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视,位置最北的东沙群岛是由东沙岛、东沙礁及南卫滩和北卫滩四个岛、礁、滩组成,是南海诸岛中离大陆最近、岛礁最少的一群。它在海南岛东北,与汕头、香港呈三角形,居台湾岛、海南岛及菲律宾吕宋岛的中间位置。
东沙群岛距广东省汕头市正南约160千米,距香港170千米、距台湾高雄240千米、距海南岛340千米,而距南沙群岛约1185千米。
远望东沙
东沙岛古称“南澳气”,因在珠江口外的万山群岛以东,又名“大东沙”,是东沙群岛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
东沙岛发育在东沙环礁的西部礁盘上。东沙环礁的基础不深,是在水深200米~400米大陆坡的海底阶地上发育起来的。环礁东面海底比西面海底深200米。东沙岛东西长约2800米,南北宽约700米。东北部稍高,西南部稍低,中部低洼,平均高度约6米。岛的西部原有两条沙堤伸出,包围着一个小海湾,使岛呈新月状,我国渔民称之为“月牙岛”或“月塘岛”。小海湾被填平后,全岛面积增至1.8平方千米。邻近东沙岛的东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群小沙丘,尤以东北为多。小沙丘之间是一片浅滩,岛西北有一小沙洲,低潮时露出水面。岛西面10多千米处,有一个暗沙,水深22米。岛西面7千米处有一小滩,水深9米。由于东沙岛四周均有暗礁,雾天时近岛2千米仍不见岛形,船只停泊要特别小心。岛南北方各有水道,南水道较北水道宽且深,障碍少。东沙岛上植物丛生,野草遍布,间有仙人掌、野菠萝等,其中以麻枫桐生长最为茂盛,岛东南有椰子树。由于东沙岛上全由珊瑚和贝壳碎屑风化而成的白砂所覆盖,远远望去一片亮丽的白色闪光,加上全岛遍布短小的热带灌木林,在白色和翠绿色两相衬托下,令人感到神清气爽。
东沙岛是著名的“海人草”一种藻类,有驱虫功效,这里的“海人草”不仅质量好,产量亦高,主要分布在岛的西边和西南边8米~9米的礁盘上,但水深难采。而在岛的东西和东北水深2米的礁盘上亦生长了不少,相对较易采集。
东沙岛的东侧有一个暗礁叫东沙礁,与东沙岛同在一个礁盘上。东沙礁是一个半圆形环礁,直径20千米~22千米,环礁长46千米,宽2千米。环礁西北部堆积了很多大小不一的低矮珊瑚屑沙丘,长约2千米,其上长着草丛和灌木。环礁中间是礁湖,水深0.6米~16.4米不等,中央部分较深。礁湖内有很多珊瑚小丘浅滩,风浪比较平静。低潮时,环礁东、南和北部礁盘完全露出水面。(www.xing528.com)
在东沙岛西北约84千米处,就是南卫滩和北卫滩,也是隐没在水下的珊瑚礁滩。两滩相距9千米,排列呈北东向。北卫滩在东北,比南卫滩稍大,200米等深线呈椭圆形,长20千米,深达185米,最浅处水深64米。南卫滩稍小,200米等深线也呈小椭圆形,直径10千米~18千米,最浅处58米。两滩间有334米深的海沟。两滩上栖息着为数众多的虾。南卫滩和北卫滩均不妨碍航行,只是退潮时浪花较大。北卫滩北方约18千米处有一北东向浅滩,水深11米~34米。
东沙岛地处南海北部的中间位置,北扼台湾海峡,东控巴士海峡,西扼南海航道,故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岛上目前有飞机场、码头、大型发电厂、水库、气象台等大型设施。东沙机场最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占领该岛时所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接收沿用,1965年重建。后因风化导致龟裂,台湾当局又于1986年拨款再建。机场内有无线电导航设备、塔台、候机室,可供数架运输机起降。台湾的军用运输机定期由台湾飞往东沙执行运输任务,同时进行邮件的传递等。从台北的松山军用机场起飞,25分钟后可到达澎湖列岛上空,再往西南飞到东沙,全程需要一个半小时;而由海上航船一般需要20个小时,才能由高雄到达东沙。
东沙岛西南侧有一座码头,可同时停靠小型登陆舰艇三艘。岛上有两座发电厂,使用四部德国制造的发电机,可以24小时供电。另外,岛上有大型水库三座及小型水库多座,蓄满水后可供全岛人员饮用两年。东沙岛上还准备再建一座10万加仑的水库。岛上有一座气象台,每天向附近地区提供两次高空气象资料。
东沙岛由于地质关系,风化后的珊瑚形成了白色的细沙,东沙人把这些细沙做成一幅幅“沙画”。沙画是东沙岛独一无二的特产,岛上人将白沙加工后,染成各种颜色,拼成各种图案,然后用胶固定,很有特色。
有人说,到了东沙岛未到海神庙,就不算到过东沙岛,因为它是岛上仅有的旅游胜地。海神庙内供奉着关公,据说这尊神像是1948年大陆渔民乘独木舟抢滩运上来的,因而成为岛上流传的一段佳话,这条独木舟目前仍停放在庙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