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窝头大王:一个吉祥的传奇故事

窝头大王:一个吉祥的传奇故事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戏送他一个绰号,叫“窝头大王”。他认为这是吉祥好兆,请人刻了一块招牌挂出来,上书“窝头大王”。日本侵华8年,最后几年粮食统制,玉米面已成罕见的珍品,“窝头大王”只好停业。张连弟又挂出“窝头大王”招牌,恢复营业,随着码头人多而生意好转。从此,“窝头大王”只能留在这一带居住多年的老人们的记忆中了。

窝头大王:一个吉祥的传奇故事

步丰基

记得在20年代末,小白楼和大营门一带由于邻近海河的码头区,已经很热闹繁华,从惠民商场(现白楼商厦原址)往北到女青年会,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熙熙攘攘。在尚德里胡同(现已拆除)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食品摊,专卖玉米面窝窝头,摊主是一位回族同胞。他蒸出的窝头确实与众不同,个大、松软、色美、口甜,每个都有3斤来重,切开过秤零售,佐以小米绿豆稀饭、咸菜、酱豆腐,晚间是片汤、素丸子汤。在这儿吃一顿,用不了几个铜板(亦称铜元,相当于现在的分票)就可吃饱,非常经济实惠。顾客多为劳动人民,特别是以在河坝扛大个儿、拉排子车的居多。由于价廉物实,来吃热窝头的人越来越多,摊子也越摆越大。在胡同里摆开一溜板凳,用铺板搭成简易饭桌,可容几十个人同时进餐。早点、午饭、晚饭、夜宵方便了附近码头工人,炉火昼夜不停,随到随吃,顾客络绎不绝。他雇用几个帮忙的伙计也都是回民,招待客人热情周到。白开水免费供应,是这个摊的一大特色。人们戏送他一个绰号,叫“窝头大王”。他认为这是吉祥好兆,请人刻了一块招牌挂出来,上书“窝头大王”。从此名声在外,生意越发火爆,比一个普通饭铺收入还多。可是混了十几年始终也没能混成一间铺面门脸。这可能是因为白楼地区铺面租金较贵,能容七八十个顾客的铺面租金更多,就不如露天在胡同里摆摊来得豁亮,而且伸缩自如。(www.xing528.com)

“七七”事变前,原主将摊位兑给汉民张连弟继续经营,仍悬挂原来招牌。1938年后航运渐少,生意也逐渐缩小。日本侵华8年,最后几年粮食统制,玉米面已成罕见的珍品,“窝头大王”只好停业。1945年日本投降后,航运恢复,市面也繁荣了一阵子。张连弟又挂出“窝头大王”招牌,恢复营业,随着码头人多而生意好转。但好景不长,由于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而经济崩溃,物价飞涨,卖出去的窝窝头钱竟买不回来同等分量的玉米面。又由于当时社会黑暗,小小的窝窝头摊也一样受到多方的敲诈勒索,再加上层出不穷的捐税,张连弟无力承受,只有摘牌停业。从此,“窝头大王”只能留在这一带居住多年的老人们的记忆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