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片配筋背景研究在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中的创新与实践

管片配筋背景研究在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中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始设计参考上海市以往类似工程,将管片分为浅埋、中埋、深埋3种类型进行配筋设计。图3.19管片圆环分块图以深埋管片S1分块为例,主筋由内弧面16根①以及外弧面12根③、6根③a组成,承担主要荷载。根据表3.7的统计结果,上海市已建越江隧道的覆土最大深度多数不超过33 m。因此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虹梅南路越江隧道管片配筋存在优化余地。图3.20深埋管片S1分块初始配筋设计图表3.7上海市部分越江隧道管片含钢量(续表)

管片配筋背景研究在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中的创新与实践

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全长约5 260 m,其中盾构段采用东西线2条平行隧道,长度均为3 390 m。盾构段隧道外径14.5 m,管片厚0.6 m,环宽2.0 m。管片分块数为10块,由7块标准块(S1—S7)、2块邻接块(S8,S9)和1块封顶(S10)块组成,采用错缝拼装的形式,见图3.19。管片间采用直螺栓连接,每个衬砌环设有M36 环向螺栓20 个,M27纵向螺栓38个。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抗渗标准P12。盾构段最大覆土深度为43 m,设计最大水压达到5.8 kg/cm2,采用德国海瑞克公司生产的一台φ14.93 m 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穿越的主要地层有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黏质粉土、砂质粉土、粉砂层等。

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最大覆土深度为43 m,为上海市埋深最大的越江盾构隧道。初始设计参考上海市以往类似工程,将管片分为浅埋、中埋、深埋3种类型进行配筋设计。根据隧道的实际位置,3种类型管片覆土深度的使用范围分别为<18 m,18~30 m,30~43 m。

图3.19 管片圆环分块图

以深埋管片S1分块为例(图3.20),主筋由内弧面16根①以及外弧面12根③、6根③a组成,承担主要荷载。手孔处横向断开钢筋②,箍筋④、⑤,辐射筋⑥、⑧,环面加强筋⑦,手孔处加强筋⑨、○10,螺栓孔处螺旋分布筋○11、○12,纵缝边缘加强筋○13。

含钢量是衡量结构设计经济性的重要指标,根据对目前国内地铁盾构隧道管片设计的调查,含钢量在140~160 kg/m3范围内是被广泛认可和采用的。例如,北京地铁四号线工程盾构段管片外径6.0 m,厚0.3 m,穿越的主要地层有黏土、粉土、粉细砂、卵石圆砾及局部出露的强风化砂岩等,最大覆土深度约21 m,管片整体钢筋含量约为148 kg/m3。广州地铁新客站—石壁站区间段最大覆土深度约9 m,主要穿越的地层有中粗砂、粉质黏土、硬塑粉质黏土、白垩系红层强风化带,管片平均配筋含钢量约为155 kg/m3

上海市越江盾构隧道直径较大,覆土深,且地质条件普遍较差,因此管片含钢量相比地铁盾构隧道普遍偏大。根据表3.7的统计结果,上海市已建越江隧道的覆土最大深度多数不超过33 m。当覆土深度小于20 m 时,管片含钢量为125~164 kg/m3;当覆土深度为20~27 m 时,管片含钢量为133~179 kg/m3;当覆土深度为27~33 m 时,管片含钢量为145~195 kg/m3。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初始设计中,浅埋、中埋、深埋管片的含钢量分别为125 kg/m3,153 kg/m3,204 kg/m3。由于覆土极深,其深埋管片的含钢量超过了上海市以往越江隧道管片的最大含钢量。因此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虹梅南路越江隧道管片配筋存在优化余地。(www.xing528.com)

图3.20 深埋管片S1分块初始配筋设计图

表3.7 上海市部分越江隧道管片含钢量 (单位:kg/m3)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