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通交流中应该先了解沟通对象,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对方,掌握对方的个性、身份、地位、喜好等基本情况,然后投其所好,避其所忌,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使沟通顺畅无阻,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1.考虑对方的基本情况
说话看对象的道理是众人皆知的。首先要考虑对方的基本情况,如对方的国籍、民族,以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职务、社会地位等。特别是少数民族和外国人,一定要去了解他们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因为对方的基本情况不同,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别。
当你与对方交谈时,你也必须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说话方式上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从事不同职业、具有不同专长的人,他们所接触的信息类型和话题往往并不相同,而他们也会因为不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不同的话题津津乐道。因此,如果你以对方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的事物作为话题,他们就会觉得味同嚼蜡、无言以对。这样一来,你想与对方继续深谈将会显得十分困难。相反,如果你能抓住对方职业或专长上的特点,并借此作为交谈的话题,就能非常容易地触动他的心灵,从而使双方产生极佳的共鸣。
2.看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年代,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重要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与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打交道要用不同的方式,特别是在说话的措辞、语气和情态上。
一般来说,在和地位较高的人交谈时,态度要尊敬,要全神贯注地听,不要随意插话,回答问题时要简洁适当。而在和地位较低的人谈话时,应表现出庄重的态度,千万不可因他的地位比你低,便在交谈时漫不经心;而应庄重、有礼、和蔼,避免出现高高在上的态度。
当你和老年人谈话时,你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你会经常听到长辈在教育后辈时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其实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老年人接受的新知识虽然比你少,可是他的人生经验却比你丰富,所以在双方谈话的过程中,你应该懂得谦恭与虚心。
当你和年幼的人谈话时,没有必要一板一眼,可以随意一些、轻松一些。你会发现有些人的思想比较成熟,有些人则没有你懂得多,但也没有必要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对年轻人教训和训斥。
【案例7-1】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寇准多读些书。因为他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理应学问更多些。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虑,正想趁机劝说寇准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没有明白张咏的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大概就是张咏想要对我说的话啊!)书中记载,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和大将军等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下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寇准读了《汉书·霍光传》之后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受益匪浅。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的“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是说寇准平时不注意学习,知识面不宽,这就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劝寇准多读书以加深学问的想法既客观又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会影响其形象。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何等婉转的曲折,而“不学无术”这个连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批评,通过教读《汉书·霍光传》这个委婉的方式,使当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借它书上言,传我心中事”,张咏考虑到了寇准的身份与地位,劝告的建议让寇准更容易接受。
聪明人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办事的,这也是自己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
3.了解对方的个性特征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不同个性特征的人经常会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对沟通效果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只有懂得去了解对方个性特征的差异,理解和宽容对方的不同之处,用适合对方的方式进行沟通,才能使沟通顺利进行。(www.xing528.com)
【案例7-2】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听到了是不是要马上行动?”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哥哥在,怎么能不向他们请示就贸然行事呢?”
过了几天,孔子的学生冉有也向孔子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听到了当然要马上行动!”公西华对此十分迷惑,不明白为什么同一个问题老师却有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道:“冉有办事畏缩、犹豫,所以我鼓励他办事果断一些,叫他看准了马上就去办。而子路好勇过人、性子急躁,所以我得约束他一下,叫他凡事三思而行,征求父兄的意见。”
公西华听了老师的回答,恍然大悟。实际上,孔子是针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的性格而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外向的人,通常较热情,生气勃勃,魅力四射,喜欢在交往过程中扮演主角;他们干劲十足,不断进取,总喜欢与人打交道并愿意与人合作: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幻想,也会将自己的热情传给他人。他们富有情趣,面部表情丰富,动作多、节奏快、幅度大,善用肢体语言传情达意;但是往往情绪波动大,易陷入情感的旋涡,可能会给自己及他人带来麻烦。与这种类型的人沟通时,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好观众或好听众,少说多听,热情反馈,支持与肯定,加之适度的引导。切忌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或打断、插话,或冷漠、无动于衷,这都会影响与这种类型的人的有效沟通。
内向的人通常具有协作精神,支持他人,喜欢与人合作并常常助人为乐;他们富有同情心,擅长外交,对人真诚,为了搞好人际关系,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珍视已拥有的东西。这种类型的人做事非常有耐心,肢体语言比较克制,面部表情单纯,但是往往愿意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对于敏感的问题,往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与这种类型的人沟通,应该了解其内心的真实观点,多谈点主题内容,多提封闭式问题并以自己的观点适度影响他。与其沟通应尽可能少提开放式问题,不要过多增加自己的主观意识。
严谨理性的人擅长推理,一丝不苟,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严于律己,对人挑剔,做事按部就班,严谨且循序渐进,对数据与情报的要求特别高;他们不愿抛头露面,与其与人合作,不如单枪匹马,因而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往往沉默寡言,不大表露自我情感。动作小,节奏慢,面部表情单一,有时为了息事宁人,他们采取绕道迂回的对策,反而白白错失良机。与这种类型的人沟通时,必须以专业水准与其交流,因而必须表达准确且内容突出:资料齐全,逻辑性强,最好以数字或数据说明问题,以自己的专业性去帮助其做出决定。切忌流于外表的轻浮与浅薄,避免空谈或任其偏离沟通的方向与目的。
对方的性格是我们与其交谈沟通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与其产生共鸣,拉近距离,否则适得其反。无论跟什么样的人沟通,我们都应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据其性格“对症下药”,就很容易“药到病除”,沟通成功。
4.揣摩对方的心理状态
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心态,而且有时候未必会从外部表现出来,要学会察言观色,洞悉对方的心理,以便有效沟通。
每一个人的习惯都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所以,从习惯中不仅能够看到个人的生活、工作状态,也能够了解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于沟通而言,了解沟通对象的心理状态,就等于找到了打开对方心灵的钥匙。例如,有些人习惯说话的时候眼睛直视前方,而不是看着对方;有些人习惯双手交叉在胸前,不停地变换两只手的位置;有的人习惯站着说话,一旦坐下就会非常安静;还有的人习惯大声说话,似乎要让所有的人都听他说。这些习惯多少都会透露出沟通对象当时的心理状态。了解了对方的心理状态,然后再对症下药,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人们的社交实践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说话看对方的心态,主要是看对方的需要和兴趣状态、情绪状态和知识经验状态这三种内部状态。
在对方苦闷时,要善于倾听。人们一般都在有意无意地寻找能替自己分忧解闷的倾听者。如果你事先知道对方处于苦闷状态,不妨做好倾听的准备。
在对方高兴时,要善于助谈。对方高兴时,话语增多的目的是渴望与你共享快乐。此时,你必须要善于助谈,用自己的言语增加他的谈兴。
在对方悲伤时,要善于安慰。人在悲伤时需要的不是同情,更不是“与己同悲”,而是实实在在的安慰。因此,与悲伤的人交谈,要学会安慰,使其在心灵上得到宽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