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车驾真气派。六匹大白马,戴着金碧辉煌的头饰,把尾巴染成红色,雄赳赳气昂昂地拉着皇帝的乘舆。乘舆的前面,不但有带着真枪真戟真弓箭、骑着高头大马的卫士,还有高举各种象征性的武器和各种旗帜的仪仗队。十二面大旗,分别绣着龟、蛇、乌鸦、鸾雀、龙、虎、熊以及日月星辰等等。乘舆的车轮涂成鲜红的颜色,车厢上镶嵌着五光十色的玉石,真是金碧辉煌。车厢上面覆盖着圆圆的大伞盖,与方形的车厢一起,象征着天圆地方,也就是象征皇帝是天下的拥有者。乘舆的后面,就是随行大臣、太监们的八十一辆各种马车。还有给皇帝备用的立车等。皇帝的车驾,车辚辚马萧萧,在一溜烟尘之中,向细柳营(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河北岸)方向驶去。
坐在乘舆中的,是西汉的孝文皇帝刘恒。这一年是汉文帝后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58年的冬天。匈奴再一次从两路对汉朝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骚扰。一路三万骑兵侵入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附近),另一路三万骑兵侵入上郡(在今陕西省榆林东南)。其中的后一路直接威胁首都长安。文帝一方面出兵飞狐(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南)、句注(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北地(在今甘肃省庆阳县西北)直接反击匈奴入侵外,又在西安附近部署了一道防线。这后一道防线由棘门(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霸上(在今狭西省西安市东)和细柳三个大营组成的。这三个大营,在长安的北面组成了一道弧形的防线。其中,棘门营的将军是祝兹侯(爵位)徐厉,霸上营的将军是宗正(官职)刘礼,细柳营的将军是河内守(官职)周亚夫。为了鼓励士气,文帝决定亲自到各营去慰问将士。今天这浩浩荡荡的车驾,就是文帝劳军的队伍。他们早早就出发,先慰劳了霸上营和棘门营,现在正在向细柳营进发。
文帝坐在乘舆中,一种兴奋的心情代替了自匈奴这次入边以来给他造成的那种焦躁的情绪。这壮观的劳军队伍本身,就表示了皇帝的威权。特别是在霸上和棘门两个大营受到的礼敬,更显出了他天子的至高无上。当两座大营的将军听到劳军先遣队告知他们皇帝车驾即将来到的时候,将军们个个诚惶诚恐,都是急急忙忙率领部下迎出几里地远,然后跪在路边,山呼万岁。向皇帝说了一大堆感激涕零的话以后,又“为王先驱”,在前面带路,车驾进入两座大营,都是如入无人之境,因为所有的士卒,都整齐地跪在路边,头都不敢抬一下,连喊万岁都是低着头的。在细柳营,他将受到更加热烈的接待,因为周亚夫曾经受到他文帝特殊的“垂爱”。他虽是先帝功臣周勃的儿子,但他并没有承袭父亲的爵位,而承袭爵位的是他的哥哥周胜之。周胜之又犯了罪,被削去了“绛侯”这个爵位。是他文帝发了善心,让从周勃的孩子当中挑选一个比较好的封侯,大家都说亚夫好,才封他当了条侯的。所以,皇帝对周亚夫来说,可以说是恩重如山的。
就在文帝陶醉在威权的快意中的时候,车却停了下来。文帝掀开乘舆的门帘问道,“怎么了?”他看到,细柳营的营门,就在前面,可是营门紧闭,几名守门战士,全身披着铠甲,手持长戟,笔直地站在门前。其中有一名兵士,还拉满了弓,装上了箭,好像是要求先遣队的人退后。这时,只听哒哒马蹄声,那先遣队的军官抹回来,到皇帝乘舆前,下马后跪下禀道:“禀陛下,细柳营守门士卒不给开门。”
文帝吃了一惊,问道:“你没说这是皇帝车驾?也许守门士卒年轻,不知利害?”
“臣告诉他们,天子车驾马上就到。那军门都尉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而听不得天子之诏。”
“可也是。”文帝说,“三百多年以前,孙武子就说过,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就是说,正在执行军事任务的军队首领,是无法接受君王的命令的。文帝心里明白,战争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作为战争的指挥官,将军有权根据战争的形势随时作出自己的决定。别人的干预,对战争是不利的,天子也不能例外。他命令太监说:“给先遣队将军一支符节,传朕的诏告,就说朕前来劳军。”
“符节”又叫“节”,是一种信物,或者说是一种证明。皇帝的符节,是用竹竿和牦牛尾制成。谁有皇帝的符节,就可以证明他是皇帝派来给皇帝办事的。
先遣队的长官这一次带着皇帝的符节,才被允许进营。先遣队长官拿出皇帝的诏,看着周亚夫。按照朝廷的礼节,当有人代表皇帝宣读皇帝的诏告的时候,接受这诏告的人是必须下跪听人宣读诏告的。可是周亚夫并没有下跪的意思,只是对来人说一句:“请宣读。”来人无奈,只好展开那卷着的帝诏,读道:“朕欲来营劳军。”文帝并没有要为劳军而下诏的准备,只是临时凑合了这么一句,好让周亚夫开门。周亚夫这才传令军门都尉,开门迎接陛下。
皇帝乘舆的车夫见营门打开,刚要举手扬鞭,一守门战士又急忙给他打手势,并说:“周将军有令,在军营中,马车不得快速驱驰。”文帝刚要放下帘子,听守门战士这样说,也只好对车夫说:“你就慢慢赶吧。”
乘舆来到营区中间的将军帐前,只见周亚夫全副铠甲迎了过来,大步走到皇帝乘舆前说道:“陛下,甲胄之士,跪拜不便,请以军礼相见。”这时,太监过来掀开门帘,文帝才注意到,周亚夫正拱着双手注视着他。将军帐前的演武场上,全营将士全副武装,也都拱起双手,向皇帝敬礼。周亚夫高声说:“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全营将士也都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喊声惊天动地,在山峦之间回荡着。这喊声使文帝也非常振奋。他让太监把立车叫过来,他站在立车上,双手扶轼,在全营队列前面慢慢地走一着。原来,古代的战车是没有座位的。战士都是站在车上,一人驾车,二人作战。车的前面,有一条横木作扶手用,称为“轼”。皇帝站在立车上,很像站在战车上的斗士。因此,战士们感到很亲切,万岁的喊声重新响起,并且是自发地、不规则地,但声音似乎更响亮。然后,文帝来到周亚夫的面前说:“周将军!你们辛苦了!”周亚夫再敬拱手礼,并且说道:“谢陛下慰劳。全营将士,决不辜负陛下!”
这时,天色已晚,文帝换上乘舆,赶回长安。他脸上的兴奋之情,别人并没有觉察到,他们还为周亚夫捏把汗呢。觉得他以这样无礼的态度对待皇帝,弄得不好,皇帝就会以大不敬罪要他的脑袋。走出营门不久,文帝看文臣武将们一个个大气不敢出的样子,就明白了八九分。他把随行人员叫过来,对他们说:“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我们先去的棘门和霸上两座军营,和细柳营比较起来,就像儿戏一样。他们那样的防备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偷袭他们,甚至活捉他们的将领。像细柳营这样戒备森严,有谁敢侵犯?”
过了很长时间,文帝还是不断地对人家讲他细柳营劳军的事,盛赞周亚夫治军有方,纪律严明,一丝不苟。在那以后直到现在的两千多年里,“细柳营”就成了军纪严明的代用语而广为流传,无数的文人墨客不断地讴歌它。不久,匈奴的威胁解除,长安北面的三个大营解散,周亚夫又被文帝任命为中尉。我们不要把这个中尉同今天军衔中的“中尉”相比,那时的中尉,是中央政府中仅次于太尉的高级将领。
文帝称赞周亚夫,还有一个原因。他觉得周家父子两代,对朝廷都是无比忠诚的。还说细柳营的事吧,周亚夫把部队训练成这个样子,很可能使皇帝感到丢了面子而要了他的脑袋,但只有这样,才能把军队训练成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仅仅这一点,也就足见他的忠诚了。
在这一点上,周亚夫倒是很像他的父亲周勃。
周勃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青年时代就参加了刘邦的起义部队,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高祖刘邦称帝后,就封他为绛侯。因为高祖有令,非刘氏不封王,所以,作为非刘姓的人,封侯就是最高的奖赏了。汉朝立国后,他又在平定叛乱、巩固刘氏政权的活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这个人不善言谈,说话没有什么文采,性格刚直敦厚。高祖刘邦临崩之前,当吕后问他都有哪些人可以作为汉朝的辅国重臣的时侯,刘邦在说了曹参、王陵、陈平并分别指出他们的优缺点之后又说:“周勃这个人,忠厚稳重,缺少文采。可是,能够保住刘家天下的人,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当太尉。”太尉是最高的军事长官。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后成了太后。第二年,太子刘盈继位,他就是后世所说的汉惠帝。这个期间,周勃果然被任命为太尉。吕太后是一个残忍霸道的人,杀人不眨眼。惠帝不赞成母亲的做法,却无能为力。因此郁郁不乐,只知淫乐,不问朝政,朝廷大权实际上操在吕后的手中。公元前188年,年仅23岁的惠帝就死去了。吕后先后立了两上小皇帝,大权实际上还是掌握在她的手中。她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违背高祖关于“非刘氏不王”的遗嘱,大封吕氏兄弟为王,企图为吕家从刘氏手中夺取天下。公元前180年7月,吕太后也死了。吕氏兄弟便企图乘机夺取权力。这时,吕禄为上将军,吕产为相国,大权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丞相名义上是刘邦时代的老臣陈平,可是陈平什么事都管不着;太尉名义上是周勃,可是周勃连军门都进不去。眼看着汉朝的天下就要落入吕家的手中。(www.xing528.com)
9月,周勃用计从吕禄手中得到将印,周勃这才进入军门。他下令说:“诸位将士听着,你们当中,谁为刘氏保天下,谁就把左肩露出来;谁为吕氏保天下,就把右肩露出来。”结果,这里的人都露出来了左肩。周勃联合陈平,把吕家的人全部杀尽,废了吕太后立的小皇帝,迎立高祖刘邦的一位儿子——代王刘恒为帝,被后世称为文帝。
不久,周勃就被文帝封为绛候,任为右丞相。有人告诫他说:你平定诸吕的叛乱,迎立皇帝,受到了很高的奖赏。但是,过高的恩宠很可能给你带来大祸。周勃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也感到很害怕。他主动向皇帝请求归还右丞相的大印,获得文帝的批准。但一年后,丞相陈平去世,文帝任命周勃为丞相。汉文帝又觉得他权力太重。十个月后,文帝对周勃说:“朕曾经下诏,让受封的各位侯爵到自己受封的地方去,但还有不少人没去,仍留在长安。朕想请将军起个带头作用,不知如何?”周勃一听,知道这是皇帝要免掉他的丞相,他怎能不从?他便交出相印,来到绛(在今山西省侯马市西)。周勃在绛,终日惴惴不安,怕被人杀害。有时会见来人时也随身带着武器。有人以这一条告发他要谋反,文帝把他抓起来,投入狱中。幸亏周勃的大儿子周胜之娶的是公主,请公主证明周勃没有造反的意思。公主找到自己的祖母——薄太后。文帝来拜见薄太后的时候,太后对他说:“去年,周勃迎你为帝的时候,身上带着皇帝的玉玺,手中握着军权,他没有反。现在,他仅仅是在一个小县中,怎么会反?”文帝听了薄太后的话,这才放了他。文帝前元11年,即公元前169年,周勃去世,由长子周胜之承袭爵位。但周胜之与公主关系不和,公主告他杀人,被免除了爵位。一年后,文帝要求在周勃的儿子当中挑选一个优秀的封侯,承继父业,大家一致推举周亚夫,于是,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并被任为河内(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部分地区,治所在今武陟县附近)守。直到这次匈奴入侵,又被任为细柳营将军。通过这一段的考验,文帝对周亚夫非常信任。第二年(公元前157的),文帝就去世了。临终了前,他对太子刘启说:“如果国家遇到了紧急情况,周亚夫确实是可以带兵保国的人。”文帝死,刘启继位,被后世称为景帝。景帝任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吴王等人以要求诛晁错为名,联合胶东王、胶西王、济南王、甾川王、楚王、赵王等六国国王发动叛乱。吴王征集全国14岁到62岁的全部男子,动员了二十万兵力,再加上其他六国的兵力,对汉朝中央政府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及大批军队前去平定七国叛军。
这时,吴楚军正在围攻梁(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周亚夫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后,上书景帝,陈述了自己的用兵策略:吴楚的军队,正在势头上,直接对抗,于汉军不利。建议由他率兵坚守昌邑城(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东南),而暂时不救守备情况较好的梁,等吴楚军粮秣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战而胜之。景帝批准了周亚夫的平叛方案。
周亚夫从长安出发,刚走到霸上,遇到一位叫赵涉的人,拦住了他的车。周亚夫问道:“先生拦车,必有原因,能否告知亚夫一二?”赵涉说:“我听说将军此行是去平定吴楚之乱。将军胜了,则天下安宁;不胜,天下就要危亡,所以事关重大。不知将军能不能听一听我的计策?”周亚夫急忙下车,拱手敬礼,说道:“在下愿听。”赵涉说:“吴王早就准备造反,养了很多各种类型的人。将军前面的路上,也不可能没有他们的密探。军事秘密,是胜败的重要因素。我建议将军现在向相反的方向走,绕道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再到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从时间上讲,不过晚一二天,却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周亚夫接受了赵涉的建议,在长安通往洛阳的路上进行一番搜查,果然抓到了吴国派来的奸细。周亚夫知道还会有奸细,就与赵涉一起乘传(zhuàn)日夜兼程,赶到洛阳。这里说的传,有点类似驿站。不过,传是用车一站一站的倒,歇人不歇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运送人员的速度。驿是用马一站一站的倒,歇人不歇马。他们又很快赶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在那里召集军队,向东进发。
这时,被吴楚军围困的梁王有点招架不住了,派人请周亚夫出兵解围。周亚夫没有出兵支援梁国,却把部队带到靠近吴楚兵粮道的昌邑(在今山东省巨野东南),在那里加固城墙,加深护城壕,在城内贮存了够全城军民几个月用的粮食。梁王上书景帝告急,景帝又下诏给周亚夫,让他解梁王之围。然而周亚夫老主意一条:就是按兵不动。但他却派一些轻骑兵神弓手,埋伏在吴楚军运粮车必经之路两侧,截断吴楚军的粮道。吴楚军断了粮,心慌起来,便过来围攻昌邑。不管他们怎样挑战,周亚夫就是不应。吴楚兵大举向城东南角攻击,周亚夫只派了少量的汉军在东南角抵抗,却抽出主力调往城西北角。不一会儿,吴楚军的精锐部队果然在西北角出现,因为遇到了汉军强有力的抵抗,而没有得逞。
吴楚军围梁不下,攻昌邑又不成功,又断了粮食,只好退兵。周亚夫这才派出精兵追击败逃的吴楚军,把吴楚军打得大败。吴王濞只好带领几千人逃到江南的丹徒(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南)。汉军乘胜追击,几乎全部抓获了逃亡的吴楚军。吴王濞逃到越地(在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一带),被当地人杀死。到这时,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七国之乱被完全平定了。当初对周亚夫的策略有怀疑的将军们,对他也完全信服了。但是,梁王却因此同他产生了隔阂。
平定七国之乱后,景帝对周亚夫更加信任,先是让他继续当太尉。五年后,即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又让他当了丞相。
不久,发生了景帝废立太子的事。景帝的大儿子叫刘荣,是栗姬所生,在前元四年被立为太子。二儿子叫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是王美人所生,也在同一年被立为胶东王。但王美人日益受宠,在前元七年,景帝决定废掉原来的太子刘荣,而改立刘彻为太子。周亚夫觉得这样作不太合适,表示了反对的意见,景帝由此开始对周亚夫不满。
梁王总是对周亚夫不救耿耿于怀。他并不把这看成是周亚夫的战略,也不管这是周亚夫取胜的关键。他每次到朝中来,就在窦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这时,王美人被景帝立为皇后。窦太后看景帝这样宠幸王皇后,就提议把王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为侯爵。当他们征求丞相周亚夫的意见时,他说:“高帝(指刘邦)曾经规定,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如果谁违背了这条规定,则要求天下共击之。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却没有建立过什么功勋。封侯就违背了高帝的规定。”景帝听了这话,没办法反驳,只好作罢,但脸上不是颜色,心里不是滋味。
这时,有五位匈奴的王投降了汉朝。景帝想封他们为王,以鼓励匈奴的人投降。周亚夫说:“他们是匈奴的叛臣。如果我们这样鼓励他们,怎样教育我们的文臣武将尽忠呢?”景帝这一次没有采纳周亚夫的意见,封这五位匈奴王为列侯。周亚夫一气之下,称病辞去了丞相职位。
不久,景帝请周亚夫进宫,并赏给他肉吃。可是,周亚夫的桌子上放的是整块的肉,既没有刀,也没有筷子。周亚夫心里很不痛快。他看景帝桌子上有筷子,就说:“是不是给我双筷子?”景帝戏谑地说:“看起来,你还有不知足的地方啊。”周亚夫摘掉帽子,恭恭敬敬地说道:“感谢陛下的厚赏。”景帝说:“那你就起来吧。”周亚夫只得悒悒不乐地站起来,退了下去。景帝看着他的背影说:“我这样戏弄他一下,他就这样不高兴。这样的人,以后怎能给少主当大臣呢?”少主,指他的太子。
恰在这时,周亚夫儿子的一个雇工告发周亚夫买了五百具宫中使用的甲盾。于是,景帝以周亚夫谋反为由逮捕了他。原来,他的儿子对雇工很苛薄,还少给人家工钱,所以雇工把他给告发了。因为这种甲盾是供皇帝用的,别人用就是犯法。法官审讯周亚夫的时候,他什么也不说。景帝听说后骂道:“没有他的口供,我照样可以杀他!”然后把周亚夫移交给最高法官——廷尉审讯。廷尉问他:“你买这么多甲盾,是准备造反吧?”周亚夫气不打一处来,因为这些“甲盾”并不是实战用的真品,而是殉葬用的仿制品,就说:“你好好看看,那是安葬用品,不能用来打仗。”廷尉煞有介事地说:“这正说明你在地上反不上,准备死后在地下反!”
周亚夫听了这话,一切都明白了。有罪是假,要置他于死地是真,只因为他得罪了梁王、太后、皇后,所以也就得罪了皇帝,因此,他们现在要要他的命了。先父周勃,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又粉碎了吕氏兄弟的夺权阴谋,保住了刘家的天下。他周亚夫为了汉朝的天下尽心尽力,粉碎了七国之乱。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周家父子,也就没有今天的刘氏天下。现在,他没有用了,所以就要被除掉了。这时,他想起年轻时,有个人给他看相说:你以后贵不可言,将会封侯,当将军丞相。但最后,你会被饿死。那时他不信,现在他想,既然我已没有活路,我就成全了这位看相的人吧,让他不幸言中。从此,周亚夫拒绝吃饭喝水,五天后被饿死。
周亚夫死了,但细柳营的典故却永远流传下来。他坚壁昌邑最后消灭吴楚军的故事也成了军事史上有名的战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