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教育发展情况及成果

甘肃省教育发展情况及成果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7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修订颁布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提出2000年全省基本普及初等教育,2010年前后基本普及初级中等教育。199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把“两基”攻坚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评估验收,加快推进“两基”实现。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省有幼儿园2451所,幼儿班1.47万个,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占幼儿总数的71.6%。

甘肃省教育发展情况及成果

“两基”攻坚。1987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修订颁布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提出2000年全省基本普及初等教育,2010年前后基本普及初级中等教育。199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把“两基”攻坚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评估验收,加快推进“两基”实现。2003年,全省全面实现普及初等教育。2005年,全省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68个,人口覆盖率83.04%,为2010年全面实现“两基”打下良好基础。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省有幼儿园2451所,幼儿班1.47万个,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占幼儿总数的71.6%。2007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86个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67万所学校的406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免除学杂费政策,262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领取教科书,53万名贫困寄宿生得到生活补助。全省有3.8万多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6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到4.13平方米,初中达到5.62平方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全面实施将全省基础教育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全省实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七五”期间,继续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压缩普通高中,增办职业中学,充实提高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普通高中和初中普遍开设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的职业技术课程,举办以前三年或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到企业工作顶岗或实践为模式的“3+1”或“2+1”职业班,使学生掌握一两种生产致富的实际本领。要求每县办好一所职业中学,开展对职业中学达标评估的验收工作。1987年,全省开始对在乡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开展实用性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并通过举办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1988年,采取“开发一个种养加项目,培训一批农民,致富一方群众”的模式,实施“燎原计划”。1993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改革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百所重点职业中学建设、职教产业开发、职教为乡镇企业服务的3个项目计划。到1995年,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效果,全省中等专业学校达到113所,职业高中达到168所,成人中专达到95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6.7万人。2000年,甘肃省教育委员会提出,坚持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从单纯的学历教育转向学历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并重的思路,将提高办学质量放在突出地位。2003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职业教育以实施示范性建设工程、就业再就业工程、科技兴农富农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快发展,并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投入。2004年,开展城市对农村、东部对西部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全省70所学校与外省市的100多所学校、企业签订联合招生与合作办学协议。2005年,全省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9.1万人,在校生2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6%。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26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达到36所。2001年至2005年,全省成立1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2所中等职业学校直接或合并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所中等专业学校整体并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2007年,全省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44所,招生14.85万人,在校生31.86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长30.95%和17.87%,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招生职普比例达到4.2∶5.8。

高等教育。1978年至1989年,全省高等教育有较快发展,十年中新建高校6所,招生以平均每年8.5%的速度递增,共培养研究生2217人、本专科生8.3万人,接近前三十年高校毕业生的总和。1990年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中,财经类占9.6%,比1985年上升5个百分点;理工类占29.5%,降低10.9个百分点;师范类占32.7%,上升3.8个百分点。在校研究生由1985年的3.4%下降为3.1%,本科在校生由1985年的70.59%下降为66.7%,专科在校生由1985年的29.56%上升为33.3%。1992年,甘肃省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建立甘肃省产学研联合开发机构,组织各高校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到1998年,全省高校投入科技活动的达到1.01万人,比1990年增加42.4%;承担研发课题1713项,其中国家级204项,比1990年增加近1倍;有262项科技成果获地厅级以上科技奖励,比1990年增长近5倍,其中高校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占全省该项同等奖的71.3%。199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普遍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就业制度。1997年,招生并轨在高等学校全面实行。1999年,全省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2004年至2005年,全省高校新设置信息安全工程力学等十多个专业,填补了省内高校专业设置的空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有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72个。至2007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34所,其中本科院校13所、专科(高职)院校21所、民办独立学院5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10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8%,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9.6万人,研究生超过2万人。(www.xing528.com)

民族教育。198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提出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普及义务教育为重点,以牧区教育和女童教育为民族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民族教育突破口的民族教育发展思路。199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下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通知》,明确“九五”期间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制定促进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200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200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意见》,设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民族地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全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2003年,全省少数民族县全部实现普及初等教育。2007年,全省14个民族县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63.42%。民族地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探索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并取得积极进展。2007年,全省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的小学272所,在校学生3.18万人,专任教师111人;普通中学31所,在校学生1.15万人,专任教师375人。

民办教育。198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甘肃省社会力量办学若干暂行规定》,民办教育探索起步。1993年,全省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依法办学有了新的进展。1999年制定《甘肃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经过5~10年的努力,建立起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2000年制定《西部大开发甘肃教育发展纲要20条》,要求制定更加优惠、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共同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人才的教育新格局。至2007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002所,在校学生达16.95万人,其中民办高校6所(含独立学院5所),在校学生3.48万人,占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的11.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