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治理沙化成果显著,免遭流沙危害的村庄达1400余个!

甘肃省治理沙化成果显著,免遭流沙危害的村庄达1400余个!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理大小风沙口470余处,控制流沙面积300万亩,使1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危害。在重点风沙治理区和封育区新建治沙站、管护站15个,配备专职人员,专门管护沙区植被。民勤、敦煌重点地区沙化土地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已由“破坏大于治理”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

甘肃省治理沙化成果显著,免遭流沙危害的村庄达1400余个!

1978年开始,甘肃省启动落实国家“三北”防护林一期建设。1980年,甘肃省成立治沙研究所。1991年、1993年,国务院先后在甘肃省兰州市、内蒙古赤峰市召开全国防沙治沙大会,批复《1991—2000全国治沙规划要点》,并于1992年正式启动实施防沙治沙工程,范围包括甘肃8个市(州)的24个县(市、区)。进入21世纪以来,甘肃省积极组织跨区域、跨流域、跨行业的大规模生态工程建设,加速治理荒漠化土地。2001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5年国务院发布《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后,甘肃省进一步加快科学防沙治沙步伐。在此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拯救民勤绿洲、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问题做出批示和指示,特别是面对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蚕食民勤绿洲,即将合拢变成中国第二大沙漠的严峻形势,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精神,制定出台《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各沙区市、县相继制定植树种草、保护植被、防沙治沙等制度办法,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依法治沙工作顺利开展,并且在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税费减免、权益保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逐步形成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防沙治沙的新局面。坚持“北拒黄沙、中建绿洲、南保水源”的方针,加大防沙治沙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大力推广沙棘、柠条、白茨等优良乡土树种,普及深栽、保水剂、节水滴灌等抗旱造林方式,在河西风沙前缘建起了长达1200公里、面积约460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和130万亩的农田林网,保护高产农田900多万亩。治理大小风沙口470余处,控制流沙面积300万亩,使1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危害。40.8%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沙化扩展趋势基本遏制,风沙危害和沙尘暴发生频率显著降低。2006年初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应急工程启动,2007年12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正式启动实施,成立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方式及节水技术。张掖市建成10个高效节水示范区,累计推广常规节水面积192万亩,使渠系水利利用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30%提高到62%,年节水1.6亿立方米。在重点风沙治理区和封育区新建治沙站、管护站15个,配备专职人员,专门管护沙区植被。本着“禁开荒、慎用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建成一批以林果、畜牧蔬菜棉花、啤酒原料等为主的产业化龙头骨干项目,推动沙产业发展。据2004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与1999年监测结果相比较,全省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85万亩,年逆转率0.22%;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25.4万亩,年逆转率0.05%。据2009年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全省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8815万亩、沙化土地面积为17880万亩,与2004年相比,面积分别减少了202.8万亩、165.6万亩,沙区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善,腾格里沙漠边缘生态防护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民勤、敦煌重点地区沙化土地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已由“破坏大于治理”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2007年,国家三北局启动民勤、敦煌两县(市)专项治理项目,并于8月在兰州召开《“三北”防护林民勤、敦煌防沙治沙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同年1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防沙治沙大会,总结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表彰防沙治沙先进单位、防沙治沙标兵和先进个人,与8个沙区市(州)政府签订了“十一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