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门望厦村研究:中国传统式信仰在澳门的影响与分布

澳门望厦村研究:中国传统式信仰在澳门的影响与分布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澳门共有三种中国传统式信仰, 即佛教信仰、 道教信仰及民间信仰。澳门中式传统信仰的人很多, 据1976 年统计, 信仰佛教人数达19 万以上,占当时澳门人口的76%。因望厦村为一小渔村, 故当地华人多信仰天后。

澳门望厦村研究:中国传统式信仰在澳门的影响与分布

在澳门共有三种中国传统式信仰, 即佛教信仰、 道教信仰及民间信仰(如关公、 妈祖信仰)。 其宗教信仰不纯粹, 在望厦村庙宇中, 诸多神灵一同供奉的现象司空见惯, 并且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不过大部分寺庙是以佛教信仰为主, 详细可见“望厦中式庙宇一览表”。 澳门中式传统信仰的人很多, 据1976 年统计, 信仰佛教人数达19 万以上,占当时澳门人口的76%。[4]

望厦村中式庙宇一览表

续上表

① 陈炜恒: 《庙宇丛考》, 澳门传媒工作者协会, 2009 年, 第371 页。
② 王文达: 《澳门掌故》, 澳门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第142 页。

1. 佛教信仰

说到澳门的佛教文化, 与内地的关系由来已久, 主要宗派是禅宗。该宗派主张单刀直入, 不喜欢逻辑、 琐碎的经院哲学。 望厦地区佛教信仰的起源, 与明末清初一批抗清志士有关。

清兵入关后, 一批明朝遗臣以皈依佛门表示与清廷的不合作。 如屈大均、 方颛恺、 大汕和尚等。 他们在寺院的掩护下积极进行秘密的反清活动。 蔡泓生先生说, “清初的岭南佛门是遗民逃禅的避薮”。 这一时期是澳门佛教发展的一个特别时期, 这时的澳门佛教文化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这些遗民曾一度在望厦普济禅院寄居, 并组织反清复明的活动。

因寺庙建设、 法师活动即传教弥法需要物质支持, 故望厦地区的寺庙一般都具有商业性质。 在《海外记事》 卷一中直接记载了大汕和尚应安南(越南) 阮福周的邀请, 前往顺化、 会安传法的情况: “甲戌年(1694 年) 八月初四, 知客叩门, 称大越国专使至, 见之, 使闽人也,捧费封甚谨, 拜而将命, 享礼南金(即南国所产的金子)、 花藤、 黄娟、 奇南(又作‘琦南’, 是香料) 之属。”[5]如此, 佛教的商业活动容易滋生自身的腐败, 并给世人攻击的口实。 如此显得望厦地区佛教具有“世俗化” 的风格。(www.xing528.com)

当然, 由于外来士大夫的这种行径, 使佛教在望厦得以稳定下来,尤其是普济禅院与莲峰庙的创建, 使得当地佛教信仰一直流传下来。

而这两座庙宇又将佛教信仰与道教信仰融为一体。 普济禅院, 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祀奉的神祇看, 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的佛教寺庙, 它供奉的观音菩萨是佛教在中国最具大众化的偶像, 尤其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但它同样是一个兼具其他宗教和民间信仰的混合体, 不仅有观音, 也有关公和天后, 甚至还有洋人罗汉——马可·波罗。 这不能不说, 是澳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造成的。 莲峰庙也可以说是中国各大宗教如佛教、 道教和民间信仰如关公、 妈祖等的混合体。

2. 道教信仰与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上认为道教鼻祖是老子, 因道教教义来源于老子的哲学思想。 而道教又多吸收了佛教的偶像, 故望厦村的庙宇多是佛道混合体,并附带有民间信仰的偶像。 道教是随着澳门华人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传入的, 关公、 土地、 包公、 康公等民间信仰和地方信仰紧随其后。

其中民间信仰——妈祖信仰是澳门中式信仰的起始, 供奉航海保护神——天后神。 妈祖信仰最早由福建商人带到澳门, 她是澳门最早的民间信仰, 对澳门人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妈祖” 是闽南话中“母亲” 之意, 其人姓林名默, 宋朝福建莆田人, 自幼聪颖。 相传她得老道秘传法术, 能通神, 因在海上搭救遇难船只而殉难, “升” 后仍屡在海上显灵, 救助遇难船只人员, 人们感其恩德, 尊为护航海神, 历朝多次封谥, 明朝时晋封为“天后”。 因望厦村为一小渔村, 故当地华人多信仰天后。 从“望厦中式庙宇一览表” 中, 不难发现, 望厦村中有三座庙宇供奉天后, 即普济禅院、 莲峰庙、 康真君庙。

当然信仰的产生多是为了满足当地人的需要, 如城隍信仰便是应实产生。 1909 年, 大清气数已尽, 内外交困, 葡人不断扩张, 望厦村乡民自称民团, 抵御外敌。 因城隍是城市保护神, 故村民建城隍庙祈求保佑。

总之, 多重信仰出现在望厦村中式寺庙中, 一方面反映出国人讲求实际的现实主义观念, 另一方面也是澳门地方文化的重要特征, 兼容并蓄, 为我所用。 这或许是地处沿海开放型文化的一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