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准确、清晰、优美,用词准确,语言流利易懂,语调自然贴切。
(一)发音准确、清晰、优美
演讲以声音为主要手段,对语音的要求很高,演讲者的发音既要准确地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晰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认真对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
一般来说,演讲语音的标准有以下四点:
(1)准确清晰,即吐字正确清楚,语气得当,节奏自然。
(2)清亮圆润,即声音洪亮清越,铿锵有力,悦耳动听。
(3)富于变化,即区分轻重缓急,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4)有传达力和浸彻力,即声音有一定的响度和力度,使在场听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
演讲语言常见的问题有声音颤抖,飘忽不定;大声喊叫,音量过高;音节含糊,夹杂明显的气息声;声音忽高忽低,音响失度;朗诵腔调,生硬呆板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
要达到最佳语言效果,一般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
1.字正腔圆
字正,是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音响亮,送音有力。读音要符合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标准,严格避免地方音和误读。如将“鞋子”说成“孩子”,将“干涸”说成“干固”等。读错、讲错字音,一方面直接影响听众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整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声誉和威信,降低了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
腔圆,即声音圆润清亮,婉转甜美,富有音乐美。要发音响亮。演讲时齐齿呼音节(i和i开头的韵母)与撮口呼音节(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发音时由于口腔开合小,共鸣腔不大,音发出来不亮。要尽量在备稿时换成开口呼音节(ɑ或以ɑ开头的韵母)与合口呼音节(o或以o开头的韵母)。如把“至”改为“到”,把“与”改为“和”。
2.分清词界
词分单音节和多音节。单音节词不会割裂分读,而多音节词则有可能割裂引起歧义。例如:“一米九个头的冯骥才伫立在空荡荡的山谷里。”这句话中的“一米九个头”本意是“一米九的个头”念时应为“一米九—个头”,如果词界划分不当,很容易弄成为“一米—九个头”,把“个头”(身材)一词割裂为“个”(量词)和“头”(名词)两个词,因而产生歧义。演讲者如出现这种错误,便会令人忍俊不禁。
3.讲究音韵配搭(www.xing528.com)
汉语讲究声调,声调能产生抑扬急缓的变化,本身就富有音乐美。好的演讲,平仄错落有致,抑扬顿挫,显得悦耳动听。
(1)双音节化。汉语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表达意义复杂、深刻,如果能改成双音节词就明白、通俗些。且双音节词响亮明朗,有顿挫变化,易于表现语言的音乐美。
(2)注意押韵。如果在适当的地方有意押韵,更能产生一种声音的回环美与和谐美,讲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有散文诗的风韵。
(3)平仄相间。汉字一字一调,高低升降,起伏变化。作为平声字的阴平、阳平变化不大,比较稳,易听清楚;仄声字的上声、去声变化大,声音短促,音感强烈。二者要相互配合,使音节起伏变化。此外,恰当地运用象声词和叠声词进行渲染烘托,也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用词准确、语句流利易懂
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借助口语发出信息,听众依靠听觉接收信息。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有较明显的差距。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以下特点:
(1)句式短小。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句子。
(2)通俗易懂。要使用常用语和一些较流行的口头语,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
(3)不过多地做某些精确的列举,特别是过大的数字,常用约数。
(4)较多地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诸如“显而易见”“依我看来”等,并且常常运用“但是”“除了”等连接词,使讲话显得活泼、生动、有气势。当然,讲究表意朴实的口语化,绝不能像平常随便讲话那样任意增减音节、拖泥带水、磕磕巴巴,这样会损害口语的健康美,破坏语言的完整性。
(三)语调自然贴切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思想感情时,语气急骤,声音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时,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优雅、庄重、满足的思想感情时,语调前后弱、中间强。只有这样,演讲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思想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演讲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讲者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掌握演讲内容和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