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赭黑,沙滩雪白,树丛浓绿,木棉花红,倒映在深潭一样的碧水之中。南澳岛,像是浓墨重彩,画在蓝天上。绕岛一周,到处可见能够泊船的澳口,这就是岛名南澳的由来。有岛作为屏障,海面轻波细推,平涌软溜。三三两两的竹筏子,轻飘飘、慢悠悠,一个人划浆,装在竹箩里的渔网,随着竹筏的前进自动投下水去。乍一看,几乎令人误以为是在鳞波细细的江南之乡。走遍四海,只在澎汕海面,有这样的渔人,敢在大海上用小竹筏捕鱼。
南澳岛古有“沉东京,浮南澳”之说,海中大地震使东面的南澎列岛部分沉没,在南澳却升起古老山、金山两座各600米的高山。若向两山之间的雄镇关攀登,山道陡峭,时时急转,使人觉得路已到了尽头,可拐过山角,路又继续蜿蜒向上。向海看去,南澳岛正处在南海、东海分界处,东去福建、台湾海峡,西来广东,出洋远行的商船都从左近航道通过。这里扼南海、东海通道咽喉。明嘉靖年间,倭寇勾结汉奸、海匪吴平占领南澳,东劫西掠。1567年,戚继光率5000士卒,登陆南澳,连夜披荆斩棘,开辟道路,奇袭匪巢,剿灭吴平,把倭寇全部赶下海去,并由俞大猷率领水师在海上把他们消灭。
雄镇关关隘上有几株古榕树,气根悬吊,有的粗如手臂,有的细若游丝,遮天覆地,形成一个绿色拱门。隘口有石刻:“云深处”。关门上石刻对联:“雄跨南北双峰脊,镇慑云深两澳关。”果然气势不凡。
浓墨重彩的美景
旧时南澳县城设在深澳镇。明、清两代总兵府已经修葺一新,门前古榕树下,一尊4000千克的大炮,如同一只卧虎。这是道光年间中国人自己铸造的最大口径的火炮。鸦片战争前夕,英国贩运鸦片的船只,曾经停泊南澳海面。林则徐凭借这些大炮,下令收缴烟土,驱赶英国烟船,随后加紧赶修炮台,防备侵略。当时,南澳岛人口不足3万人,人们却踊跃捐铢、参战,短时间内,在南澳布设了大小岸炮200多门。(www.xing528.com)
古老的景色
在深澳大街,一座精雕细刻的芝龙坊高高耸立,这在岛上,堪称雄伟建筑,虽在1919年大地震时遭破坏,但高高的汉白玉石柱联结的石拱仍大部完好,矗立街心。明天启四年(1624)郑芝龙从日本回到台湾,开发海上贸易,组织军队,打击已经侵占台湾南部的荷兰人,用武装保护海上交通,屡次歼灭荷兰的铁甲兵舰。他担任过南澳总兵,明朝皇帝褒奖他的功勋,为他建立了这座芝龙坊。他的儿子郑成功,最早也以南澳为基地,募集义军,训练水师,为后来收复台湾奠定了基础。
从深澳渡口乘船可以到猎屿小岛。猎屿,灌木丛生,绿掩全岛。沿岛西行,攀登至高处,迎面一座明、清时修筑的铳城——炮垒。城高约3.3米,墙宽3米,用贝砂灰石筑成。明代天启年间,荷兰人侵略我国,南澳副总兵黎国炳紧急动员军民,抢建了猎屿铳城,使荷兰三艘铁甲舰望而生畏,犹豫了三天,最终悻悻撤退。明末崇祯六年(1633),荷兰人纠集大小20多艘舰船进攻南澳。猎屿铳城的大将军炮、大神飞炮将敌舰击伤,守军和岛上居民又趁着暗夜,利用大雾,驾船逼近敌船,一阵呐喊后纵火猛攻,迫使荷兰侵略者仓皇逃遁。着摩崖石刻“海阔心雄”,至今闪耀战斗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