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业。30年间,甘肃省石化工业逐步推进大型骨干企业培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积极发展非公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加强节能环保,使石化工业成为甘肃一大特色。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依托,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实施兰石化70万吨乙烯、300万吨催裂化装置烟气轮机改造项目、硫化25万吨合成氨改造、金昌化工集团磷铵以及新西部兰维公司PVA项目建设等26个重大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调整产品结构。跨行业、跨地区组建大型集团公司,完成小化工、小磷肥、小橡胶制品、小涂料企业重组改革,对技术落后效益差、设备陈旧能耗高、资源浪费污染大的65户企业和产品进行改造,主要产品尿素占氮肥的比例由“六五”期间35%提高到90%以上,高浓度复合肥从无到有,精细化工产值率从“六五”时期的18%提高到2007年的24%,石油产品产量迅速增长,航空航天燃料等产品为全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外向型经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兰石化的原油加工系统、乙烯生产系统等,都采用了DCS集散控制系统,极大提高了生产工艺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生产率。中核华原的钛白粉建设、兰石化的大乙烯装置、白银公司干法制氟化铝等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生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积极发展非公经济。兰州长兴化工厂的高纯度甲酚酞、甘肃荣华30万吨玉米淀粉与复合肥、榆中薄膜公司的包装产品等,都是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优势产品。加快建设重点石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六五”和“七五”期间,对全省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建成多个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和化工园区,主要有以兰州为中心的原油加工、乙烯生产、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原料、化肥、精细化工、涂料等石化园区,以玉门为中心的原油开采加工、石油产品延伸加工及钛白粉、铬盐、元明粉、硫化碱为主体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以白银为中心的异氰酸酯、煤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硼化工、有机硅为主体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等。2007年,仅白银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就完成工业增加值9.8亿元。强化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甘肃省石化行业节能管理规定》。2007年,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各地政府签订《年度节能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市(州)与年综合能耗2000吨以上的重点能耗企业签订责任书,全行业万元产值能耗由1979年的17吨标准煤下降到2007年的1.08吨标准煤。截至2007年,大型企业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大型企业采标率达到95%以上。2007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1061亿元,较1978年的17亿元增长62倍。全省石化产业已形成石油勘探与加工、化肥、农药、有机和无机化工原料、塑料加工、合成橡胶、精细化工产品、化工机械、化学清洗等25个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55户,生产产品1500多种。其中原油及天然气产能达400万吨油产量,成品油加工2000万吨、乙烯70万吨、硫酸200万吨、电石50万吨、纯碱20万吨、烧碱10万吨、合成氨90万吨,合成橡胶、树脂及其他基础化工原料产量增长数十倍,钛白粉及国防化工原料、航空航天燃料等从无到有。
有色工业。30年间,全省有色工业通过改革重组,增强发展动能,形成集矿山采选、冶炼加工、地质勘探、设计施工、机械制造、科研开发及产品深加工配套的现代有色金属工业体系,成为全省支柱产业和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和科研中心,呈现出向国际国内同行业辐射的发展格局。2007年,全行业年产10种有色金属146.24万吨,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8.43%;完成工业总产值787.64亿元,年均增长12.61%;实现利税166.46亿元,年均增长14.19%,其中利润119.61亿元(年均增长13.88%)、税金46.85亿元(年均增长10.26%);进出口贸易总值31.15亿美元,其中进口总值29.63亿美元,出口总值1.52亿美元。甘肃省是全国镍钴工业的重要基地,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同类企业中生产规模大、产品种类全、产品质量优良的公司之一,镍产量居全球第5位、钴产量居全球第2位。公司已形成年产镍15万吨、铜40万吨、钴1万吨、铂族金属3.5吨、金8吨、银150吨、硒50吨及无机化工产品15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经济实力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07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44名、有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第2名。甘肃铜工业起步较早,白银有色集团公司是全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大型铜硫联合企业,已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化工生产和科研一体化,铜、铝、铅、锌、金、银、硫综合发展的特大型联合企业。公司现已形成年采选矿量200万吨,铜、铝、铅、锌4种有色金属36万吨,黄金3吨、白银0.1吨,有色金属加工材5.65万吨的生产能力。公司2001年铜产能达到5万吨,通过2003年和2005年两次新建项目,公司形成年产40万吨阴极铜生产能力,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铜冶炼企业。2007年,全省产铜32.15万吨,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6.67%。铝工业是甘肃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国家先后于“二五”“三五”和“七五”在甘肃布局建设兰州铝厂、连城铝厂和白银铝厂3个全国重点铝厂。甘肃省于1966年投资建设甘肃铝厂。改革开放后为解决“两西”地区贫困问题先后建设陇西铝厂和临洮铝厂(这两家企业已改制重组为甘肃东兴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07年,全省已经形成除氧化铝以外比较完整的铝工业体系,电解铝年生产能力75万吨,铝合金及加工材年产能20万吨,氟化盐年生产能力8万吨,预焙阳极年产能力36.5万吨。2007年,全省产铝76.14万吨,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7.96%。甘肃省铅锌工业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小铁山矿的开发、第三冶炼厂的建成投产,拉开了铅锌工业发展的序幕。甘肃铅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较好,65%的铅矿资源和91%的锌矿资源集中在陇南市的西成矿带,矿床或矿体埋藏较浅,平均品位一般在7%~8%以上,矿物成分比较单一易分选。2007年,全省产铅2.86万吨、锌23.23万吨。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稀土加工分离、稀土金属、稀土研磨材料、稀土贮氢材料、氯碱化工5大产业链,生产规模、装备水平、产品品种、产品质量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外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占全国稀土生产总量的20%以上,成为亚洲最大的稀土分组分离加工基地。2007年,生产氯化稀土总量2.02万吨、铈系列产品2076吨、镧系列产品1576吨、镨钕氧化物871吨、稀土抛光粉1216吨、贮氢合金粉286吨,新产品钇铕氧化物88吨、铈铽氧化物7.61吨、氧化钆71.89吨。甘肃黄金工业起步于1984年,2007年全省60多家黄金生产企业生产黄金9.07吨,其中矿产金6.9吨、冶炼副产金2.17吨,总产量位居全国第8位。
冶金工业。改革开放30年间,甘肃省冶金工业通过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先后建成嘉峪关、兰州榆中、金昌河西堡3个钢铁工业生产基地,现已具备年产铁、钢、材各7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形成从“采、选、烧”到“铁、钢、材”完整配套的钢铁工业生产体系和品种结构。钢产量增长39倍,钢材增长84倍,铁合金增长43倍,碳素制品增长5倍。通过改造建设和研究开发,矿产品增加了锰矿、铬矿、锑矿,钢铁产品增加了高碳钢、拉丝钢、焊条钢、弹簧钢、热轧带钢、窗柜钢、高频焊接钢管、中厚板材及高速线材、棒材、中厚板、热轧卷薄板、不锈钢卷板、焊条、焊丝等系列品种;铁合金增加了硅钙合金和中、低碳铬铁;碳素制品研制核石墨套管、光谱碳棒、新石墨舵、热解石墨、碳纤维、碳毡、生物工程材料,以及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新型高炉碳砖等一大批新型材料;炼焦试制用于铁合金的专用焦,炼焦化工产品增加了苯、酚、萘、蒽油、洗油、硫铵等一大批提取加工产品。(www.xing528.com)
建材工业。甘肃省建材工业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以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新型建材、非金属矿等产品种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大家办建材”阶段。1978年,甘肃省水泥生产仅155万吨,平板玻璃56万重量箱,其他建材产品少之又少。改革开放后,各地采用独资、合资、联办等形式,新建了一批建材企业。1985年10月,国家《建材工业发展纲要》提出“大家办建材”方针后,提出鼓励省属建材企业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支持各地、各部门兴办建材企业,依据统筹规划、技术进步,发展优势、因地制宜,自愿互利、以大带小的政策,调动各方面大办建材工业的积极性。国家、甘肃、青海三方合资建设兰州平板玻璃厂九机窑生产线,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引进资金1700万元扩建高崖水泥厂,对34个小水泥厂进行扩建改造,完成一批技术升级和增量扩容项目。全省冶金、煤炭、交通、邮电、铁路、建筑、农垦、轻工等部门也兴建扩建了一批建材项目。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增量性发展向以增质为重点的建设方向发展阶段。1995年,制定《甘肃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施意见》。1997年提出深化建材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工作。1998年提出《甘肃建材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规划》,抓大放小,组建集团,12户骨干建材企业和70%以上的小型企业改组改制、兼并联合,永登水泥厂成功兼并武山水泥厂,改组为甘肃祁连山集团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第三阶段(2000年之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国有企业完成产权多样化改革,民营经济、股份制等其他经济类型快速成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19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2007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达到710万吨,占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40%,较2000年提高了35%。其中,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120万吨增加到680万吨,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结构调整的12户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行列。建材行业成为全省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最多的行业,每年大约消纳矿渣、钢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料500万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