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国天文学探索:屈原与《天问》诗作

楚国天文学探索:屈原与《天问》诗作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秦楚人关于天地大小和形状的一般看法,较多地保存在屈原的著名诗篇《天问》之中。在其诗作《天问》中,屈原以提问的方式把自己所了解的天文学知识展示在人们面前。《天问》提及的有关问题,绝大多数在当时都是有一定答案的。不过,屈原并不满足于这些现成的答案,而是以探求真理的态度进行了进一步追究。然而,面对这些由老子倡导的、并且已为当时楚人所普遍接受的观点,屈原却心存疑义。

楚国天文学探索:屈原与《天问》诗作

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天空高远,大地广阔,这些便是天空和大地给予人们的直观印象。然而,天究竟有多高?地究竟有多广?天地究竟是什么形状?这些问题对于活动范围有限、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人来说,要做出明确回答,就只能依靠他们的主观感觉和思维想象了。

先秦楚人关于天地大小和形状的一般看法,较多地保存在屈原的著名诗篇《天问》之中。

屈原是楚国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政治家兼文学家。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主要活动于楚怀王(前328—前299 年在位)和顷襄王(前298—前263 年在位)时期。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深得怀王的赏识和重用;后因“馋人间之”,而被楚王疏远和放逐。屈原眼见自己的治国强兵的办法得不到楚王采纳,楚国江山日益被强秦吞食,悲愤满腔,“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虽然是以政治家和文学家闻名于世,但他对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也十分关心,并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其诗作《天问》中,屈原以提问的方式把自己所了解的天文学知识展示在人们面前。《天问》提及的有关问题,绝大多数在当时都是有一定答案的。不过,屈原并不满足于这些现成的答案,而是以探求真理的态度进行了进一步追究。例如,在《天问》中,屈原首先问及了天地的起源和生成: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掺)合,何本何化?

这段诗翻译成白话,就是:

请问:那远古开初的情况,是谁传述下来的?(www.xing528.com)

那时天地没有形成,根据什么去考察?

当时昼夜不分,谁能够清楚地认识它?

浑浑沌沌的一片,如何辨别它的形象?

光明和黑暗的出现,是谁的作为?

阴阳二气分化又结合,它们的本原是什么?又如何演化?

屈原所提出的这些问题表明,当时的楚人认为,在远古时期,世界曾是不分上下和明暗,没有任何具体东西的一片混沌,是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才使混沌分化、生成了天地和明暗。把这些观点与本章上一节所介绍的老子的宇宙本原观相对照,可发现两者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楚人关于宇宙在天地形成以前本是一片混沌的看法其实肇始于老子,是老子在仔细观察自然万物构成的基础上,经过“自今及古”的推测而首先提出来的。另外,老子也论及过阴阳二气在天地万物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如,《老子》第四十二章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然而,面对这些由老子倡导的、并且已为当时楚人所普遍接受的观点,屈原却心存疑义。他要进一步追问:谁传道之?何由考之?谁能极之?何以识之?惟时何为?何本何化?……

在《天问》所提到的天文学方面的问题当中,有一些问题的答案就包含在所提的问题里面,也有一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西汉著作《淮南子》中找到。《淮南子》一书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学者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 年)编辑而成的。因西汉淮南封国在战国时原属楚国疆域,楚文化的传统影响很深,所以,《淮南子》书中辑录了许多楚文化方面的史料。其中有不少天文学知识当来自先秦楚人的认识,是可以作为研究屈原《天问》的参考依据的。

下面,就根据《天问》中的有关问题,并结合《淮南子》的有关记载,具体探讨一下先秦楚人关于天地大小、形状和结构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