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三朝边地地区的政区是本世纪乃至将来一定时期内的一个背景,因此,这里也就有必要单列出来说一下。
元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省内设有7个宣慰司,它们分别是:
大理金齿(治永昌府) 八百(治八百)
还设有丽江路、威楚开南、广南西路3宣抚司。湖广省有八番顺元宣慰司(治贵州),顺元、播州、思州宣抚司和庆远南丹、乾宁2安抚司;在八番顺元宣慰司下面还设有新添葛蛮、都云、程番、大小龙番等安抚司(我们可以称这些为县一级的安抚司)。四川省有永顺安抚司。
在元代的时候,差不多都已经将原来宋人所设的军改置为州了,但在当时的元土内还有四处没有改,它们是:湖广行省的南宁军(治今市)、万安军(今海南万安)、吉阳军(今海南海口)和四川行省的长宁军(今县)。这4个军都在距中原较远的边地,其中万安、吉阳二军都是在海南岛上。
前几年,西藏地区不大稳定,这不由得让我们回想起元代以来在这一地区的政区设置的经验来了。我们知道,在西藏地区原来有一个独立的吐蕃政权,元人征服了这个地区之后,西藏才真正被纳入王朝疆版。元人治理西藏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方便之处,那就是元人也崇奉西藏传佛教,这种信仰上的认同,使得元人很容易就和西藏联谱了。当然,元人也不会那么简简单单地迷信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他们更在中央设了一个宣政院来管这一地区,吐蕃地区作为宣政院的辖地,成为和11行省并列的一级行政区划。在今天的西藏地区这个元代宣政院辖地下面又设3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河州(今甘肃临夏),下属河州路(辖境约当今甘肃临夏、和政、广河3县地)、脱思麻路(辖境相当今青海东部);
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吐蕃朵甘思之地,即今青海东南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区;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前藏、后藏、河西三地区。
这样子一划分就把原来藏族势力所及的区域分成青藏高原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块,其中的北部和东部,在那个时候实际上已经是亦牧亦农的地区,和汉民族有一定的兼容关系,在南部地区则保持其藏族本体。再以后经过明清的改土归流,就将北部和东部分别划入青海和四川,这种渐进的作法是很值得肯定的。这是元人的一大贡献,不可磨灭。
明代在边地的政区则有都司、卫、所。这是明人的发明,影响也比较深远,象今天我们一提起天津来,就会想起以前这里的人很自豪地说“天津卫”怎么怎么了不得,这“天津卫”就始设于明代。明代在五军都督府底下设有一系列的都司、卫、所,卫和所设得很琐碎,就不谈了,单说都司,列表说明(凡是都司者就不另外加注):
左军 浙江、辽东、山东(www.xing528.com)
右军 陕西(含行都司)、四川(含行都司)、广西、云南、贵州
中军 河南、中都(留守司)
前军 湖广(含行都司)、福建(含行都司)、江西、广东、兴都(留守司)
后军 大宁、万全、山西(含行都司)
另外,在东北地区,永乐七年(1409)还在黑龙江下游的特林地区设有奴儿干都司,在西藏地区陆续设置了乌斯藏、朵甘二都司。在西北边疆设有六卫,它们是:赤斤蒙古卫、罕东卫、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哈密卫。
清代在边境地区则设有:
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统辖外蒙古喀尔喀、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三地区;
西宁办事大臣辖区,统辖今天的青海和西藏部分地区;
内蒙古六盟、察哈尔、土默特和套西二旗,统辖内蒙古和山西北边地区;
西藏办事大臣辖区,即明代的乌思藏、朵甘二都司辖区,清代分为卫(前藏,在中部拉萨一带)、藏(后藏,在西部日喀则一带)、喀木(康,在东部察木多,即今昌都一带)、阿里(在西藏极西部至克什米尔东部一带)四部,总称西藏。
伊犁将军辖区,1884年改建为新疆省;
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1907年建为东三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