

思政教学理念所依托的是教学实施和反馈、创新和发展是思政教学理念所依托的。一方面,教师教学理念的合理性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另一方面,教学理念也需要在教学评价和反馈中得到调整与发展。因此,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创新如下(图6-1):

1.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创新核心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将学生摆在思政课教学的最重要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与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图6-1 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创新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然后面对如此热潮,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什么”到“为什么”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探讨,进而摸索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对之策。然而,上述研究多重宏观描述和理论阐述而轻实证。

2.思政教学理念的创新环节

思政教学理念所依托的是教学实施和反馈、创新和发展。教学理念具体实施时,在创新的思政课中具有指导性和内在性的作用。从整体大局上反思政课程的改革中应秉承什么样的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基准,这是首要的、前提性的问题,对此要掌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要搞清楚三个问题:①为什么教,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及价值在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增强和精神的提高;②要明确教什么,知识、规范以及价值观等;③怎么教,教师的教育意思与教育实践的同意以及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实践和检验。

教学理念的变革和创新也应该注意到社会时代的变革以及思政课本身的学科建设基础薄弱等现状。

3.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结合

对于如何将教学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1)以不断创新的理念统领教学改革,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系统,落实于每一个环节。所以,改善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师教材是具有创新性的教材体系,改善教学的稿件是具有创新性的教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平台是创新的教学方式。

(2)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理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补充是第二课堂

(3)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时代化的挑战,需要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管理模式的创新。

(4)以情景认知理论开放式和问题式学习,将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一个基本倾向。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不同角度和理论出发去看待思政课教学的改革问题。以创新未作指导,学界涌现出了大批量的学者将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引入思政课教学的理念中。从“通识教育视域”提到要将思政课回归至教育的本质,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健全心智、人文精神

学习相关理论研究从而促进思政课教学实效的观点,其中包括:①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重新对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等多项内容,以此来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②思政课教学与“心理契约理论”的内在存在是有契合性的,这种契合性源自思政课教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对象以及心理契约本身具备的内隐性、动态性、功能性、等方面;③“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与高校思政教学也存在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交往主体过程中的情感关怀、权利、社会重视这三个方面,用此理论来反思思政课教学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上存在的不同。

(三)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成果

实效性是指实践过程中实施教学和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实施的可行性是指方案、设计、理念以及操作的可能性,而实施效果则是在实施之后对实施目的的一种评估。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是指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师所制订的课程培养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新的理念、方式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的实现程度。我们必须要认清高校思政课的前提是实效性。

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整体素质。教师的更新和教学转变是增强思政课教育实施实效性的基础;教师必须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修养,政治理论修养是增加教学实效性的中心;在研究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是要首先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其他相关领域教学之间的关系。

思政课传授知识性与宣传教育性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发挥教师业务专长使教师更好的教书育人,思政课在学术性和纪律性的关系,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确切的处理思政课的内部之间相互的关系。注意处理好“意识形态与知识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与教学过程生动性之间的关系、对历史任务的历史作用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关系、教学改革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将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分为:

1.关注时代变化,合理运用新技术

(1)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时代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思政课也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在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引领下,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思政课在教学上需要做到推陈出新,在教学方式上面更加开拓创新,以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另外,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学生作为主体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2)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新推出的技术平台合理的使用新技术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开拓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新渠道,同时这些渠道的开放是让思想政治工作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治愈对教学信息的收集和整理:①明确选择什么样的信息;②将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类;③搜集和整理的信息要具有针对性、完备性和实效性。(www.xing528.com)

(3)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效性创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通过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并且由创新的方法尝试达到最终目的的。时间是检测新的教学模式对思政课教育是否有效的最好方法。在这方面,这些努力和尝试精神应该得到学界的一致肯定和鼓励。

2.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操作方法

从教育评估的角度,探索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其研究思路和操作方法如下:

1)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譬如,“假设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某种能够体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教学模式。那么,思政课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极大改善。”与这个假设理论相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这种教学模式下所依据的教学理论必须要具体并且明确目的;二是必须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化的定义,认清他的内在。

2)通过教学实验室可以验证所假设的理论是否成立的。这里涉及了一系列问题,如:实验的目的,检验了理论假设;实验设计,采用实验前后对照的横向比对方式进行检验;实验变量,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手段如何做出取舍和学生因素的影响等;被试选择,即实验班的选择;实验工具,统计、获取、处理实验数据的工具,例如问卷、第三方独立进行的课堂观察、实验访谈和选择统计的软件等;实验周期,以学期为单位还是以学年为单位来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在实验周期中采用测量的方法、教学手段的环节。

3)用统计软件。用统计软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从而正确的评价实验效果,总结实验中的成功与否,验证理论假设是否可以存在的教学规律。

4)完成实验报告。之前所讲的研究有一个有目共睹的特点,实验是要基于量化和实证的。同时也改掉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中的“自说自话”,如果只做性状分析,那么陷入就会严重缺乏化量科学分析的情况。

关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在倡导“借鉴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力量与方法开拓创新”无疑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走向打开了一个非常科学的突破口,这样的科学研究对整个学界都有着重大意义。

3.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1)思政课教学方法。思政课教育的改革,正面的反映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走向正确的多样化和综合性、系统化和整体性、现代化和科学性的方向。目前通过改革,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不尽相同的教育背景影响下,对我国学生的价值观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方法也必须对应时事而发生改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思政课的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探索符合当代学生价值观特点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以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界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法的探寻过程中,慢慢地探索总结得出的以下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图6-2):

图6-2 思政课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思政课在教育方法中对热点事件教学的一个延伸。一般来说,案例教学分析法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教师精选案例,学生讨论案例,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在教师案例选择阶段,教师基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应选取真实有效且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特别要注重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案例才具有说服力,虚假的或者凭空臆想的案例往往适得其反,“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合作学习法。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讲,合作性学习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增加集体责任集体荣辱感等。合作学习将认知负担分散到各个成员身上,从而可以完成单个学习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减轻教育情境中不必要的竞争压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3)参与式教学法。参与教学法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教学的实践中,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价以及反馈活动中,始终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在实际的实践当中,高校思政课受到授课时间和学生人数的限制,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和教育方式,都应该避免过于复杂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与反馈机制。思政课教师应该通过对旧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合理的课程设计最终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最终目的。如果背弃了实效性这一个基本准则,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就会落入“为创新而创新”的思维中。

4)研究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是这样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知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

5)基于团队协作的研究性学习。协作方法将现代教学中的“研究特性” 和“协作精神”结合起来,并且在实践中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6)互动体验式学习方法。互动体验学习方法,以“六顶思考帽”创新思维训练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更好的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处在一个做“游戏”的学习环境下进行更好的将思维进行碰撞,从而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除外,学界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秀教学方法具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①“激励教育法”,提出通过物质奖励的方法、增加教师的信心激励和榜样等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②“美育法”提出高校的思政课的教育与创新必须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寓教于乐,必须要在提高教育者审美素质方面下文章;③“访谈法”是思政课教学从陈旧的灌输式到参与教学法的一个重要转变,可以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和实践性上面发挥独特作用。

7)网络平台教学方法。网络平台成为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新领域。实现高校思政课大班制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包括:①加强运用学校网络教育平台,不管是网站还是手机应用都要充分利用从而改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帮助教师去除就是灌输式教育的习惯;②以实践性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作为重点,进而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通过运用网络教育平台来改革整个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四个转化”:①将旧式的教学形式由固定的课堂向全天候性课堂进行改进;②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学生的学习由单向被动向双向互动进行转化;③教师不再是单一教学应该向教学科研兼备型进行转化;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是单一部门而是通过多部门协作完成“共管”。

(2)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学界在对思政课实践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探索,一致都同意学生应该成为思政课的主体。具体的观点包括:

1)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是希望学生团体可以从提出的问题以及接受的任务出发,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团队建设、团队学习以及遇到问题的及时讨论、团队合作的多种形式,对项目提出申请,制订实施项目的计划,有团队领导者分配工作到每个人再进行项目的实施与问题的反馈等,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3)思政课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所进行的最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推行“一立一信”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的最终目标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结合起来,使课堂整体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4)思政课应该是“立体化”的模式,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学特点、规律和教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集成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形成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在思政课的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讲授给学生、同时教师需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开展以团队为依托的校园文化第二课堂、根据课堂需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第三课堂。

5)在教学方法创新中网络平台教学趋势,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大学校园生活,网络化的生活已成为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政课教学模式,将现代意义的网络世界纳入研究的视野,使学生的生活世界定位更加完善,成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

6)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该引入参与、共享的新模式。如在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时,需要提取实践教学的内容,然后用实践教学的手段,同时设计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实践过程,通过总结、评价、分享实践教学的成果。在这个模式下,学者运用了灌输理论、主体理论、传播学理论、角色变换链、游戏理论作为支撑。通过对旧式死记硬背式的教育模式的包容性,并且更加从育人的角度拉近与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成长。

思政课主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重点设立专门研究小组,加强主体性事件教学规律研究;形成主体性实践教学联动机制,综合完成思政课教育;制定主体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指标,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作为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突破口,实践教学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7)“移动课堂”教育模式,是指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用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先进典型等社会资源,通过适时置换教学场所场景,以教师与学生交互性、学习共同体选择重组等方式,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互动性、交往性和反思性的教学模式,蕴含着学成教育与养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新理念。

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应具备三大组成部分:一种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一套成熟的操作方法和充分的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指上述三个方面有无推陈出新,三者缺一不可。

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必须经过实践的充分检验,而且,实践的过程必须运用教育测量的多种方法进行量化评估,以验证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和可行,即:通过证实或者证伪以验证一种教学模式所蕴含的理论假设能否成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