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生涯,往事历历在目。当时在萧山建设兵团上山下乡的他接到入学通知书的时候的高兴劲,让他一辈子都难以忘记。但当他离开宁波老家,踏上到杭州这块曾经向往了很久的求学地时,竟然有些失望,学校在清泰门郊外,也没有个教室,所谓的学校也就是一块空地和一个大的毛竹棚子,外加一个毛竹棚子搭起来的食堂。然而这丝毫没有让年轻好学的朱鸿瑞泄气,他十分珍惜这次求学的机会。
毛竹大棚白天用来上课,晚上就是一个班学生的宿舍,这个特大号的教室里白天那么多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晚上则聚集了一大帮男生,那个热闹劲,简直就是一个菜市场。每每回忆起往昔的这段经历,朱主任都不无感慨,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好得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心里都非常羡慕现在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因此对自己的孩子的要求更加严格了。
不过说到底,大家对这个大家庭还是有感情的。由于当时学的是地质专业,在水校的历史上也是唯一的一届地质专业学生,由于别的班级都到外地去实习去了,低一级的学生还没有进校,所以当时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学校就这个班的39位同学。因此学校对这个班级相当重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相处得非常好。还依稀记得班主任楼老师每天晚上都会回学校看看在学校里的学生,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和同学们交流思想,使得这些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得到了正确的引导。但作为恢复高考前的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一方面放下书本的时间很长了,另一方面对学习的方法不得当,因此开始的时候,成绩不是很理想在所难免,但老师“不近人情”的40分、50分,深深地刺痛着这些年轻的心,让这些年轻人接受不了。但也正是因为当年老师这样的严格要求,才使得毕业时候,这个班级的39位同学中有13位留在了杭州,有许多都已是功成名就。
当年的年轻小伙,而今都早已成家立业,且都已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了,有些还已经当上了爷爷奶奶,但即便如此,昔日的老战友、老同学还是经常会凑在一起开同学会,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谈今朝的幸福生活,展明日的辉煌宏图。朱主任这个同学会的会长可真不好当,当年的同学而今都分布在全省各个地方,平日里大家都不怎么有空,所以能安排的时间也只能是抽大家都有空闲的假期,因此假期的日程也被安排得满满的,现在同学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方面大家交流工作情况和经验,另一方面也联络联络感情。(www.xing528.com)
除了同学会,朱鸿瑞主任还是校友会宁波分会的会长,在水专的校友会中,宁波分会是最活跃的,这里可少不了朱主任的功劳。每次校友理事会开会,他都会准时出席,也经常性提出一些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朱主任十分关心学校升本的进展,每次到杭州公出都会想方设法了解一些学校的近况,谈话间也好几次问起这个问题。同行的其他老师向他介绍学校目前情况,五六月份迎接教育厅的专家评估,到11月份左右教育部将派专家到学校来考察评估。朱主任听了非常高兴,认为学校在新的发展历史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坚实一步,但还是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把自己的特点显现出来,因此他建议学校一方面要在部分专业建设上进行必要的突破,建设一批有自己办学特色又有市场需求的优势专业,这样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和知名度的提升能起到支撑作用。第二可以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校友对母校的感情都非常深厚,这些校友中现在有成绩的不少,可以请他们回来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作报告、讲经历等,这也是学校不可忽视的一笔财富。另外近些年毕业的校友也很需要母校对他们的关心,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等方式,使他们有机会回来继续深造,帮助他们在业务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母校的每一次变迁无不让这位校友牵挂。50周年校庆时,他风尘仆仆赶到学校,和其他校友一起庆祝母校50华诞;母校要升本了,校友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和激动,努力为学校的事业献计献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