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岛上最使人流连忘返的还要数“三十六胶湖”。
说到湖,人们也许去过长廊拱卫、寿山倒影、四季飘荡着欢歌笑语的昆明湖;柳丝摇曳、彩舟如云、“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还有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的八百里洞庭;雪山环抱、鱼肥草盛的纳木错湖……可是,在这海涛环绕,面积不到300平方千米的海岛上,却有如此令人称道的湖,确实出乎人们的意料。
三十六胶湖在平潭岛南的北厝海滨,是岛上最大的淡水湖。当人们乘坐的汽车穿过平潭岛正中的瑞岭山口,沿新修的石子公路拐向正南,一股清风立刻从车窗扑进来。再往前走,穿过一个村庄和大片稻田,就是三十六胶湖管理处的驻地。在阳光普照下,清亮碧绿的湖水从脚下一直伸向远方。湖面微波涟漪、漂漂荡荡,湖鸭成群,使整个湖面喧腾异常。湖的北面是如银蛇环舞的瑞岭山,湖的西面是默默静卧的大、小龟山,湖南是大片的松树林,湖东是奇石云集的风动山。这些山、岭、沟、壑,争相把自己“手脚”伸进湖里,构成了辽阔、曲折、深邃的美景。
湖的一面与海水之间也只相隔里许宽的沙洲,洲上飘拂着柔如马尾的木麻黄林带,但海水从不浸入。湖的其余三面为山丘揽抱,湖岸依山曲折,多角多边形状,整个湖面犹如一个巨大的海星,伸出条条触手直探岩壁。面面坡上都可见到体态方圆不等、色泽浓淡不一的累累巨石,自上而下、错落有致。有的合抱于山腰,有的推拒于水边,也有的奋然致入湖心,聚成筒状、蘑菇状、橘瓣状的礁屿,成了水鸟栖息之所。清乾隆时曾在湖岛上建过龙王宫。岛上怪石峥嵘、青藤络翠,上刻有“神龙”二字。传说古时有一条神龙飞经此处,痛饮甘泉,乐不思归,干脆当起龙王来了。就在这三十六胶湖畔,有不少居民的家属至今还在台湾,据说那里也有以“北厝”命名的街道。当凄声如润如诉之时,或圆月当空之夜,北厝街上想北厝,谅必会深深怀恋此间的一草一木吧!
胶湖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三十六胶湖与杭州西湖、北京昆明湖不同,完全是岛上的山泉汇集而成。全湖面积达1.6平方千米,水深11米~16米。岛上山泉清澈,水源充足,由于平潭岛恰居福建海中部,扼守着台湾海峡北口,传说当年鉴真和尚东渡、三宝太监出洋,都曾在这儿停船装水,所以三十六胶湖又有“龙潭”的美称。胶湖心的两个小岛,大点的是龙头,小点的是龙尾。龙头岛上奇石堆垒,四周清泉喷涌;龙尾岛上,白沙出水,终年绿荆覆盖。这龙头、龙尾可是三十六胶湖上的一绝。龙头岛龙头“脚下”,两尊巨石拔地而起,恰似龙角,故称龙角岩,与龙角岩紧挨的是酷似龙头的是龙头岩。由于自然风化,龙头岩上有两块明显的凹陷,犹如昂首巨龙睁圆了两只眼睛,使人一下子感到这只静卧在湖心的苍龙,正鼓起勇气,潜身翘尾,随时准备腾飞。在朝曦暮霭之中,龙头岛常有云遮雾罩,在雾中看龙头,愈显得雄伟、生动,别有一番风韵。(www.xing528.com)
从龙头岛走下来,乘船一直向东,只见风动山顶一块巨石挺立在山巅悬崖之上。这块风动石,足有五六米高,刮大风时,石头还微微晃动。据说,管理处5个小伙子曾试着用木杠橇了半天,5根碗口粗的木杠全断了,但这风动石纹丝未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妙不可言。站在风动石上,只见四周湖光山色,千姿百态,十分动人。在正西的大龟山的山腰上,一只石龟昂首向上,仿佛在艰难地向山顶爬去,爬行的时间也许有几万年了,虽还未到山顶,它却毫不灰心,仍向山顶爬去。大龟山下的小龟山,则像一只刚爬出水面的乌龟,高昂的头,宽大的背,四肢却还在湖水里,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鲤鱼
过去,三十六胶湖缺乏管理,许多人在湖山上随意采石、淘沙,破坏了不少风景点,湖面也荒芜着,水草长了一层又一层。1958年,在平潭县政府领导下,成立了三十六胶湖管理处,保护山石,开发水面,先后在湖中放养了300万尾鲤、鲢、青、草等主要淡水鱼苗,还修建了供水站、引水渠。现在,岛上渔港码头、城镇居民、工厂企业的用水全由三十六胶湖供水站供给。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九条建议以来,来岛停靠的台湾渔船成倍增加。船上的台湾同胞上岛,总是要到三十六胶湖看一看,临走还要装上一瓶水,说要带回台湾,让台湾父老喝口大陆的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