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进一步形成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基于建构主义的观点,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如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以及合作学习等,这些教学模式对数学、科学和语言等领域的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进行了新的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
(二)教学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更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在课堂教学中使学习任务与日常活动或实践的内容一致,使学生感到教师学习中的问题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其二,精心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境和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解决相似的环境下出现的问题;其三,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支持学生对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怀疑和批判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促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三)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机会,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不断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他们现有的知识和技巧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强调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反对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反对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构建,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建构不可能凭空产生,它是以丰富的学习情境为载体。学习情境既能通过教师精心地构建获得,也可以直接来源于现实世界,学生在实际的环境或模拟的环境中去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情境教学能启发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的经验去理解、同化和建构新的知识,赋予新的知识以某种意义。当原有经验不足以同化新知识时,更需要创设新的学习情境,令学生能对原有的认知进行改造与重组,以顺应认知结构,完成新的知识意义的建构。
4.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会话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认为,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包括学生与情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应当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开展交流和讨论活动,使各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共同分析信息、研究问题、取得共识,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协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让整个学习群体(包括老师和每一位学生)共同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这对学习技能较弱的学生尤其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www.xing528.com)
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把学生当作教育活动的主体,同时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第一,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第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合作伙伴、协商者和咨询者;第三,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范例;第四,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
在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发展潜力,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其特长,注重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自主创造、自主发明、自主学习,塑造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学长、朋友的身份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特点
在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课堂要素的多元化
建构主义理念下,课堂教学要素不仅包含传统的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还包括教学目的、方法、环境和评价等诸多要素。此外,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普及,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同时,教学更强调人文化和社会化,提倡传授知识不仅是在课堂,而且可以在社会上的各个环境中进行,大大拓宽了教学环境的范围和教育的视野。
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建构主义理念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前提,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学生认知和情感领域的发展同样起着制约作用。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形成全渠道的交往和互动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多向度的交往和互动,真正实现了个体主动和群体互动。
3.课堂教学的情境化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类似的情境,并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知识结构上看,则要求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的交叉和知识的综合性。从教学方法上看,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发现性的学习。从教学手段上看,提倡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虚拟“现实情景”。
4.课堂教学的交互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社会性互动作用,而这种社会性互动作用的集中表现应该是教与学的交互性。这种交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第二,师生的交流应是双向的。在学生研究和探索教师设计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