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走出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指导意见》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文化走出去,要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总要求,把突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作为根本任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
以战略布局和规划作为切入点对文化走出去进行优化,在对外文化贸易、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相互推动、协调发展,有计划地在重点区域和重点国家进行布局布点。以包括外交战略在内的国家总体战略为指导思想,划定文化走出去的重点地区——周边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美发达国家。就发达国家而言,要将走出去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将走出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让主流渠道和主流人群对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认可度不断增强。就周边国家而言,要将人文相近、地缘相通和商脉相连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多边和双边文化市场朝着繁荣稳定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巩固友谊、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按照2016年12月5日中央深改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着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与文化条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结合双边合作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项目合作,不断拓宽文化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强文化走出去的统筹协调,构建完善政府社会联动、文化资源共享、各方优势互补的协同工作机制。
(二)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
第一,表达方式的创新是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中之重。在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传播文化,本质是交流和融合不同文化体系。在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因为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和思维差异出现许多问题。所以,对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接受心理和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和准确把握是对外进行文化传播的重点,开展文化传播必须使用当地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
第二,要以中外文化融合为基础形成新表述新概念新范畴,用国际方式阐述中国故事。时代不断在进步和发展,如今“三新”话语的典型代表是一带一路、新型大国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话语在国际社会受到许多关注和认可,国际传播效果比较好。2017年2月10日召开了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会上对“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进行协商并通过,在决议中第一次写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一些重大国际活动时,对这个理念多次发表演讲、讲话进行阐述,这也说明,在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第三,充分结合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优势,并向话语优势转化,擅长讲故事。国际上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是讲故事。具体来说,讲故事就是利用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方式讲道理、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www.xing528.com)
(三)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
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加强培育力度,是加快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必然要求。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尤其是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在境外对文化企业收购或创办等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在国际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增强自己的实力和竞争优势,逐渐成长为有实力的跨国文化企业。
让国内实力较强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走出去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带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网络和社交媒体在人们学习交流、信息传播和获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提供文化服务的新手段、知识传播的新载体、文化传播的新途径,甚至是开展文化交流和交锋的重要场所。将我们的文化内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海外延伸拓展数字文化,在国际网络文化空间和舆论阵地抢占重要位置。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将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向世界,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还要再接再厉,抢先抓住战略机遇,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奋发进取,采取多样化和创新性的举措,不断加快中华文化迈向世界的进程。
【注释】
[1]鲁谆.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J].当代学生,2020(Z4):68-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