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

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文化在曲折发展、兼容并蓄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价值和独特标识。目前,中国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大一统思想的一种主要体现。秦以来,儒家文化就具有较为显著的理性特征。(三)具备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充满活力,在于中华文化追求与时俱进、具有自我革新的生命力。

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历经几千年的变化和发展,中华民族既经历过各种发展剧痛,也受到了很多外来民族和外来文化的侵蚀,不过在中国人民顽强的精神和不竭努力下,中国在世界上有了重要的地位。中国文化也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是由于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融摄性。此外,中华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融摄性,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文化在曲折发展、兼容并蓄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价值和独特标识。

(一)具备天下情怀的博大胸襟

儒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礼记》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理想。近代康有为也在《大同书》中提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世界。 “大同世界”的理想既表现为“大一统”的观念,又表现为“协和万邦”的理念。封建社会时期,虽然社会历经分和,但是“大一统”的儒家思想和观念却一直引导着人们追求和平、统一。目前,中国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大一统思想的一种主要体现。在国际关系的维护中,“大同世界”即要求每一个国家都要遵守和平共处、互利互惠的原则。

中国一直是追求民族统一和世界和平的,由丝绸之路的开创可以得知,明清时期,中国也非常注重和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它的发展不是建立在侵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中国一直就是以一种和平的发展理念为指引的,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也维护了世界和平和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也突出了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发展保持了一致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的发展将对世界和平和繁荣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具备经世日用的理性精神(www.xing528.com)

孔子时期开始,儒家思想就对现实世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儒家对于人类经验之外的世界一直是抱着存而不论的观念,这便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可,为此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便是对现实世界进行改造,追求天下太平,天下大治等。以传统的知识阶层的角度看,他们终身都在追求一种明德修身和经邦济世的人生理想。秦以来,儒家文化就具有较为显著的理性特征。在儒释道三家合流的过程中,道家道教佛教文化都体现出一种重视世间、重视现实人生的特征。道家所追求的真人、神人、至人,都是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实现的理想人生,道教同时也非常重视人与自然和谐,不管是洞天福地说,还是神山仙岛说,在道教看来,人间就可以实现理想的人格。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佛教也越来越重视现实世界,近代佛教界提出“人间佛教”的概念,强化佛教的人世精神。近代以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不断地探索,目的就是要将中国建设成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三)具备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

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充满活力,在于中华文化追求与时俱进、具有自我革新的生命力。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天地之大德日生” “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重视“革故鼎新”“与时偕行”,中华文化骨子里就流淌着变革的基因。哲学社会科学代表了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这个角度看,中华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出了不同的思想和理论成果。

传统社会中,先秦时期是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其中以儒墨二家为主流。秦汉流行黄老之学,重视理身和治国。两汉“独尊儒术”,经学形成发展。魏晋社会动荡,玄学讨论有无本末,将名教与自然的讨论推向深入。隋唐佛学兴盛,八大宗派各领风骚。宋明理学借鉴佛教和道教哲学,从形而上层面明天理人欲之辨。清代朴学重视考据,思想趋向保守封闭。

近代开始,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经了深入的自我反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审视,对一些糟粕观念和思想进行了改善,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为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指导下,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理论成果。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