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科技进步水平大幅超越,排名全国第25位

甘肃省科技进步水平大幅超越,排名全国第25位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及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表明,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34.30%,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排全国第25位,在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划分的5类地区中属于第4类,在西部12个省市区的排名为第7位。

甘肃省科技进步水平大幅超越,排名全国第25位

1984年后,甘肃省科技工作以“面向、依靠”为指针,以改革拨款制度、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为突破口,在科技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1993年起,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在总体布局上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才分流、结构调整,强化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1998年以来,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产业化为核心,以应用开发类机构企业化和公益类机构分类改革为突破口,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甘肃省人民政府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决定》《关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2005—2010年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甘肃省技术市场条例》《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地方法规,逐步改善科技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为全省科技工作步入法制化健康发展的轨道提供重要保障。相当一部分科研机构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推行各种形式的体制机制改革,为科技创新和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增添活力。

围绕“科技兴省”战略的实施,大力培养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07年,全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中工程师3.56万人;科研机构增长到298个,科技人员2.12万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长江学者10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5人、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153人、甘肃省科技功臣7人、甘肃省人民政府特聘专家28人、博士生导师634人、正高职称1936人、甘肃省“333人才工程”和“555人才工程”人选1114人,建立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到2008年,全省有科技活动单位602个,其中科研机构106个、高等院校23个、企业208个、其他146个。这些科技机构中有科技人员5.63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93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的69.8%。科技投入稳步增加,科技三项经费从1980年的83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2.01亿元。2006年、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1.05%、0.95%。1986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5.19亿元。2008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78.35亿元,增长15.1倍。200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达43.89亿元,占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的60.81%,其中企业自筹经费占95.37%。2007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46.55亿元,比1999年增长6.03倍。全国及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表明,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34.30%,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排全国第25位,在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划分的5类地区中属于第4类,在西部12个省市区的排名为第7位。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显著提高,科研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08年,甘肃省已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或开放实验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59家,其中有6家企业列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60家企业列入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0家,其中4家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6个,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16个。1990年至2008年,全省科技成果共通过应用技术成果7658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以上148项、国际先进水平以上734项、国内领先水平以上4048项、国内先进水平以上成果2728项,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共25项。2007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635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占2.55%,国际先进水平占11.86%;国内领先水平占66.97%,国内先进水平占18.62%。有5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2007年,全省受理专利申请1608件,获授权专利1025件,分别是2002年的2.06倍、2.58倍,应用技术成果达到1048项,科技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技术交易稳步发展,共签订技术合同190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26.21亿元。甘肃省技术市场建设工作起步于1985年,二十多年间共组建18个技术合同登记机构。2008年,全省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306项,合同完成金额29.76亿元,比2001年的2.74亿元增长了9.86倍,其中技术交易额为22.92亿元。2007年,全省经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84家,其中区内企业125家、区外359家,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2007年,甘肃省高技术总产值54.95亿元,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5.2亿元,高技术产品主营业务49.73亿元,实现利润7.51亿元,上缴利税10.53亿元。(www.xing528.com)

在创新型甘肃建设方面,2006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布《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建设创新型甘肃的战略目标和能源、水、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重点发展领域,要求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实施黄河上游甘肃段草场退化防治及水源地生态修复、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荒漠化治理、风能发电及成套设备、新材料技术、装备制造、制造业信息化、新型半导体器件及产品、冶金化工建材等流程工业节能及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动植物品种创新与定向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药研发及特色中药现代化等重大项目,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2007年,启动全省第二批重点院所能力建设项目,投入财政经费1160.7万元,新建和改造基础设施1.37万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171台套,增加固定资产857.4万元,科研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于2007年建成运行,孵化面积11万平方米,当年实现30多家企业入驻孵化。2007年,甘肃省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升格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截至2008年初,甘肃省科技文献平台注册用户1473个,访问量达9.3万人次,下载全文6.9万篇。先后有53个项目获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批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19项,居全国前列。2006年至2007年,共组织实施农业项目249项,投入科技经费1.39亿元,共产出省级科技成果项目199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如马铃薯良种的定向选育工作,培育出适宜低水肥条件下种植的陇薯7号、LK99、GD1等高产优质新品系,推广后增值潜力巨大。2007年,全省有52个县(市、区)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有5个城市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城市行列,17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行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