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浪岗岛:舟山群岛的中转站

浪岗岛:舟山群岛的中转站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浪岗岛,是舟山群岛最边远的一个小岛。平时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渔民们不敢来浪岗,祖祖辈辈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浪岗三块山,上山十万难,家有一碗薄稀饭,宁死不上浪岗山。”每年春暖花开之后,成千上万尾半寸绿豆芽那么长的幼鲳,云集到浪岗岛附近海面。5月之后,浪岗就变成不夜岛了。在浪岗岛的岩石上,到处堆着这种贝壳。

浪岗岛:舟山群岛的中转站

浪岗岛,是舟山群岛最边远的一个小岛。岛小得“吸支烟,转一圈”。低头一片水,抬头一片天,转来转去是石头尖。岛虽小却另有一番景色。平时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小岛周围终年套着白浪编织的花环,涛声如雷,四季不息。真是:“不关风起亦生涛,夕汐朝潮势怒号。”

岛上虽然没有居民,但每年夏天这里却成了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岛上渔民云集,搭满了渔棚,住满男女老少,昼夜炉火通红,人声沸腾,热闹得像个海上的小市镇。一到晚上,港湾里停满了渔船,灯龙火影,机声隆隆。有诗描写道:“无数渔船一港收,渔灯点点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上洲。”可是在旧社会,这儿却十分荒凉,是海匪出没的地方。渔民们不敢来浪岗,祖祖辈辈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浪岗三块山,上山十万难,家有一碗薄稀饭,宁死不上浪岗山。”如今岛上驻守着人民海军,渔民有了靠山,昔日的荒岛如今成为金库,每年在浪岗的碧波底下,捕幼鲳、扣淡菜,产值近100万元,是个有名的“浪山金库”。

每年春暖花开之后,成千上万尾半寸绿豆芽那么长的幼鲳,云集到浪岗岛附近海面。每到夜晚,渔船点上雪亮的汽灯,往海面一照,那半透明的幼鲳,就密密麻麻地像白云般涌来,厚达一两米,多时一网能捞1000多千克。5月之后,浪岗就变成不夜岛了。海上渔火像满天星斗一样多,岛上的炉火像元宵节的花灯一样密。儿童们忙着拉风箱,妇女们忙着加煤烧水晒鱼干。有经验的老渔民立在热气腾腾的锅边,往锅里加上适量盐巴,然后把放在竹筐里的半透明的幼鲳浸在沸腾的水里,用长竹竿当筷子,均匀地搅拌,等半透明的幼鲳变成银白色,就连竹筐捞起来,再换上一筐。第二天早晨,朝霞满天时,军营的水泥房顶上,都晒满了这种银色粉丝似的小鱼,这就是做汤味最鲜美的“海蜒干”。古人有诗描写这种海蜒的特点和鲜美的味道:“波平风静火光明,海蜒齐来旁火行;若与冬瓜同煮食,清于坡老鳖裙羹。”后两句形容海蜒冬瓜汤,比苏东坡爱吃的甲鱼汤还要鲜美。

浪岗岛最有名气的还是淡菜。淡菜又叫贻贝、壳菜。它状似珍珠贝,肥大得像个小粽子,掰开一看,里面的肉是银白色的,又嫩又娇,古人称它为“东海夫人”。鲜淡菜往开水里一煮,略加点盐,味道天然的鲜美。那掰开的贝壳,里面发紫像云母,闪着珍珠般的光泽,两半分开之后,活像猫耳朵,可以用来烧石灰。在浪岗岛的岩石上,到处堆着这种贝壳。(www.xing528.com)

淡菜明明是一种贝类类动物,为什么要叫菜呢?明明生长在盐度很浓的海水里,为什么又加个淡字呢?原来淡菜从小就生长在岩缝石头上,有一种植物根须一样的吸盘,牢牢地吸在岩石上,从来不动,就像海里的植物,因此叫菜。它虽然生活在盐度极浓的海水里,但它的肉是清淡、洁白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高蛋白食品。经常吃能舒筋活血,防治高血压,健肠胃,因此加个淡字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如今许多渔业队已经掌握了这种淡菜生长的规律,开始人工繁殖。青岛人叫“海虹”的贝类,舟山群岛人叫“毛娘”的贝类,都是野生淡菜的变种。

好吃的贻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