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至1991年,甘肃省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突出“劳配结合、职责相符”的重点,打破工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采取提高奖金额度、恢复计件工资制度等措施。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广泛推行以工资总额同上缴利税挂钩、同实物量挂钩和建筑企业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工效挂钩”工资分配办法,对实行“工效挂钩”分配制度的企业征收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集体企业普遍实行企业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的改革措施。这一阶段的工资制度改革使多年劳酬脱节、职级不符的矛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全省职工年人均工资性收入由1983年的944元增长为1991年的2566元,增长2.7倍,年递增21.5%。1992年至2005年,全省结合机构改革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在机关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度,建立相应的增资制度和地区津贴制度。同时,对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国家政策在全省企业实行弹性工资。政府有条件地放开工资总量管理,打破一统天下的八级工资制,建立工资分级分类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起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和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2005年,全省职工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42万元,比1991年增长5.52倍,年递增32.3%。2006年,全省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机关工人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严格规范各种津贴、补贴制度。2007年,全省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统一归并为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为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建立适应经济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要求的工资管理体制,为工资分配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奠定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