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应用

高校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应用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所以,真实地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实施的形成性评价,常常是基于学生行为表现的评价。

高校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

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出现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2.形式/功能原则

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和功能。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3.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

4.可操作性原则

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5.实用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6.趣味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与步骤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在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在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地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

任务环(task-cycle)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

(1)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整个小组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

(2)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

(3)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做出选择。

(5)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

在这些活动中,“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在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评价

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就必须采用与之匹配的基于任务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基于任务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评价,以及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的情况。和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它能够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地评价学习者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www.xing528.com)

1.基于任务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就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成就与表现。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其常见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学习档案;各种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报告;教师观察学生课上各种活动表现的记录表;学生阶段性地对自己在英语听、说、读、写几项技能发展方面的认识或评价;学生对自己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评价或认识;同学相互间对自己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评价或认识、阶段测验结果以及反思;等等。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实施的形成性评价,常常是基于学生行为表现的评价。基于语言行为表现而进行的评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传统的作文、口语面试,以及语言交际任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解决问题等。可以说,对语言行为表现的评估也是任务型的评价活动。具体地讲,基于任务的形成性评价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和方法:

(1)根据学生每次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具体而言,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主要是指学习者参与任务的情况、完成任务的质量、语言运用的情况等。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好相关的观察和记录,最后结合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学生做出全面完整的评价。

在实施评价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制定科学可行的任务评价标准,并使学生提前了解到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第二,要合理评价小组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贡献和成就,目的是鼓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任务中来;第三,在评价任务完成时准备小组的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第四,应该以材料的内容作为评价的重点,同时兼顾语言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但不要过度地强调后者。

(2)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档案进行评价

这是指教师把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成果整理和保存起来,建立学习档案,作为评价的内容和依据。学习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行为记录(如课堂活动中的辩论、角色扮演、口头报告等)、书写作业的样本、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等。在完善的评价体系中,评价的内容不仅有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检测,也有对语言行为表现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评价。学习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评价内容和信息丰富而全面,是完善的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板块。

(3)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

现代教育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之中,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进行学生的自评或互评通常要事先设计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使用的评价表。评价表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制作,也可以师生合作共同制作。在实际的教学中,当一个教学单元结束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了一项任务时,可以实施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以及在学习中的感受、体验、收获等进行反思和评价,这些是终结性评价无法考查的。总之,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持续性的评价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旨在提高教与学的成效。它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这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意义所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学生完成的特定语言任务,既能考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也能考查学生已具备的语言能力。师生都可以通过评价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学生通过评价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内容;教师通过评价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施形成性评价也有利于加强监督和管理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力度,提高学习成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基于任务的终结性评价

在强调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作用时,我们也并不否认终结性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基于任务的评价形式以形成性的评价方式为主,但实际的教学中也有基于任务的终结性评价。基于任务的终结性评价和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概括而言,基于任务的终结性评价虽然通常也是以终结性测试的形式来实现,但其测试的目标不是考查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或语言水平,而是考查他们使用语言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基于任务的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习者能否运用所学的语言完成某些真实的或仿真的任务,这种测试的目的与方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宗旨是一致的。

在实施基于任务的终结性评价时,首先要遵循终结性测试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此外,还要重点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确定评价的内容和依据;第二,确定评价的形式。从基于任务的终结性评价的内容看,主要考查的是学习者听说读写的技能,以及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的能力。从评价的形式看,对上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通常结合或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和真实任务来设计。例如:在阅读能力的测试中可以要求学习者根据所读的畅销书目的内容简介,选择一本或几本适合某类读者群的图书;在听力测试中则可以要求学习者收听相关城市的天气预报,然后选择出行需要准备的物品;等等。总之,设计和实施基于任务的终结性评价时,要充分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如本文前面所谈到的,核心的问题是教师能够掌握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有:

1.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困扰教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学材料中的语言点纷繁芜杂,不知如何确定教学重点。每个教学单元的交际目标究竟怎样确定,同样也是棘手的问题。而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教学则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果使得学生大量减少了为加强语言的功能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进行的课堂活动。为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两方面的任务目标:一是真实世界的任务目标,这类目标是学生今后在生活可能需要使用英语做的事情;二是教育任务目标,也就是使学生达到相关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共同的、基本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这两种任务目标之间存在一个衔接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和各个教学单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确定每个单元更具体、更细致的任务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教师才能把握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并具体确定教学的重点,分清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语言技能和实际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确定教学行为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以保证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2.任务设计要真实

任务的真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学语言材料的真实;二是任务本身的真实。前者可以保证学习者获得真实有用的语言输入;后者可以使学习者将语言学习任务和真实的情景、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现实的需要联系起来,使学习更具现实意义,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真实的任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他们愿意表达真实的感受,传递真实的信息,讲授真实的经历,做到言之有理和言之有物,而不是人云亦云、机械地套用他人的文字和话语。为此,任务的设计应当将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功能结合起来,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从始至终要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学习语言,引领学生为了既定学习目的而展开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在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3.任务要求要明晰

为了保证语言学习任务顺利地完成并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对任务有详细清楚的描述,使学生完全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计划。任务的描述包括如下几个环节:任务的目标;任务完成的步骤;任务的顺序;任务的进度;任务预期的结果;任务完成需要的策略;任务评估的方式;学生参与任务的方式;任务完成所需的资料来源;任务完成需要的语言知识等。一项任务完成的好坏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对任务进行了清晰的交代和描述。只有任务要求明晰,学生才能领悟任务的意图,弄清自己在任务中承担的责任和角色,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去。另一方面,明晰的任务描述,也是教师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

4.师生互动要通畅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师生互动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形式中,教师是语言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学习方向和学习资源的指挥者和提供者,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行为示范者和咨询者,是开展语言活动的协作者和策划者,也是学生探索知识、开发学习技能和策略、享受成功的引领者和同路人。

在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调整心态,改变传统的角色意识,重新定位对学生的预期。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取得进步。与此同时,学生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非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学会对知识的探究、归纳和整合。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往往并不是只有唯一的答案和结论,而是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本人也不能预先知道每一位学生所做出的结论或查到的资料。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不断地沟通和交流。因此,英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外,还应当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不断丰富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储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和课堂管理技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5.评价体系要完整

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不仅要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相应地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只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以及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评价。这样的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目的就是考试或升学。这种工具型的学习动机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利于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同时,这种评价体制也挫伤了教师探索语言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加大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力度和比例,重视行为表现评估。行为表现评估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实际过程和自己的学习行为表现,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效。

任务型语言教学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以及它所坚持的教学原则和它自身具有的基本特点,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任务型语言教学能帮助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最终成为自主的英语学习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