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洲
义生源大米庄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业,资本为白银5000两,资东周琳斋及其弟兄四人,经理胡铁峰、郑鸣岐,经营大米、面粉、杂粮等运销批发业务。地址初期设在南门内大街,后迁至东浮桥西侧龙王庙,最后迁至法租界30号路今哈尔滨道恒和里西口。
周琳斋,天津南郊人,原任职于天津八大家之一乡祠卞家最早开办的隆顺纱布庄,当时他的身份是吃浮股掌柜,相当于现在的副经理。隆顺纱布庄在天津商业中,是资格较老、经营作风规矩、资金雄厚、殷实富裕、颇具声望的大商店,多年以来为卞氏家族积累了大量财富。周琳斋在隆顺任职多年,从人力股中分得一些红利报酬,除家庭生活费用外,剩余部分就积攒起来。天津南郊接近市区,河道纵横,生产稻米和杂粮,尤其是所产的小站稻米更是全国闻名,因而经营大米粮食的从业者,南郊人居多数。周琳斋在此影响下,产生了开办大米庄的念头,拿出积蓄5000两银子,开办起义生源大米庄。
义生源开业后,业务发展缓慢,两年后,增聘郑鸣岐为经理。郑鸣岐,南郊人,原在河东粮店街冯家开办的成发大米庄任职,成发原为斗局子,后改为大米庄。成发在冯家开办的八大成粮栈中居首要地位,比其他几家经营时间长,历史较久,业务路子也宽广。因此,郑鸣岐对粮食业务较为熟悉,被义生源增聘为经理,很快就打开了业务局面。
义生源主要经营大米、面粉以及杂粮中的玉米、红小豆、绿豆等等。由于经营品种多,产地不一,销售地区也不尽相同。例如稻米产于天津,粳米产于上海、芜湖,籼米产于越南西贡。面粉主要来自上海,后来也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进口一些。销售地区既有内销,又有出口外销,内销主要是供应天津、北京、唐山等地,外销出口豆类居多,如红小豆、绿豆、大青豆、毛豆等,运至上海,转销南洋群岛一带,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
郑鸣岐自1904年就任经理后,积极发挥其业务专长,大力开展异地杂粮运销业务,每天亲临斗店集市,并派人到产区选购优质品种运往上海转口南洋一带销售,在麻袋包上刷印英文字母嚜头(即商标),颇受海内外人士的欢迎,凡是印有义生源“嚜头”的豆类产品,群众都要争先恐后地购买。由于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周转资金,除了资本逐渐增加外,东伙的存款共有10万袋的资力。1939年郑因年老多病退职,共任经理职达36年,这是义生源的业务发展时期,从最初的5000两资金,发展到拥有相当于10万袋面粉的实力,为周琳斋及其家族积累了大量财富,郑也分到一些人力股金。他的生活俭朴,历届红利所得,除家庭开支外,剩余部分均存在义生源生息,这对义生源的资金周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义生源的业务发展,主要是经理郑鸣岐精通粮业,善于经营管理,同时,还得益于隆顺号的外援。周琳斋是隆顺纱布庄的吃股掌柜,隆顺拥有大量资金,对义生源的经营使用资金,长期给予支持。除此之外,隆顺还有一只木制帆船,名为“大新”船,载重量为200吨,能装运粮食2000多石,长期供给义生源使用。义生源利用这只船,往来于营口、烟台、龙口、海州等地附近海岸,作为采运粮食工具。后来,隆顺便将“大新”船让给义生源所有,船上的二十余名工人随同而去。这只木帆船为义生源服务二十余年,在运粮费用上,为义生源创造了不少的财富。
义生源在上海设有驻庄,经常在上海面粉厂和上海面粉交易所采购面粉运津销售。由于购买数量大,常常引起价格浮动,因此,受到各方面的注意,有的就随着义生源的交易额买进或卖出,可见其影响之大,这在上海市场的天津帮中是少见的。同时,还在上海、南京、芜湖等产米区及香港采购大米、籼米装船运津稍售。另在运河产粮区如道口、大名等处、铁路沿线及东北产粮区派有专人采购豆类、杂粮等。在新粮上市时,争先采购,运往上海及本市销售。(www.xing528.com)
1930年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南京政府与美国政府达成棉麦借款协议,大量洋粉倾销我国各大城市,天津各大仓库中,积存了加拿大、南美面粉有800万袋,市场面粉价格跌落1/3,天津头号面粉,如寿丰产的绿桃,福星产的禄蝠,由每袋的3元,落到2元。天津有很多大米庄因而亏累不堪,有的难于维持而倒闭歇业。义生源由于资金雄厚,所谓多财善贾,经营粮食品种较多,而且主要为异地运销业务,故而损失不大。
1939年郑鸣岐因年老多病辞去经理职务,适值义生源3年决算之期,加历年积累,按175万元开分。东伙合同规定,资东占8/12,经副理及全体职工占4%。郑鸣岐人力股1/10,分到17.5万元;资东为酬谢他多年辛劳经营,加送他5000元,共分得18万元。按当时面粉价格,折合面粉1.2万袋,这在同行业中是少见的,也是义生源的鼎盛时期,当时共有职工六十余人。
郑鸣岐退职后,由周琳斋长子周桂生继任经理。周任经理三年后即因病退职。此后,由本店提升二任经理继续经营,但业务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再因,资东周氏家族五十余人,生活主要靠义生源每年利润所得或借支,过着奢侈生活,不事生产,致使义生源资力日渐减弱,社会声望减退,银行、号均不愿给予贷款。以前的多财善贾,变成了捉襟见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侵略军冲入英、法租界,接收英、美在华财产,查封了各大仓库,库内所存面粉也被查封。库存面粉主人,必须填报清册说明原由,报请日本特务机关启封,但需花钱贿赂,方能启封发还。经过往返办理各种手续、日本特务机关的审查批准,大约需要半年时间,始能启封发还。所有在仓库存货的主人,莫不受到损失,义生源也不例外。
1943年日本军队节节失败,日本侵略者加紧掠夺我国物资,日商三井、三菱、增幸等洋行及三兴公司等商社,深入我国铁路沿线产粮地区,掠夺粮食及油脂油料。而义生源素以整批采购和多年的运销成为批发粮食大户,这时业务却被日商强行夺去;南部一带产米区的大米,也被日本强购而去,义生源只落得无业务可做。在无法经营粮食业务情况下,只好改弦更张,从南方采购一些纸张杂货,勉强维持局面,终因是外行而受到一些损失。在此困难情况下,不得不将“大新”船卖掉,以维持日常开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恢复了小麦进口,上海面粉厂有了原料,即进行开工生产。但义生源的经济实力已大为削弱,无力恢复原有业务,只能做些零星业务,维持现状。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规定以法币300万元兑换金圆券1元,通令全国各地区均按比例执行,商品交易以金圆券为计算单位,否则以违法论处。当时义生源的资金已不多,再以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实际上没有什么钱了,业务更是无法经营了。在极端困难情况下,不得已解雇一些职工,以减少开支,后来减至包括经副理在内只剩有5人,而且是靠向私人借债和变卖家具维持开支。最后,由资东拿出一些家属的首饰变卖,尝还私人债款,于1950年结束了经营近50年的历史。
(刘嘉琛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