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文学的研究表明,五星都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它们本身都不会发光,而是和月亮一样靠星体的表面反射日光而发亮。环绕太阳运转的实际上有八大行星,除了五星以外,还有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以及天王星、海王星。由于天王星、海王星都距离地球太远,亮度很小,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人类用肉眼均无法直接看到它们。八大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各不相同的。水星距离太阳最近,然后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水星和金星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可叫作地内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比地球距离太阳远,可叫作地外行星。
如果从太阳上观看,八大行星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且运动轨道差不多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只是各星的运动速度,即在恒星背景上穿行一周的恒星周期互不相同而已。水星的恒星周期是88 日,金星是225 日,地球是1 年,火星是1.88 年,木星是11.86 年,土星是29.46年,天王星是84 年,海王星是165 年。距离太阳越远,其恒星周期就越长。
可是,如果从同样也在绕太阳转动的地球上观看,其他8 星的视运动就不但主要表现为自西向东的顺行,而且存在自东向西的逆行;在由顺行转为逆行或者由逆行转为顺行的时候,各星还会出现运动短时停止的情况,我国古代称此情况为“留”。另外,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的视运动情况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1.地内行星的视运动
图3-1 (左图)地球和地内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右图)地内行星在一会合周期里相对于恒星背景的运动轨迹
图3-1(左图)是地球和地内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右图)是地内行星在一会合周期里相对于恒星背景的运动轨迹。当地球在位置1 时,地内行星和太阳都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三者正好成一条直线。这时,从地球上看,地内行星的亮光完全被日光所淹没,因而是看不见的。这个情况叫作“上合”。此时,地内行星虽然看不到,但古人相信它仍在运动,并称此看不见的运动为“伏行”。经过上合以后,地内行星就会移动到太阳东边,即在太阳落山以后出现在西方天空,成为昏星。此后,地内行星继续东移,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远。当地球到达位置2 时,地内行星与太阳的角距达到最大程度,这种情况叫作“东大距”。大距时,水星与太阳的距离最大不超过28°,最小不小于18°;而金星的大距值则在45°~48°之间变化。东大距以后,地内行星在恒星背景上虽然继续东移,但移动速度开始小于太阳,因而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当地球到达位置3 时,地内行星的东移运动停止,为“留”。此后,地内行星开始出现向西的逆行,并加快靠近太阳。当地球到达位置4 时,地内行星与太阳都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三者又处于同一直线上,在地球上又看不见地内行星了。这时的情况叫作“下合”。下合以后,地内行星就会向西偏离太阳,即在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成为晨星。此后,地内行星向西逆行的速度越来越小。在地球到达位置5 时,地内行星的运动又出现“留”。此后,地内行星开始向东顺行,但顺行速度一时还小于太阳的东行速度,故在太阳西边的距离仍在加大。当地球到达位置6 时,地内行星向西偏离太阳达到最大程度。这就是“西大距”。西大距以后,地内行星开始逐渐向太阳靠拢,在地球到达位置7 时,地内行星因再次与太阳“上合”而消失不见。此后,地内行星将会又从太阳东边出现,再次成为西方天空的昏星,继续重复以前的运动。
如上所述,地内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在地球上看来仅仅表现为在太阳东、西两侧一定距离内地来回摆动;地内行星只是通过伴随着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实现自己在恒星背景上穿行一周的周天视运动。所以,我国古代长期认为,地内行星的周天视运动的周期也只能与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时间相同,即都为1 年。另外,地内行星连续两次上合或者两次下合的时间间隔,如今叫作“会合周期”。关于这一周期,我国古代有不同的称谓。如,《汉书·律历志》称之“一复”,《后汉书·律历志》及其以后称之“再合一终”,等等。近代天文学测定,水星的会合周期是115.88 日,金星的会合周期是583.92 日。(www.xing528.com)
2.地外行星的视运动
图3-2(左图)是地球和地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右图)是地外行星在一会合周期里相对于恒星背景的运动轨迹。
图3-2 (左图)地球和地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右图)地外行星在一会合周期里相对于恒星背景的运动轨迹
当地球在位置1 时,地外行星和太阳都位于地球同侧,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看不见地外行星。此景与地内行星“上合”时情况相同。但在“合”以后,地外行星不像地内行星那样出现在太阳东边成为昏星,而是出现在太阳西边成为晨星。这是因为,地外行星向东顺行的视速度小于太阳的东行速度。当地球到达位置2 时,地外行星在太阳西边的距离达到90°,在日出时位于南中天,此现象叫作“西方照”。随着地外行星顺行速度的越来越小,它与太阳的距离则逐渐加大。当地球到达位置3 时,地外行星东行停止。接着,地外行星开始向西逆行,与太阳的距离继续增加。当地球到达位置4 时,地外行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三者成一直线。这个情况叫作“冲”。与地内行星在下合时看不见的情况相反,冲时的地外行星由于其日照面完全朝向地球,正是其亮度最大的时候。冲以后,地外行星作为昏星出现在东方天空,从黄昏到早晨,整夜都可见到它。此后,地外行星继续逆行,直到地球到达位置5 时,逆行才停止。接着,地外行星开始顺行,当地球到达位置6 时,地外行星位于太阳东边90°,日落时出现在南中天,叫作“东方照”。此后,地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近,成为西方天空的昏星。当地球到达位置7 时,地外行星再次与太阳会合而消失不见。其后,地外行星又出现在太阳西边,成为晨星,重复以前的运动。
如上所述,在地球上看,地外行星的视运动虽然有顺、逆、迟、疾的变化,但由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大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它们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会围绕地球转动,所以,它们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与从地球上观看它们在恒星背景上穿行一周天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它们的恒星周期。关于地外行星的会合周期,《汉书·律历志》称之“一见”,《后汉书·律历志》及其以后称之“一终”。近代天文学测定,火星的会合周期是779.94 日,木星的会合周期是398.88 日,土星的会合周期是378.09 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