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的分类评级,各校标准不一,均为各依所需而定,在此不做评论。本章所探讨的是在多元治理的研究背景下,如何建立完善何种更利于多元治理体制的分类评级系统。
1.学生社团分类与评级的优势
虽然学生社团活动主题各不相同,特征纷繁复杂,但它们却具有众多共性,集中体现为统一语言——发展状况数据,不同的发展状况便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数据进行的分析和深化,评估报告即是这些状况的现实描述。在多元治理的背景下,建立完善更具指向性、操作性的分类评级系统,能进一步明确各学生社团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使学校和其他参与主体对其有更全面、更直观的认识,从而使相关鼓励扶持举措更加科学理性,进一步促使学生社团加强自律、自强意识,注重自身发展能力的提高和信誉的维护,促进他们的有序竞争和特色发展。这是分类评级的最大优势:甄别。
分类评级的第二个优势,是利于提高学生社团治理的监管效率。一方面,随着学生社团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活动的层出不穷,学生社团治理的复杂程度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社团质量良莠不齐,而治理资源却不能随着学生社团发展广度和深度的扩张而同步增长。在治理资源有限和多元治理背景的情况下,继续沿用以往的传统治理方式,无论学生社团发展好坏、意愿如何,均采取统一的治理方式,难免会造成治理力度分配不均,治理资源不能达到优化配置。因此,分类评级的核心思路是“扶优限劣”。对资质较高的学生社团,要在政策、资金投入、活动开展上进行有力支持,鼓励其做强做大,特别是以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创新发展为主要方向的社团。对资质较低的学生社团,适当控制资源投入,并根据其定位和意愿进行适当引导。
分类评级的第三个优势,是能较好地兼顾其与评估之间分别侧重于服务与监管的不同导向。评估,较侧重于监管,强调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而分类评级,侧重于对学生社团进行区别对待,更为凸显服务学生社团的意义。例如,虽然分类评级需要较为完整准确地体现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这是其客观性要求所致,但也需与其活动开展情况区分开。因为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好,影响、信誉也不错,但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往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许多体育、艺术等兴趣爱好类学生社团,只是出于推广普及该运动或艺术为目的,在治理结构、资源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没有高期许,获取外界高投入的意愿也不强烈。因此,分类评级不仅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需要,更以尊重学生社团的自身发展意愿为重要原则,这就是服务理念的体现。(www.xing528.com)
2.学生社团分类与评级建议
学生社团的分类,当前标准众多,大多以其活动主题,划分为理论研究类、科技学术类、竞赛类、公益类、体育艺术类、兴趣爱好类、志愿服务类等等。我们建议在尊重学生社团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层面的需要,分为“战略发展类”和“基础发展类”。“战略发展类”社团,指自身有强烈的发展需求和意愿,并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战略互补意义和支撑作用的学生社团。“基础发展类”社团,指自身没有较高发展需求,只需加强日常管理和引导即可的学生社团。这两大类的划定年限,可与学生社团评估保持一致,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整。
学生社团的评级,由于各自发展、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不同评级指标对不同社团的适用性也不一样。我们建议,根据“战略发展类”和“基础发展类”等两大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的定级标准。对“战略发展类”社团,从战略规划、治理结构、项目进展、管理水平、队伍建设、社会责任履行、公信力、社会影响、不足与风险等方面,进行整体的综合评定。对“基础发展类”社团,则主要对其发展治理、活动进展、队伍建设、社会影响等核心指标,设置较为简易的指标体系,进行局部的细节评定。此外,两种评级体系和指标,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学生社团所属类别的调整而进行动态调换,评级过低的学生社团可将其由“战略发展类”调整为“基础发展类”。此外,对学生社团与社会共同开展的重要项目,可不分类别,单设评级体系,但要把握好“繁”和“简”的关系,以合理引导为主。具体的指标设置,可参照国内外资本市场广泛运用的评级标准和体系,由各校自行借鉴采用。在国内,目前以学生社团评级为主要内容的工具书或资料尚未出现。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产生这方面的现实成果,填补空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