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的布局形式通常指村落内部各个项目的平面布置形式, 主要是处理好村内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物位置及其与道路、 河流和地形的关系。 良好的布局对调整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促进生产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第一, 布局形式与村庄的规模、 地点以及建筑形式等密切相连。 例如沿河布置村庄, 采用一字形布局形式, 村庄的规模就不宜过大, 否则东西拉得太长, 给生产、 生活带来不便。 而不同布局形式也该选择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形式。 第二, 布局形式与街道、 村巷、 公共设施安排、 商业服务业布点以及小学、 文化站的建置均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 布局形式与环境之间必需协调。 利用当地的地形、 河流, 灵活安排, 使村庄成为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和谐, 舒畅, 也有利于房屋的朝向、 采光、 通风, 视界开阔, 用水方便, 就近耕作。 如果布局欠当,未能因地制宜考虑, 而套用其他地区的模式, 或追求形式主义, 田块成方, 房屋成排, 或布局分散混乱, 都会破坏自然面貌与环境。 第四, 布局形式影响到对土地的占用。
望厦村背靠莲峰山, 大致呈一字行排开。 历史文献中对望厦村位置的描述为: “以土墙外七村而论, 望厦介居莲峰、 汤狗两山之间, 村中约四百户, 南北横列, 从澳门远望, 广厦云连, 故名望厦。 村中赵、张、 沈、 何四姓居多, 其余黄、 李、 陈、 余共十数姓, 殷实者多。 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 戕杀葡酋于关闸旁高沙地方, 即居望厦之福建寄籍者也, 故世与葡人为仇, 似当申明旧章, 仍驻县丞, 以资弹压, 否则终恐激成衅端。 村北头, 有观音古庙, 光绪二年(1876 年) 重修, 碑记系戊辰进士里人吴应扬书撰, 另详《风土记》。 村南普济禅院, 规模宏敞, 粤府吴巡边至村, 入庙一座。”[7]
望厦村位置(约1885 年)(www.xing528.com)
王文达著《澳门掌故》 对昔日望厦村的周边环境有详细描述: 望厦村后, 有莲峰山, 为村之屏障; 东南尽处为蚧岗, 有蟹眼石, 普济禅院座其前; 莲峰中部垂一脉, 石托天然, 为燕子巢, 故称燕岭, 观音古庙筑其下。[8]望厦村傍以南一带, 俱属农田沼泽, 阡陌相望。 望厦村民在此耕种, 原本借以谋生者。 自澳葡入驻村后, 便以贱价将田地收买,填作平原。 该处当未辟雅廉访马路及未建屋之前, 正是一个运动之好场所。 1926 年时, 恰逢澳门筑港将竣, 曾借此场地举办澳门实业展览会。[9]
从望厦村的整个布局来看, 村中房屋、 庙宇、 公祠等多在山坡和瘠地上, 都为产量较低的旱地, 避免了占用高产粮田和园艺蔬菜地, 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村南的大块耕地。 村落位置接近耕作区——村南的小平原, 便于劳动生产和生活。 此外, 村中房屋和街道处于地势较高处, 低洼处的土地则用来耕种, 利于通风、 采光和避开污染和不卫生地段, 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