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二年,都督区成为一现的棠花之后,大家都调整了思维方式,认为设节度使比起设都督区而言更加稳妥一些。因此在这一年以后,节度使之设渐次增多。到开元时有沿边八节度,天宝时有沿边九节度(即范阳、平卢、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剑南、安西、北庭)和一个岭南经略使。每个节度使以数州为一镇(节度使辖区,又称方镇)。开元时节度使的职权渐重,除军事外,兼度支、营田使、采访处置使,已兼及民政、财政和监察大权,位高权重。到天宝年间(742—755),节度使几乎囊括了边州所有军、政、财、监的大权,这样,当时唐土边地的道和方镇基本上合而为一,最终造成了尾大不掉之势,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乱后,政府为奖励出征长官,怀柔反正降将,一律授予节度,这样一来,在至德(756—757)以后,内地也遍设节度使,大者领州十余,小者也有三四。节度使的职权也越来越大,俨然成为一方大员。节度使兼辖区内所驻地的本州刺史,该州称“都府”,他州称“支郡”。其辖区称“镇”、“方镇”、“藩镇(或道)”。他们通常割据独立。
这时候,十五道采访使已经是有名无实。乾元元年(758),肃宗只好改置观察处置使,职权仍然和采访使一样,都由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兼任。从此,节度使成了合法的军事、民政长官,州不能直接和中央政府发生关系。这样,到晚唐,形成了“道(方镇)——州——县”三级区划。
唐后期的一级政区方镇的数目,大约在40至50之间波动。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乾元元年有44镇;贞元十四年(789),贾耽《十道录》中有50镇之谱;到元和八年(813)时,唐帝国境内只有京兆府、河南府、同州、华州不属镇管,其它都为方镇所据,当时共有47镇(《元和郡县图志》)。当然,有唐一代所有的方镇决不下于47镇,不过是为记载所阙而已。下面依据今人的一些初步研究成果罗列元和八年的方镇表(凡节度使者不另外加注):
关内道:凤翔、泾原、坊、灵武(朔方)、夏银、振武、丰州防御使;
河南道:东都畿汝防御使、陕虢观察使、汴宋、郑滑、陈许、徐泗、蔡州(淮西)、淄青;
河东道:河中、河东、泽潞;
河北道:魏博、河阳、易定、恒冀(成德)、幽州、沧景;
山南道:荆南、夔忠都防御使、襄阳(山南东道)、金商都防御使、山南西道(兴元);(www.xing528.com)
淮南道:淮南;
江南道:浙西、浙东、鄂岳、江西、宣歙、湖南、福建、黔州(该道均设观察使);
剑南道:剑南西川、剑南东川;
岭南道:剑南、容管观察使、桂容经略使、邕管经略使、安南都护府。
此外,陇右道在大中咸通年间(860—873)也稍置节镇。晚唐藩镇以“河北三镇”最强,这三镇是魏博、成德、卢龙。
晚唐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还设有东莱守捉使(莱州刺史领之)、东牟守捉使(登州刺史领之)、长乐经略使(福州刺史领之),这是专门为巩固海防而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