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土建筑作为中国悠久居住历史的一种形式,反映出先民对于生活的悉心关照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生土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彼此共生,演绎出了精彩的生土建筑文化。在探讨生土建筑的同时,关注生土建筑文化所表现出的巨大生命力,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建筑作为承载生活的容器,其鲜活的生活场景,精妙的生命智慧。“天人合一”是古代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表达了要将宇宙万物与自身整合,即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势而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对于人类来说,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求能可持续发展。生土建筑作为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承载了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追求和对土、大地、自然的深厚感情,也是农耕时代下对土地养育一方人的无上崇恩。
建筑材料的艺术表现力依托于精美的技术。中国传统生土建筑大多是粗线条的叙述,表现在建筑装饰大多在木构和砖石雕刻部分,而对于土墙,由于其受限于施工工艺的精确性,其表现力稍弱。在现代社会的时代环境下,建筑材料加工的机械化、装配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材料的切割技术、表面加工工艺也日益精确细致。气泵振动和钢模的配合,改变了生土建筑表皮的既有形态和形式美。不同土层间形成丰富而生动的肌理,将生土材料加入适当的颜色,夯筑出来的墙体色彩丰富而有趣。
建筑的感染力从来都离不开其建筑材料的艺术表现力,生土建筑的表现力体现在墙体的材料表现力上。依靠精密的施工,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各层夯土材料颜色的把握。在最终形成的墙体表面呈现出令人惊艳的丰富的墙面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建筑通过与不同材料相互配合,重新审视建筑材料的特性,给原始的生土墙体以生机和活力。例如锈蚀的钢板与精密的夯土墙体形成对比,突出夯土墙体在精密施工中所特有的亲切与温暖。生土墙体在建筑室内,与新时代的代表,钢和玻璃组合在一起,削弱了夯土墙体既有的厚重感和敦实感。通过墙体呈现的肌理与色彩,从而与钢和玻璃形成和谐的对比。相得益彰,意趣横生。
生土建筑所蕴含的强烈的生活气息是每一个曾经有过居住经历和记忆的人心中深刻的共同感知。建筑表现力的基础来源于材料的真实性。生土建筑运用来源于自然的真实的木和土,建造土木建筑。同时依据建筑部位和功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形式,为了抵御雨水,局部采用土包砖的墙体,在转角部分外砌砖墙等等(如图2-14)。中国传统生土建筑具有清晰的建造逻辑,结构的逻辑与材料的真实表达形成了内外统一。人性化的建筑尺度使得建筑材料在日常生活中能被人轻易而不自觉的感知并留下记忆。建筑与人感官的互动在不同的尺度有截然不同的趣味与意义。(www.xing528.com)
图2-14 砖包生土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