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厦村, 作为华人聚居的村落, 具有明显的乡村特色。 村中除了村民自建的房屋外, 还有大量公共建筑, 如庙宇、 宗祠等。 这些公共建筑位于村中显著位置, 为村民公共的生活空间。
普济禅院, 俗称“观音堂”, 在昔日望厦村的东面, 之所以名为“观音堂”, 是因供奉观音菩萨。 普济禅院是澳门三大古剎之一。 根据下文第八章第一节论述, 普济禅院的兴建日期, 至今有两种说法。 根据寺旁的寺坛, 石上刻着“天启七年七月吉日立”, 重修寺坛石碑则刻有“澳门望厦村之观音堂, 创自明末天启年间” 等寥寥文字, 可知禅院兴建不会迟于公元1627 年; 再据禅院内的一个立于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 的铜钟, 则普济禅院至今已有360 多年历史是确切不移的。 普济禅院经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 和咸丰八年(1858 年) 重修和扩建, 最终呈现今天的模样。
据说今观音堂所在地是当年望厦村中的一块荒地, 相传当年此地长有一棵樟树, 曾有一位游历四方的僧人来到此地, 在树上悬挂观音画像, 每日在树下盘膝而坐, 诵经念佛, 借此集资募化。 当时村中的福建人士也时来施僧, 参神观音, 僧人将收集的资金, 建成能避风雨的小亭, 而樟树亦被雕刻成现今观音堂里观音殿的观音像。
普济禅院, 为望厦村中最大的建筑。 普济禅院俗名观音堂, 在望厦之东, 普济同妈祖阁、 莲峰庙等合称澳门三大禅院。 普济禅院位于望厦村东头, 背靠莲峰山, 面向南, 其大致位置如下图。 普济禅院东近亚马喇马路和望厦马路(即由亚马喇土腰至望厦村的路)。[10]
普济禅院位置
普济禅院处于交通要道, 是联通关闸和望厦村的重要路径。 另外,据《重修普济禅院碑志》 载, 还有1820 年时已修成一条从水坑尾门至普济禅院的平整的石板路。 据记载: 1820 年9—10 月, 澳门普济禅院重修, 落成后赵允菁撰《重修普济禅院碑志》 立石。 这次重修始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 冬季, 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 秋季完成,至本年立碑石。 这次重修普济禅院“赀费巨万”。 内部主要是“增高而鼎新之” “殿前捍以石栏”。 最重要的是修建了一条澳门城水坑尾门至普济禅院的平整的石板路。 过去, 由澳门出城至关闸均由三巴门出, 仅一条官道。 至此, 澳门出城至望厦又多了一条平整的道路。 重修后的普济禅院“瑰伟壮丽, 金碧交辉, 如神仙之排云出, 而金银台为之涌现”, 十分壮观。[11]由普济禅院的地理位置, 可以看出其在华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普济禅院不仅是望厦村民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在澳华人进行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
除普济禅院外, 还有一些村民自建的祠堂。 由于居澳葡人对望厦村的侵占和占地修路等活动, 原本村中的祠堂多已难寻其迹, 只能在文献中追溯其历史。 据王文达《澳门掌故》 记载: “望厦村情况, 老居澳门者, 尚未易遗忘。 现在宝血蚊香工厂背后, 尚有矮屋村道, 仍留旧观,俨然小村; 美副将大马路中, 还有何氏宗祠、 沈氏宗祠等在也。 考何氏宗祠, 为村中之最古者。 往日有一俗谚云: ‘未有望厦村, 先有何家祠’。 由此可知, 何氏族人聚居此间, 先于沈、 赵、 许、 黄诸姓, 远在望厦建村之前也。 望厦村创立自何时, 已不可考。 自从闽潮人士移居此间后, 生愆日蕃, 遂各建宗祠, 在此开族, 于是蔚然成村矣。”[12](www.xing528.com)
望厦村民, 以何、 沈、 黄、 许、 赵诸族人氏为最多, 故前时各姓皆建立宗祠于村内。 现尚存在者, 有何氏宗祠、 沈氏宗祠、 黄氏宗祠等,依然如昔也。 唯许氏宗祠则于澳葡开辟马路时, 由其族人子孙移迁于关闸外之西瓜埔村中。 而赵氏家庙则更早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 年)八月间, 遭遇一场亘古未有之暴风, 全座毁塌, 后未建回, 现该址遂为葡兵屯营矣。
何氏宗祠位于观音古庙不远。 根据俗诸所谓: “未有望厦村, 先有何家祠”, 可知何氏宗祠为望厦村中各氏宗祠之最古者, 至少亦逾数百年之久矣。 该祠曾经多次重修, 始能留存至今。 查其最近之一次重修,乃在清末宣统三年, 历次修建皆有卢: 额书明, 但惜字迹古旧难辨耳。祠中有颜曰“务本堂”, 其两旁联云: “自光州固始以来甫, 由化郡新安而入诏。” 于此叙明其族乃由北南移, 更由闽而迁粤也。 闻明宋遗民之何绛, 何衡兄弟曾来望厦, 驻歇于何氏宗祠。 何绛之过澳, 汪兆镛有诗咏之曰: “北田高士记陈何, 放废佯狂自啸歌, 为访遗臣游海外, 漫天风雨泣锅驼。”
原本在望厦村中的赵家庙, 在观音堂(普济禅院) 斜对面, 即澳葡兵营处。 赵家庙之所以成为家庙而不称宗祠, 是因赵氏为宋朝宗室。赵家庙所在地原为陆园所在。 1840 年11 月至12 月, 澳门望厦村赵氏家族赵封石得观音堂对面望厦村陆氏故园一区, 遂决意兴建赵氏宗祠。 立有《赵氏家庙碑记》 一通, 由嘉庆十三年(1808 年) 举人梁尚举撰文。[13]可惜后来, 赵家庙在1874 年(同治十三年) 的大风中被毁, 后迁到赵家巷。
望厦村, 地处城郊, 地价相对便宜, 因而吸引一些华商来此购地建园。 其中著名的有唐园。 唐园, 即唐丽泉花园, 位于望厦村东。 唐丽泉, 清末香港富商, 为民国总理唐绍仪族人, 原籍当在广东香山县, 生卒年不详。 1907 年曾倡建香港广华医院, 1921 年参与创建香港黄大仙祠。 唐丽泉于清末旅居澳门, 承购望厦村面积广袤之田地, 后营建园林, 人称唐家花园、 唐园。 当时整个花园内绿树成荫, 繁花夹径、 美不胜收。 1912 年澳门地图已画出此园。 至20 世纪20 年代, 唐园犹为澳门三大名园之一。 开筑望厦村道路网时, 园前村径辟为美副将大马路, 园后为雅廉访大马路, 园左为俾利喇街, 园右为高地乌街, “园在其中,高筑围墙以为范焉”。[14]地后为天主教会所有, 建为育婴堂。
1912 年澳门地图有唐园而无张园卢园(选自利冠棉等《19 ~20 世纪明信片中的澳门》)
1927 年澳门地图中的张园唐园卢园(选自《文化杂志》 第36—37 期, 1998 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