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文化视角下外语教学持续发展

跨文化视角下外语教学持续发展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围绕加强教师的文化教学培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等方面阐述跨文化视阈下外语教学的持续性发展。因为文化人类学中的阐述是最为全面和最为科学的,因此,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应该重视这一门学科。针对师范院校的教师,例如,可以在高年级开设比较专门化的文化学、社会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课程。

跨文化视角下外语教学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交际能力,积极开展跨文化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以下围绕加强教师的文化教学培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等方面阐述跨文化视阈下外语教学的持续性发展。

(一)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加强文化教学培训

1.加强文化教学培训的重要性

我们要想培养出一个非常合格的英语教师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既需要具备比较好的语言方面的功底,也需要一定的交际能力,还需要对学习人员的心理、情感和教学的规律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是需要具备的。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较为漫长的时间。当教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对其培养也就开始了,一直到其走上讲台之前的业务培训,还有当其开始教学以后的各种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各种各样的在岗的培训。

根据现在的教育情况,英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把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当作重点,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主要就是世世代代的教师把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了学生的头脑中。由此可见,我们要想对教师精心培养,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基础教育,要让学生积极接触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与此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因循守旧,促进其以后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还要指出的一点是,除了要进行良好的基础教育,还要对教师进行较高质量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比较好的教师。

2.对文化教学培训进行加强

(1)文化教学意识的培训。

对文化教学进行培训的一个根本的特征就是让比较隐晦的东西变得非常明确。[6]换言之,无论是文化,还是文化差异和文化教学的潜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教师意识到其作用,换言之,我们要不断促进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教学意识的提高。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促进教师的文化知识的积累、文化能力的提升、文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当教师来参加培训的时候,其对文化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与此相反的是,其文化体验是非常丰富的,其参考框架也是经过长时间的修改形成的,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都会不自觉地使用文化的参考框架。现在意义上的文化教学就是对此进行教学。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呢?就是使用各种各样的跨文化培训方法进行训练。

(2)文化知识的培训。

因为文化人类学中的阐述是最为全面和最为科学的,因此,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应该重视这一门学科。文化人类学的历史非常悠久,理论基础也非常雄厚,这样一门社会科学,在各个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这样,英语教师就可以从中获取相关的文化知识。

英语教师学习文化人类学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学习一遍,而是只需要学习其中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对文化相关概念有更为清晰的理解,也会更加了解文化群体,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一些文化研究和探索的方法进行一定的学习。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筛选,然后进行综合,对一些教师必须掌握的理论进行选择,从而作为培训的内容。

对教师进行培训,既需要学习文化人类学以外,还需要学习社会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这些学科把语言、文化、社会和交际之间的关系都进行了阐释。针对师范院校的教师,例如,可以在高年级开设比较专门化的文化学、社会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课程

(3)文化能力的培训。

相比而言,文化参力与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的培训相比较,文化能力的培训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其牵涉到教师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文化能力既包括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包括文化学习的探索能力。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训,应该从文化冲撞着手,这样,接受训练的人在一定的心理和情感震荡中,可以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有比较强烈的感性上的认识,培训人员可以借此机会向接受训练的教师介绍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对这些困难进行一定的讨论。

对教师进行培训的人员一方面可以借助于讲座或者是让接受培训的人员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以此来帮助其对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和文化冲突的各种特点进行了解,进而在理性上对心态进行积极调整,不用用自己的文化框架对他人进行评价,而是要尊重他人的交流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说,还可以观看录像,对或者成功或者失败的跨文化交际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汲取比较好的经验,防止交流上的错误的出现。

除此之外,培训人员还可以向接受训练的教师布置相关的文化交际的任务,如到外企去实习,或者是到外国人的家里去做客,借助于观察、访谈等来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进而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积极鼓励接受培训的人员一起把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的经历都分享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培训的时候,培训人员需要对反思进行反复的强调,接受培训的人员就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无论是文化学习,还是对探索能力的培养,其目的都是为了教授方法,让接受训练的教师掌握一定的学习文化的方法,从而使他们探究遇到的新的文化现象和新的文化群体。不论是文化的学习还是对探索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把一定的情感态度作为基础,如敏感、移情、勇敢等。如果没有一定的敏感性,那就会忽视所有的文化现象,并且认为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这些对于文化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

部分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环境的时候通常会逃避或者是退缩,然而,那些比较擅长学习和探索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勇敢地尝试和体验,对于自己可以了解这一文化群体的活动都要积极参加。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的时候,必须具备的素质就是宽容和移情,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冲突的发生,促进文化学习和探究的开展。

不只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和情感素质,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学习方法。在对民族文化学的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参与观察法,这一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得到了很多研究人员和培训人员的认可。

这样的方法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是比较流行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国家已经把短期出国学习放在了外语教学计划之中,这样,学习人员就可以使用目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来对语言能力进行强化,促进文化能力的提高,因此,这些国家一般都会提前对这一方法进行培训,从而使其到国外学习的时候可以进行较为充分的运用。

此外,参与观察法是一种对文化学习和探索的方法,其对任何一个群体来说都是可以开展文化调查的。当不在自己熟悉的文化环境中,而是在一个比较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时候,就需要这个陌生环境中的文化群体进行一定的交流和学习,从中获取跨文化交际的经验,对跨文化交际的规律进行一定的摸索,最终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虽然中国的英语教师和学习人员并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教师的培训人员还是可以对国内的外国的文化群体进行一定的利用,使用参与观察的方法。即便是环境不一样,其基本原理和技巧都是差不多的。

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培训人员首先把参与观察的文化研究方法讲述给接受训练的教师,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手段对文化学习的方法的宗旨、特点等进行探索。其次接受训练的教师自己对文化探索的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还要把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记录下来,不断监督自己进行反思,与此同时,还可以把记录的东西拿出来和同事进行分享。最后要出具一篇调查报告,而且,报告必须既全面又透彻,报告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既包括调查项目的目的、方法,还包括调查项目的结果和经验。

教师只有接受了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培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开展文化教学。教师要想对跨文化英语进行教学,还需要培训文化教学方面的内容。和其他的教学方面的培训相同,文化教学一般也包括大纲、教材和教学的方法等内容。所谓的大纲培训指的是其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标准进行一定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教案进行准备,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所谓的教材培训指的是针对特定的教材,针对教材使用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培训。教学方法的培训是最具有普遍性的,不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学习与跨文化英语教学

不论是对于哪一门学科或者是哪一种形式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跨文化英语教学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跨文化英语教学要求学习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非常强,因为语言和文化类的学习对学习人员的主观认识和亲身体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能只是依靠间接性的经验,还需要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的目标是对学习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一定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这样要求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强的话,那么,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包含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分析

我们既不能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或者是一种学习方法,实际上,自主学习指的是对学习和教学的本质进行一定的修改。学习和教学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样子。学习人员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和任务是最主要的,教师、教材和教学不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1)教师的角色。

自主学习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其需要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进行确定,还要积极反思和理解自己学习的感受,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关注,对学习的方法进行摸索。实际上,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教师需要具备以下表现:①教师要积极参与对教学大纲进行制定、对课程进行设计、对教材进行选择,对活动进行一定的测试和评价;②不受制于大纲,随时依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③不会只是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教材,而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教材;④尝试着自己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对教学材料进行积极的准备。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特点,其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

第一,教师的身份角色。

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假如教师不特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学生也是不可能自己就能学习这种能力的。因此,我们认为,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也是学生的顾问,还是学生的协调者和对话者。

首先,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师要和学生一同开展教学,例如,对教学目标、评价标准等进行一定的确定。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同学,就是他们合作的人员,即便是这样,教师还是有一定的权威性的。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向导。假如学生没有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关培训,那么其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因此,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和一定的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新的角色进行适应,在这个时候,教师主要扮演的就是顾问的角色,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其提供一定的帮助。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在提问的过程中,监督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的反思,还要反思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和需要进行了解,并对新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的确认。

再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调者。学习人员进行独立学习并不是说其是非常孤立地进行学习,也不是完全自己进行学习。其实,大部分时间里,学习人员都是和其他学生一起开展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协调人员,教师主要是确保教学活动在正轨上运行。

最后,教师是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即便是教师并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的方式,但是,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学生可以对此进行学习和借鉴。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习人员学会怎样进行学习。

第二,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可以归纳为技术支持和心理/社会支持两大类。

技术支持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对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对目标进行确定等都可以帮助学习人员开展自主学习;②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③帮助学习者掌握完成上述任务的能力和知识。

心理/社会支持的内容是:①具有协调者的素质,即要体贴耐心、宽容大度、善解人意、不妄加评判,等等;②善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即,要鼓励上进,消除忧虑,愿意与学生交流,不过多干预,等等;③能够提高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意识。

以上对教师角色和作用的论述表明:以自主学习为特点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这不仅体现在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付出会更多,而且要求教师在具备必要的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与学生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师的任务实际上比原来更重,责任更大,因此教师培训就显得更加必要。

(2)学生的角色。

针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使学生不再那么依赖教师和教材,而是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对学习计划进行一定的制定:把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确定下来,对学习的进程进行规划,对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选择,把评价标准确定下来。

第二,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并且要和其他人进行分享,还要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并适当地进行修改。

第三,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事先把标准确定下来,然后根据这个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解,进而把之后的目标也确定下来。

总体而言,自主学习对学习人员的要求是要具有比较强的学习意识,还要对学习目标实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一定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人员可以加强对学习、学习人员和学习过程的了解,还能对学习的规律进行把握,不断促进自身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积极进行学习。

(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认识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师生的责任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因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层次非常多,其表现形式也是非常多的,因此,当我们在对学习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训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对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途径。(www.xing528.com)

我们要想对学习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就需要从六个途径展开:①把资源当作基础的方法,其非常重视学习资料之间的独立互动;②把技术当作基础的方法,其非常重视教育技术;③把学习人员当作基础的方法非常重视学习人员在行为和心理上的各种各样的变化;④把课堂教学当作基础的方法非常重视学习人员控制课堂学习;⑤把课程当作基础的方法使得学习人员对自己学习的控制延展到了整个课程之中;⑥把教师当作基础的方法比较重视教师的作用,还要对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的培训。

以资源和技术为基础的学习(如: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利用学习软件的学习,网络英语学习等)为学习者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提供锻炼机会,学习者独立面对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材料,面对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所提供的学习机会时,势必会自发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和控制。

所谓的把课堂当作基础所开展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指的就是让学习人员对课堂活动进行一定的参与,既设计一定的计划,也进行一定的评价,从而督促他们理解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内容。把课程当作基础的方法认为学习人员的自主学习应该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都有所体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控制是全方位的,从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到学习过程的把握,到最后的评价都是由学习者自己完成,当然教师适时、适度的帮助仍然是学习者自主能力形成的重要保证。以教师为基础的方法显然是从教师对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出发,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帮助他们履行自己的责任,完成对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培养。

总体而言,对学习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时间和比较复杂的任务,需要把各种各样的教学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点。

第一,让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含义和意义进行有效的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近年来,自主学习这个词语才经常出现,许多教师和学生不知道其中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培训时,必须首先向他们介绍自主学习的概念和意义。因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的,需要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体现出来,针对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来说,其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自主学习的抽象化的概念,因此,应该等学生的年龄稍微大一点以后再对自主学习的概念记性论述。即便是这样,在这之前,还是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只是不同的形式而已。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习人员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关注,以此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习人员自身的努力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当其对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以后,并且进行一定的反思,那么,其也就更加容易对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了。

第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特点和学习风格进行认识,对成功学习者的特征进行了解,取其所长,补其所短。自主学习的基础就是自我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以此来让学习人员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进而对自己的学习特点有所了解。我们可以把英语学习人员划分为四类:①具体型学习人员:主要指的是可以借助于图片、录像等方式来开展英语学习。②分析型学习人员:主要指的是借助于语法的学习、阅读相关的报纸和杂志等方法来学习英语。③交际型学习人员:主要指的是对说英语的国家的人们的谈话进行观察,使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从而对英语进行学习。④依赖权威型学习者:喜欢听老师讲解,有自己的教材,将一切都记录在笔记本里,通过阅读学习。

有关学习风格和策略的研究还有很多,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学习者认识自我有很大帮助,还能促进对学习策略的了解和拓展。当学习人员对自己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其可以相互进行交流,还可以对比较成功的学习人员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对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给大家提供一定的指导。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每个个体的学习风格都是不一样的,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比较好的学习人员需要对自己比较好的学习风格的优点进行保持,对其缺点进行较为有效克服,还要对其他学习风格的优点进行有效的借鉴。

第三,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训。现代教育思想把学习人员、学习和任务当作中心,这一思想出现以后,人们越来越需要对学习人员的学习策略进行培训。在对英语教学的研究中,学习策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学习人员对学习策略的掌握程度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对现在的英语教学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比较具有普遍性的学习策略主要有:①认知策略。所谓的认知策略指的是要想更快、更好地对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掌握所采用的技巧。②元认知策略。所谓的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对学习过程的规划、管理和评价等。③社会/情感策略。相比较而言,社会/情感策略更加复杂,其原因是涉及心理和情感方面,指的是学习人员和其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所使用的策略,与此同时,还包括学习人员对自己态度和情感上的调控的相关策略。

我们需要在教学大纲中加入以上这些学习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对学习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策略培训。

(三)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

1.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的信度、效度及可行性

(1)测试的信度。

信度就是对测量的一致性进行考量的指标。测试信度表现为在保持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同一名考生在进行难度相同的考试时,其成绩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要让测试具有信度,应该从标准的等级描述与评分等级,标准、严格的评分员筛选与培训,制度性的双评分以及多人次评分等方面入手。提高测试信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测试的设计过程。

测试的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试的设计过程。一方面,在测试内容上要将所学习的大多数内容都涵盖进去,同时保持试卷长度适量;另一方面,在试题要求上应该具体、明确,保证测试者不会因为试题要求带来的审题偏差影响其正常水平。

测试内容对信度起影响作用。测试的信度与测试项目和测试范围成正比。在进行阅读水平测试时,不能只选择一两篇文章进行,因为较少的内容,有可能恰好在测试者以往的阅读范围内或是擅长领域内。倘若测试内容较少、范围较狭窄,容易造成测试者真实能力未能从测试结果中呈现,或许会出现水平不高者高分、水平不低者低分的状况。要想测试出其真实阅读能力,就应在文章题材选择上适当拓宽。不过,测试内容不可过少的同时也不能过多,一旦测试内容过多会让被测试者神经疲惫,产生厌倦情绪,以至于发生猜测答案的情况,不能正常结束测试,影响信度结果。

除此以外,测试者意图也会对信度带来影响,因为测试者与被测试者并不处于同一空间。有些被测试者可能无法完全猜测出测试者的出题意图,以至于影响信度的可靠程度。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针对的是不同的被测试者,所以应该在测试内容上进行对应的调整和改变。譬如,当测试的对象是初级水平英语者时,可以降低测试词汇量或直接采取汉语测试,让英语难度降低到被测试者的能离范围内,避免被测试者由于无法读懂题意而影响测试结果。测试的题量也应适当控制:题目太多,被测试者容易精神疲倦,产生厌倦,在答题过程中无法始终高度集中,影响测试结果;而题目太少,设计内容范围过小,也不能真实反映出被测试者的水平。

有关测试内容的设计要坚持简单、明了的原则。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对被测试者的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进行测试,不能仅通过提高语法结构难度和词汇量的方式增加难度。因为一旦被测试者不理解题意,测试可靠度也就无从说起了。

第二,测试的评价过程。

测试信度的最终结果受测试评价结果的影响。如果评价结果存在主观因素,测试就不具备信度。因此,如果处于此阶段,最为重要的是评价是不是客观的,其对信度的测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保证答案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而且要具体一点。针对那些主观题,答案越是具体的话,评分也就会越具有客观性。评分人员并不是随意进行评分的,而是要区分重难点,对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判,进而对被测试的人员的真实水平给出比较合适的分数。

其次,保证评分的人员的状态比较好。评分人员对被测试人员的测试的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测试的可靠性,评分是最后一步。只要参加评分,所有人员必须都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评分人员才能对比较精确的评分标准有所了解,才能知道怎么对评分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合理的处理。尽量不要让评分人员工作的时间太长,这样会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导致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没法进行有效的评分。

最后,保证很多人独立地进行评分。一个人所评判的分数只是对其个人的观点的反映,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意思。特别是在主观题的测试中,针对语言写作项目这一项的评分,如果正好遇到的评分人员是喜欢这一类文章的话,其分数就会比较高,如果遇到的评分人员并不喜欢这一类文章的话,其分数就会比较低,这样,测试信度都会被降低。假如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评分员进行评分,就可以取平均分,这样,最终的结果就会比较客观和真实。

另外,我们要想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的试卷进行评价,实际上就是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的这样一个过程。只有试卷的答案非常具体并且具有一定的标准,测试的信度才能得到一定的保证,答案一定要对跨文化交际观有一定的正确的反映,针对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较为客观和全面的分析,不能仅仅说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

除此之外,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进行评分的人员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自己的文化观和交际观进行一定的评判,不能让自身带有偏见。在对主观题进行评分的时候,假如遇到了自己不能判定的答案,就需要和其他教师进行商量,或者是借鉴其他一些比较具有权威性的观点,不能随意进行揣摩。因为测试的内容非常多,既包括被测试人员的态度意识,也包括被测试人员的行为能力,所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测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对测试进行设计的时候,不少主观性的因素都会对测试信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测试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多加重视,这样可以使得测试的信度提高。

(2)测试的效度。

测试的效度指的是考察点的覆盖程度,是对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反映程度。效度在测试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整个测试也是从这点出发的,测试的效度过低就没有任何意义。测试的效度并不是绝对的,同样一项测试在不同的多个测试中,结果可能有高有低。例如,要是使用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题目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的话,其效度自然很低,因为在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并不能接触到商务英语,所以测试结果无法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准。测试的效度是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的:

第一,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指的是所考察内容与考试大纲的适配程度,即考试内容对测试目标的完成程度。按照考试大纲上的测试要求,可以从以下三点对测试内容的效度进行判断:一是测试内容与测试目标的关联程度;二是测试内容过的代表性;三是测试内容对测试对象的适合性。

测试内容的效度对测试结果起着重要作用。成绩测试往往是针对学生在学习内容掌握程度方面的测试。在遵循教学大纲指导的基础上,还要探究适用的教学方式。内容效度既要体现技能也要表现要素。测试过程中,要将所学过的内容都纳入考察范围,并设置一定比例的典型题。倘若学过的内容未被考察,就说明教与学的脱离,如此一来测试内容效度也就无从说起。倘若测试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内容均衡,测试内容效度就有了。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中,教学内容和测试内容要实现关联,然而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知识记忆类的测试并不相同。教育目标按顺序可以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多个层次。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在内容上要涵盖上述的六项测试,但在测试中更为重要的还有对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评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测试。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质上就是针对交际中的各种状况进行分析后产生的评价,并最终通过具体实际行为呈现出来。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的另一特征就是真实性,这也是确保效度的重要之处。

第二,预测效度。

预测效度与预测能力相关,是指测试结果对将来发生的事情进行预判的准确程度,换句话说是预测考生将来的准确程度。[7]我们通常借助考试进行一些决定,例如选拔考生进入高校,选拔部分学生出国学习等,此时我们最重视的就是选拔结果与选拔目标的匹配度。为避免选漏、选错,预测效度通常会将一次的测试结果与后面的多次结果对比,探究其关联程度。譬如,一部分学生先后进行了设计测试和四级考试,倘若两次结果的关联性高,就代表设计题目的预测效度较高。

预测效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中是十分重要的。要提高预测效度,其一要对学生将来可能面对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以及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判;其二要有的放矢进行题目设计,让学生测试成绩能真实体现出学生在交际情境下的反应。

(3)测试的可行性。

可行性指的是测试在操作方面的可行程度,它和测试的效度与信度完全不同。测试可行性针对的是考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而效度与信度主要针对的是测试结果或质量。

考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主要涵盖人力因素、时间因素和资源因素。时间因素指的是实际考试所需要的时间;人力因素指的是监考人员、考官以及阅卷人员等;资源因素则包括考试设备、阅卷设备、考试场地等。在进行考试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中,要确保测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就要保证测试形式的多种多样,设定真实语境、搭建特定场景,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撑。此外,还要在题目设计时将可行性考虑在内。如若不能在实际中准确实施,即便题目设计得再好,也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导致测试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而没有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出现多余的损失。

2.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1)测试文化意识。

要想测试学生态度,最简单客观的方式就是在课前和课后均进行测试。学生对文化的态度不能仅通过一次测试的结果就盖棺定论。其原因主要有两下几点:一是测试的效度,二是测试的信度。效度的高低程度在语言测试中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语言测试也是由此出发的,一旦语言测试效度过低,其他的也就无从说起。语言测试的效度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同一项测试在适用于不同的项目时,其测试效度可有高有低。学生在测试过程中难免会受运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测试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很难掌握,但是我们应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和避免失误。

测试文化学习者在态度和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社会距离”量表。一方式主要是从社会心理距离方面对被测试者进行测试。

第二,描述符距离。这一方式是从“语义差别”上进行测试的,也就是对两个描述符的距离进行测量,是让被测试者来判断某种文化抑或是处于某种文化中的人。譬如,让被测试者以自己的想法与感觉作依据,将描述符标记在恰当的位置上。在运用这一方式时,教师应该事先给定一种文化,让学生进行优缺点总结,以此为基础对“语义差别”量表的内容进行设定。如此一来,教师能借助自己对条目的总结,提高测试在学生心中的意义。

第三,单一文化态度测试。这一方式是让被测试者在诸多描述中选择自己同意、认可的一条,并在前面画上对号。

第四,问卷测试。问卷测试的方式可以对各种内容进行全面的展示。譬如,用这种方式对双语学习者在自尊心方面的变动状况进行测试。

教师可以借助上述方式对学习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解,有的放矢,增强测试效果。但这四种测试方式都不够完美,教师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态度转变。这些测试只能帮助教师从全局和整体的层面对学生态度转变进行了解。

(2)测试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

在拉丁美洲的一些隶属于美国的殖民地地区,对双语文化学习人员进行测试所使用的测试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和社会行为能力相关的知识进行的测试;第二类是对和社会行为没有关系的知识进行的测试。第二类的测试题中还应该涵盖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者并没有直接接触到的一些比较抽象或者是不是很明确的模式,然而,这些模式对人的行为会产生比较直接性的影响。这一类的测试题目应该涵盖了比较渊博的知识,也就是不是目标语的核心文化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