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与沟通:眼神交流技巧及姿态语要点

演讲与沟通:眼神交流技巧及姿态语要点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整个面部表情中,最鲜明、最突出、最能反映深层心理的是眼睛的神态,即眼神。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都能从眼神中表现出来,眼神甚至能表达出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极其微妙的思想感情。(二)演讲时眼神交流技巧上台后可以抬头环视四周,扫视全场,或点视某物某人。体态语主要包括头部语、身姿语和手势语三个部分。① 两脚并拢、昂首挺胸,很有精神,却显呆板,不能给人自然美。

演讲与沟通:眼神交流技巧及姿态语要点

在整个面部表情中,最鲜明、最突出、最能反映深层心理的是眼睛的神态,即眼神。“眼睛是心灵窗户。”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都能从眼神中表现出来,眼神甚至能表达出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极其微妙的思想感情。演讲者要学会用眼睛说话,把自己真实的感情流露在眼睛里,随时运用眼睛与听众交流感情。

(一)演讲时运用眼神的方法

演讲时运用眼神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1.前视法

即视线平直向前流动的方法。它要求演讲者的视线平直向前、统摄全场。

一般来说,视线的落点应放在全场中间听众的脸上。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变换视线,照顾到全场听众,并用弧形的视线在全场流转,不可忘掉任何一个角落的听众。这样,可使每个听众都感到演讲者在关注自己,从而引起听众的注意。同时也有利于演讲者保持端正良好的姿态,随时注意会场的气氛和听众的情绪。

2.环视法

即用眼睛环视听众的方法。它要求演讲者的视线从会场的左右前后迅速来回扫动,不断地观察全场,与全体听众保持眼光接触,增强双方的情感交流。将前视法与环视法结合起来,既可观察到听众的心理变化,又可检验表演效果,控制全场的情绪。

3.专注法

即把视线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方法,它要求演讲者的视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听众或会场的某一个角落,并与之进行目光接触,同听众个别交流感情。这种方法既可启发、引导听众,又可以批评、制止不守纪律的听众。

4.斜视法

即把眼珠向左或向右移动的方法。既可表现对左右听众的关注,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又可表现喜欢或鄙夷的情感。

5.虚视法

即似看非看的方法。这种视而不见的方法可减轻演讲者的心理压力。既可表现对左右听众的关注,又可表示思考,把听众带入想象的境界。

演讲者学会了“用眼神助说话”,就很容易撩拨人的心弦。演讲者最忌的是从始至终用一种眼神,这样会给人呆滞、麻木的感觉。当然眼睛也不能无目的地乱转、仰视房顶、偷看评委或死盯讲稿。

(二)演讲时眼神交流技巧

(1)上台后可以抬头环视四周,扫视全场,或点视某物某人。

(2)在演讲的过程中,要注意用眼神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在的丰富感情。比如讲到高兴处,可以睁开眼,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哀伤处,眼皮下垂,或呆滞一会儿,使这种感情显露出来;讲到愤怒处,瞪大眼,固定眼珠,让眼睛射出逼人的光芒;讲到愉快处,可松开眉眼,让眼神充满令人喜悦的光彩。总之,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应当配以什么样的眼神。

(3)整个演讲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目光平视,根据内容需要,眼睛的视线或近或远,或轮转环视,或用询问的眼光与某一个听众交流、或用亲切友好的目光寻求听众的支持。

三、身体姿势

一名演讲者,要表现稳定优美、舒坦自然的姿态,就必须学会“体态语言”。

体态是指表演者的身体姿态和身体动作。它也是一种塑造表演者形象、辅助口语传情达意的无声语言。体态语主要包括头部语、身姿语和手势语三个部分。

(一)头部语

头为仪容的主体,它的位置应当平正闲适,而不要偏侧倾斜,头部动作不宜过多,应该和身躯手势相应。

头部语表情达意的方法一般有: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低头表示谦逊或忧虑,昂头表示勇敢或高傲,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悦,左右微摇表示怀疑或不忍,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微倾表示观察或思考,直立表示庄严或坚强。

(二)身姿语

身姿语是通过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的一种无声语言。它包括站姿语、坐姿语和步姿语。

1.站姿语

站姿语是演讲中常见的一种体态语,是通过站立的姿态进行表达的一种无声语言。

(1)标准站姿。

① 标准的站姿是全身挺直,挺胸收腹,精神饱满,两肩平齐,腿要绷直。

② 男士和女士的脚的摆放是有区别的:男士的脚呈稍息姿态,两脚之间距离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女士的脚呈丁字步,前面的一只脚放在后面的一只脚的1/3处,两只脚之间的夹角是45度,站立时,重心应放在前面那只脚上。

③ 男士和女士的手的摆放的区别:男士和女士的手都可以合拢来放。左手放下,右手放上。男士双手放后,女士双手放前。女士的手应放在腹部,不能太上也不能太下;男士和女士的手也可分开来放,男士左手放后,右手放于胸前。女士左手垂放,右手放于胸前。

(2)站姿的禁忌。

① 两脚并拢、昂首挺胸,很有精神,却显呆板,不能给人自然美。

② 两脚叉开,显得不谦虚也不文雅。

③ 呈稍息姿态,一只脚还在不停抖动,给人不严肃、不稳重的印象

④ 摆弄衣角、纽扣,低头不面向听众,给人胆怯之感。

⑤ 耸肩或不停地晃动身体,扭腰,将手插入兜内,给人懒散的感觉。

2.坐姿语(www.xing528.com)

坐姿语是我们演讲中常见的一种体态语。坐姿有严肃性坐姿和随意性坐姿。不同的环境,我们用不同的坐姿。在一些严肃的场合采用严肃性坐姿,在一些非严肃的、随和的场合可采用随意性坐姿。

不管是严肃性坐姿,还是随意性坐姿,都有“坐姿的一般要求”。

① 入座时,应当轻而稳,不要给人毛手毛脚不稳重的印象。

② 坐的姿态要端庄、大方、自然。

③ 无论什么坐具,都不要坐得太满。

④ 上身要挺直,不要左右摇晃,腿的姿势配合要得当,一般不能翘起二郎腿。

⑤ 演讲时,上身要些许前倾,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自己的专心。

⑥ 上身需要后仰时,幅度不能太大,否则会给人困扰、无聊、想休息的印象。

3.步姿语

步姿语是通过步态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步频较快、步履轻松,表示“春风得意”;走路时拖着步子、步伐小或时快时慢,则表示自卑、紧张。

步姿语的一般要求:自然、轻盈、敏捷、矫健。自然而不别扭、轻盈而不鲁莽、敏捷而不笨拙、矫健而不自卑。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登上主席台做演讲时,要用“庄重礼仪”型,即行走时,上身挺直,步伐矫健,双膝弯曲度小,步子幅度速度要适中。如果演讲大受欢迎,我们的步伐也可采用“稳重自得”型,即行走时步履稳健,昂首阔步,步伐较缓,幅度较大。总之,不管是“庄重礼仪”型步伐,还是“稳重自得”型步伐,我们都要注意手的摆动,即手臂要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要以肩关节为轴,用上臂带动前臂向前,脚跟要先着地,依靠后腿将身体重心送到前脚掌,使身体前移。

(三)手势语

手势,是演讲者运用手指、手掌、拳头和手臂的动作变化,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体态语言。它是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在身体的各部分中,手的表达能力仅次于脸。演讲者的情绪变化,也往往可以从手的动作幅度、位置、紧张程度等方面表现出来。在演讲中,手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手势,对于加强口语的语势、补充口语的不足、表现演讲者的体态形象、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1.手势活动的范围

(1)肩部以上,称为上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悦、祝贺等;手势向内、向上,手心也向上,其动作幅度较大,大多用来表示积极肯定的、激昂慷慨的内容和感情。如演讲者讲到激动时,常常双手向上举甚至挥动拳头。

(2)肩部至腰部,称为中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叙述事物、说明事理和较为客观平静的情绪,一般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其动作要领是单手或双手自然地向前或两侧平伸,手心可以向上、向下,也可以和地面垂直,动作幅度适中。如叙述一件事情或分析一个道理时,演讲者的手势常常在胸前出现。

(3)腰部以下,称为下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憎恶、鄙视、反对、批判、失望等情绪。其基本动作是手心向下,手势向前或向两侧往下压,动作幅度较小。如讲到“我们需与一切没落的、腐朽的思想决裂!”时,演讲者会做出一个往下劈的手势。

2.手势活动的方向

一般说来,向内、向上的手势,意味着肯定、赞同、号召、鼓励、希望、充满信心,是积极的手势;向外向下的手势,意味着否定、拒绝、制止、终止、摒弃、冷漠、是消极的手势。如,同样是搓手,朝上搓。可能是摩拳擦掌、急不可待;往下搓,则可能是局促不安、不好意思。同样是举起两个手掌,掌心向内,往内缩,表示向我靠拢、注意我;掌心向下、往外推,则是意味着拒绝、回避。

3.单式手势与复式手势的运用

用单手做的手势叫单式手势;用双手做的手势叫复式手势。它们能在不同程度上辅助口语的表情达意。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听众的多少。一般来说,会场较大、听众较多的场面,为了强化手势的辅助作用,激发听众的情感,可以用复式手势。反之,用单式手势较为合适。

(2)感情的强弱。一般来说,讲到批评或表扬、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时、其情感特别强烈时,可用复式手势。在一般情况下,用单式手势较为合适。

(3)内容的需要。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这是决定用单式手势或复式手势的最根本的依据。如果离开了内容的需要,即使会场再大,听众再多,也不宜用复式手势。同样,根据内容的需要,应该用复式手势时,如果使用单式手势,则显得单薄无力。

4.手势语使用须遵循的原则

(1)雅观自然。

运用体态语言、动作要做到端正、高雅,符合生活美学的要求。人们听演讲,除了获得信息,受到启迪之外,也需要获得美的享受。演讲的体态动作要做到姿态优美、恰如其分,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演讲者的手势贵在自然,自然才见感情的真实流露,自然才能真实地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还必须符合演讲者的性别、年龄、经历、职业及性格等特征。

(2)因人制宜。

在演讲中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成熟、自信、涵养、气质和风度。演讲者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符合自己的身份、性别、职业、体貌、有表现力的、合适的手势。就性别而言,男性的手势一般刚劲有力,外向动作较多;而女性的手势主要是柔和细腻,手心内向动作较多。就年龄而言,老年演讲者因体力有限,手势幅度较小,精细入微;而中青年演讲者身强力壮,手势幅度较大,气魄雄伟。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去追求那种千人一招、万人一式的模式化的体态动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点并美化定型就行。

(3)保持三个协调。

第一,手势与全身的协调。演讲者的手势从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的一举一动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没有动作的演讲只能算讲话而已,但动作要和演讲者的体态协调才美。

第二,手势与口头语言的协调。手势的起落应和话音的出没是同时的、同步的,不可互为先后。如果话说出去了,手势还没有做,或话已讲完,手势还在继续,不仅失去了它的意义,而且也使听众感到滑稽可笑。

第三,手势与感情协调。演讲中感情激昂时手的幅度、力度可大,否则小一点,手势幅度和感情是成正比的。

(4)适宜、适量、简练。

一是与演讲内容相适宜。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相配合时,其含义才最为生动具体。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表现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相适宜,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

二是手势的多少要适量,要不多不少。手势动作过多,一两句话一个动作就会显得轻挑作态、喧宾夺主,会使听众感到眼花缭乱,听众甚至会拿演讲者的动作寻开心。但是,如果演讲者在台上从头到尾都不运用手势,就会显得局促不安,就会失掉演讲的感染力和活力;演讲者的气质、风度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使听众不能深刻理解演讲的思想内容而感到枯燥无味。

三是手势动作要简单精练。体态语言毕竟是口语的辅助手段,使用时切忌过多过滥,毫无节制,而应尽量做到少而精。正像说得多不一定就表明语言能力强一样,体态语言表演过多,不一定能加强演讲效果。所以演讲中的手势动作应简练、得体,宁少勿多。演讲者每做一个手势,都要力求简单精练、清楚明了、干净利索、优美诱人,不可琐碎,不可拖泥带水。小动作、碎动作千万不要做,重复动作也不要多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