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祝融对大火的观测:楚国天文学探索

祝融对大火的观测:楚国天文学探索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火正所祭祀的火星不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的火星,而是以“大火”和“鹑火”命名的恒星。认识上的神秘感,导致了人们对大火星的崇拜。这项工作主要是由管理用火的火正负责的。这个由火正主持的为大火星的昏见和放火烧荒的开始而举行的仪式,古代称为“出火”。火正祭祀大火的仪式除了“出火”以外,还有“内火”。这个“内火”仪式当与大火星的黄昏西没,即所谓“昏伏”有关。

祝融对大火的观测:楚国天文学探索

火正一职除了管理火的使用以外,“掌祭火星”是其又一重要职责。所以,《汉书·五行志》云:“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不过,火正所祭祀的火星不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的火星,而是以“大火”和“鹑火”命名的恒星。正如《左传·襄公九年》记载的晋悼公大臣士弱的一段话所云:“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内火。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食”即“配食”,也就是祭祀的意思。所以,杜预注云:“谓火正之官,配食于火星。”

管理人间用火的火正为什么要去祭祀天上的大火星和鹑火星?这是因为,这两个星座在上古“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当中,曾经作为“出内火”的标准,发挥过指示农时的重要作用。

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黄河流域的许多地区,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开始种植以耐旱的粟谷为主的粮食作物。例如,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的“窖穴内出土了体积达1 立方米多的粮食,经鉴定是粟”[15]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所发现的粟类粮食堆积灰坑已达80 多个,堆积厚度为0.3 米至2米不等[16] 。这样多的粮食堆积,仅仅依靠对野生谷物的零星采集是难以实现的。它们只可能来自农业生产的大量种植。

关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粟谷播种期,西汉农书《氾胜之书》云:“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淮南子·主术训》云:“昏张中,则务种谷。”高诱注:“三月昏,张星中于南方。”现今的农谚云:“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17] 这些例子说明,两汉时期以至于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粟谷播种期一般都在农历三月中旬的谷雨前后。

但据竺可桢研究,距今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到安阳殷墟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2℃左右[18] 。这说明,其时其地的粟谷播种在农历二月中旬的春分前后即可进行。而播种前的放火烧荒,则应安排在春分以前进行,才可不贻误农时。(www.xing528.com)

传说中的帝喾高辛部落,大约兴盛于公元前2400 年左右[19] 。在那个时期,每当寒冬过去,天气转暖,人们开始进行每年的第一项农事活动——放火烧荒的时候,一颗明亮的红星就会在太阳落山以后,天色刚刚暗下来的黄昏时分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这颗明亮的红星就是大火星,其西名为天蝎座α。在中国古代恒星区划体系——二十八宿当中,大火属于心宿的第二号星,故又简称“心宿二”[20] 。在帝喾时代,大火星的赤经约为186°,每年春分前十多天即可在日落后半个多小时昏见东方。因此,以大火昏见作为当时开始火耕的时间标准是很合适的。

那时的人们还不可能明白这颗神奇的红星每年初春准时昏见东方的科学道理,他们只能把这一有规律的天文现象理解为上天的神灵向人间发出的开始火耕的信号。认识上的神秘感,导致了人们对大火星的崇拜。每年初春,人们都要在每天的黄昏注视着东方地平线,虔诚地等待大火星的出现,以确定开始进行放火烧荒的日期。这项工作主要是由管理用火的火正负责的。每当大火昏见的日子到来之时,火正就要向人们宣告:新的一年的春耕生产从此开始了。为此,他要举行一个仪式,并把在住房内保存了一冬的火种引出来,点燃放火烧荒的第一把火。这个由火正主持的为大火星的昏见和放火烧荒的开始而举行的仪式,古代称为“出火”。正如《礼记·郊特牲》所云:“季春出火,为焚也。”文中说的虽然是周代出火烧荒的仪式,但出火烧荒的生产习惯则是在上古时代就已形成了。由此可见,古人把“心宿二”命名为大火,不仅是因为它的颜色红亮似火,也是因为它在上古时期曾经充当过“出火”的时间信号,与原始的火耕农业有着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

火正祭祀大火的仪式除了“出火”以外,还有“内火”。这个“内火”仪式当与大火星的黄昏西没,即所谓“昏伏”有关。因为,大火于初春昏见东方以后,随着季节的推移,其黄昏时在天空的视位置将会越来越高,两三个月之后,大火就会在黄昏时闪烁在正南方天空,此天象被古人称为“大火昏中”;再往后,大火昏时的位置就会逐渐向西偏去,一天比一天低,两三个月之后,大火就接近了太阳,在太阳落山以后的黄昏时分闪烁在西边天空,随后就从西方地平线沉没下去,并在此后一个月之内不再被人们所看到,就像上天的神灵把大火星收藏起来了似的。这个时候的中原地区,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天气开始转凉,人们可以将火种从屋外收入到屋内保存了。所以,大火星的昏伏,在当时实际上起到了提醒人们准备收藏火种的信号作用。出于对大火星的崇拜,火正每年在这个时候还要为大火星的黄昏西伏主持一次祭祀活动,此祭祀活动即叫作“内火”。

担任帝喾火正的楚祖重黎和吴回,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不仅妥善地管理着火种,使其久燃不息;而且准确地观测到大火星每年昏见和昏伏的日期,及时地举行出火和内火仪式,为人们年复一年地获得好收成立下了大功。他们的名望,也因此像闪烁在夜空中的大火星和燃烧在荒野上的熊熊烈火那样“光融天下”。《国语·郑语》云:“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韦昭注曰:“柔,润也。嘉,善也。善材,五谷材木。”这个说法,恰如其分地阐明了火正“掌祭火星,行火政”的工作对于原始火耕农业的重要作用,以及祝融在原始农业民族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