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因
1.固体的理化性质与结构
固体的熔化、蒸发、分解、化合等理化特性是决定固体燃烧速度的内部原因。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固体物质的化学活性越强(易分解或易化合),那么它的燃烧速度越快;反之则慢。例如,同为金属晶体,主族金属元素K、Na等在空气中发生较快速的蒸发燃烧,而副族元素Fe、Cu及其合金则在高温下也只能发生缓慢的表面燃烧;红磷与白磷晶体结构不同,白磷34℃即可自燃且燃速很快,红磷则需加热到260℃才发生自燃,燃速也小于白磷。从表8-2中列举的部分纤维试样的直线燃烧速度也可看出,同是纤维材料,但是它们的燃速也不一样,一般是:天然植物纤维大于动物纤维;熔融人造纤维大于非熔融人造纤维。
2.氧指数
固体的燃烧速度与氧指数有关。氧指数又称临界氧浓度或极限氧浓度以OI表示。它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气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分数来表示。表8-3列举了部分材料的氧指数。
表8-3 部分材料的氧指数 (%)
氧指数也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之一,试样的OI值越大,说明该物质材料的燃烧性能越差,其燃烧速度就越慢;试样的OI值越小,说明该材料的燃烧性能越好,其燃烧速度就越快。因此,氧指数是评价固体材料燃烧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以其为依据将固体材料进行分类:OI>50%的为不燃材料;OI在27%~50%之间的为难燃材料;OI在20%~27%的为可燃材料;OI<20%的为易燃材料。OI可按下列公式来计算
式中 [O2]——氧气流量(L/min);
[N2]——氮气流量(L/min)。
实验证明,用水或其他阻燃剂处理过的材料,其氧指数会升高,因此,燃烧速度会减慢。
(二)外因
1.固体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即单位体积物质的总表面积。固体物质比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例如,大块木材、煤炭燃烧速度都很慢,而一旦成为刨花、薄片、小块状,比表面积增大,氧化作用越容易,燃烧速度也就越快;如果成粉尘状,比表面积更大,则能发生粉尘爆炸的危险;市场商铺中的大量衣物织品都是展开悬挂,也增大了可燃物的比表面积,一旦失火,火势即可迅速蔓延。
2.水分及不燃介质含量(www.xing528.com)
固体中或表面的水分、泥土等介质可看成是阻燃剂,它们的含量越多,固体的氧指数越大,其燃速越慢;反之亦然。例如,干木材较湿木材易燃;含煤矸石多的煤炭比含煤矸石少的煤炭燃得慢等。
3.固体物质的密度和热容
燃烧速度与固体密度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固体物质的密度越高,燃烧速度越慢;而热容大,导热性差的物质,燃烧速度也慢。例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让密度分别为0.35t/m3、0.45t/m3、0.62t/m3的木材燃烧,3min时,测得试样的质量损失率分别是40%、30%、20%;而4min时,测得它们的质量损失率分别是60%、40%、30%。
4.火灾负荷
火灾负荷是指单位火场面积上的可燃物数量。火灾负荷大,则火场放热速率高,从而使燃烧速度加快。以木材为例,实验测得火灾负荷为25kg/m2时,其平均燃烧速度为50kg/(m2·h);而火灾负荷增加到50kg/m2时,其平均燃烧速度为52kg/(m2·h)。
5.燃烧方向
固体可以在任何方向的表面上燃烧,这一点与液体不同。从蒸气与氧气的混合及产物的扩散分析,固体呈垂直燃烧时速度最快。因为燃烧的火焰和产物向上方扩散,使其未燃部分预热升温,促使蒸发、分解,燃烧速度加快。固体的燃速一般是:垂直向上方向大于水平方向大于垂直向下方向。
6.空气流速(风)
固体物质发生燃烧过程中,外界的空气流会大大增加可燃材料表面氧气的供给。风可使火焰倾斜,增强了向前部分未燃材料表面的传热速率,所以,在一定风力范围内,风速越大,固体的燃烧速度就越快。随着风力的加强,固体燃烧速度将按指数关系增加,但当风速增加到某一临界值时,固体表面热损失远大于加速燃烧的放热量,致使降温至固体燃点以下,而使火焰熄灭,燃烧停止。
7.阻燃剂
可燃性固体用阻燃剂处理后,其氧指数会升高,燃烧性能明显减弱,可使易燃材料变成难燃材料或不燃材料;有的仅炭化而不着火、不冒烟;有的虽炭化、着火或发烟,而一旦离开火源,则可自动熄灭,难以延烧,致使燃烧速度降低。
【思考与练习题】
1.已知100kg某木材燃烧4min后,其单位面积上的质量损失率为60%,试求该木材的平均质量燃烧速度。
2.影响固体燃烧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