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赵世同、韦芳到八龙亭蒙支部开展工作,在八龙亭蒙党支部举办政治骨干培训班,将党关于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工作意见传达到各支部,并督促各支部认真贯彻党的工作意见;指导八龙亭蒙党支部组织革命同盟会,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各方力量,揭露凤山国民党反动派“三征”政策的真实目的,组织群众开展反“三征”斗争。韦芳和赵世同在亭蒙党支部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期间,先后发展黄景墀、廖熙英、邓华山、廖庆远、廖庆芝、廖庆堂等人加入党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游击队队长廖熙英组织号召八龙屯的70多名青壮年参加游击队。在八龙屯的影响下,附近的那爱、板均、郎里、那烘、久隆、那老以及老里等村屯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各村屯的100多名青壮年纷纷加入游击队。群众集资购买了100多支步枪5000多发子弹武装游击队伍。在群众的积极帮助下,八龙亭蒙支部建立了一支地下革命武装队伍。
1947年4月,中共广西省工委组织在横县召开了广西共产党主要干部会议,决定在广西全省范围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组织武装起义。会后中共凤山县工委依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在凤山组织开展夺取政权、夺取武装、夺取群众的“三夺取”斗争。6月,根据上级指示,凤山、天峨两县的武装合编为桂西人民解放军凤天支队,支队长廖熙英,政委韦芳。在中共凤山县工委的组织发展下,凤山发展到7个党支部,80多名共产党员。各党支部发动群众,到1947年8月,组织发展了有400多人枪的武装队伍,成为凤山武装起义的核心力量。
1947年9月初,国民党百色保安司令部决定在万冈实施“清乡”计划,使得万冈局势十分紧张,中共凤山县工委为了配合万冈方面的行动,决定在1947年9月15日举行凤山起义。八龙游击队70多名士兵在凤山县工委书记韦芳、政委黄景墀和游击队队长廖熙英的领导下参加了凤山起义。游击队骁勇善战,解放了凤山县城,武装起义获得了成功。凤山县城解放后,凤山县临时民主政府成立,韦芳任政府主席,廖熙英任军事总指挥,黄景墀任副总指挥。
凤山县城解放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力量就加紧网罗反动武装,策划反攻县城,凤山县游击武装队伍与国民党反动武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47年9月22日,韦芳以及罗炯、梁国利、陈展吉、罗绍伟、王尚忠等同志不幸在国民党制造的“砦牙惨案”中壮烈牺牲。凤山再度陷入白色恐怖当中,但凤山人民并没有惧怕和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而更加坚定地同国民党反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www.xing528.com)
1947年11月,凤山县游击队改编为凤山县游击大队,廖熙英担任游击大队的大队长,黄景墀担任游击大队政委,领导游击队员与国民党军进行顽强的斗争。游击大队共有600多人、400多条枪,隶属桂西人民解放军司令部领导,下辖长里、隆梅、板吉、久隆、久加、那王、南区游击中队及东凤边界联合中队。其中,长里游击中队下辖5个分队,中队长罗庆元,副中队长黎先堂,指导员廖源富。百乐村八龙屯的邓成编入桂西人民解放军二十五大队任通讯员。
1947年11月,廖熙英带领游击队40多人枪,由北区开往南区,向万冈、百色出发,凤山国民党反动政府派兵尾随追击,并通告万冈县民团大队队长杨昌相出兵拦击。11月26日,游击队在百色平同(今属巴马所略)与杨昌相部相遇,激战一天,打死敌排长一名,游击队无一人伤亡。因敌人有300多人,敌众我寡,游击队于当晚秘密撤退回凤山北区隐藏,待机出击。
1947年12月26日、27日,廖熙英指挥了著名的久隆坳伏击战。廖熙英智勇双全,指挥游击队员利用有利地形,提前进行埋伏,抓住时机,速战速决,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以少胜多,缴获敌人1挺德国制马克沁重机枪、9支七九步枪、10担一万发的子弹、3担其他物品。久隆坳伏击战的胜利为凤山县游击队伍增强了军事实力,同时缩小了凤山境内敌我力量的差距,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增加了凤山人民对反“清乡”和反“围剿”斗争的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