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社团与学生培养成果评估构想

中国政法大学:社团与学生培养成果评估构想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估职能作为独立第三方机构最主要、最核心的职能,其创设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存在价值。第五代评估更重视弱势群体的参与和利益。当前在学生社团评估领域,还没有以独立第三方为目的的组织。评估机构的权威性,根源来自对其评估人员专业性的认可。此外,评估报告、数据发布的信息化程度

中国政法大学:社团与学生培养成果评估构想

评估职能作为独立第三方机构最主要、最核心的职能,其创设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存在价值。同时,由于评估的模式、方法、经验众多,在人力、时间、经费等方面的资源投入较大,加之社团发展程度不一等情况,其创设较为复杂、困难。但万事开头难,课题组以下阐述的浅显见解,期待能为相关研究产生一定借鉴价值,使学生社团评估的建设与研究得到更多关注,产生更多真知灼见。

1.评估机制建设要素

公共事业领域的项目评估发展历程为研究参照,项目评估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但是,现代项目评估的发展主要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公共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福利国家运动,导致公共项目大量出现,更是迎来了项目评估的繁荣。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早期的项目评估深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强调研究者的价值中立,实证主义评估先后经历了以测量、描述和判断为重点的三个评估阶段。第二代评估除了继承前一阶段取得的成绩以外,开始注重项目目标测量不再等同于评估,而仅仅是检查项目设计实施好坏的一种手段。第三代评估开始逐步摆脱前两个阶段评估研究纯技术性的价值中立地位,开始承担起项目价值判断的责任,特别是对项目目标分析判断的责任。第四代评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它反对主客观二元结构,强调认识的相对性和多元性,注意到项目利益相关方的不同价值取向,并提出了评估研究的价值多元问题,也就是说,项目评估者应该注意到服务追寻目标的适当性,判断其是否符合公众的福祉目标。第五代评估更重视弱势群体的参与和利益。从具体评估方法看,目前创设出了理论模型、权威评价、指标衡量、综合评价、过程评价、听证澄清、个案透析等多达十几种各具侧重的评估方法,不同方法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和独有的特殊价值,全凭实际需求而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

当前在学生社团评估领域,还没有以独立第三方为目的的组织。部分高校虽然设立了以此命名的机构,但机构隶属、人员组成、运作机制具有浓厚的“校方背景”,评估方式偏重于传统的宏观评估,评估结果的专业性、权威性有待斟酌,而且总体上除了“年检”等规定动作外,大部分学生社团发展状况是未经考量评估的。而我们建议开展的社团评估,更多的是指由一种综合的发展成效评估,需要更加系统综合的机制和方法来开展。

因此,社团评估机制的建立需着重把握好以下五大要素:

第一,导向要素。没有现存的完美评估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选择,总体则要把握住体现学校人才培养导向和学生社团发展需要的导向。

第二,方案要素。此类评估在实践中较为缺乏成功借鉴和成熟经验,需要积极收集汲取国内外已广泛应用的成熟的其他领域评估理论、技术、模式,综合考虑不同国情、社情及教育教学方法的差异,创造性地制定出科学方案。

第三,方法要素。实用性突出的评估方法,往往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包括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这方面高校拥有极其丰富的人力和智力资源,应大力应用。

第四,体系要素。学生社团类型较多,发展不一,只依靠一种评估体系是不科学的,而应针对“战略发展类”和“基础发展类”学生社团(具体分类阐述请见下文)的不同特征和需求,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第五,运行要素。评估工作对时限成本和资源投入有较高要求,因此实施过程要着力体现经济与效率的原则,单独项目评估的经费甚至可尝试采用项目团队负责并列入项目总体预算的方式,总之要尽可能挖掘评估对提升学生社团发展和项目价值的功效潜力。(www.xing528.com)

2.评估机制建设途径

评估机制是在学校整体管理大局下开展的独立第三方评估活动,并以内部评估为主的评估机制,在体制建设中要同时处理好规范性和独立性、专业性和多样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关系。为此,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评估机制的建设:

第一,注重学校的统筹引导和大力支持。目前,国内各项改革发展大多采取了政府主导的路径,高校情况也概莫如是。这种以权威机构进行主导的改革转型,是我国历史发展背景所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建立,或许短期内会对原有的管理体制产生一定冲击,但中长期来看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其中,把握好“放”与“收”的关系至关重要,学校既不能管太多,也不能撒手不管,前期合理统筹引导,后期“退居幕后”侧重监督,全程注重维护独立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和学生社团群体的自治性。

第二,注重保持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在隶属关系上,该机构不进入学校所属机构序列,否则摆脱不了自我角色的问题。在人员聘用上,可在学校要求的选拔原则和划定的人员总数内,自行决定人选。在运行机制上,独立设定程序和建章立制。在学员结构上,以校外来源的人员为主,鼓励“远亲争鸣”,杜绝“近亲合声”,具体比例建议为70%~85%逐步递进实现。在协同配合上,学校主要发挥宏观层面的监管、支持作用,不参与甚至不干预具体工作,确保评估的客观性

第三,注重提升评估机构的专业性。评估机构的权威性,根源来自对其评估人员专业性的认可。评估并非简单的方法设计、思路制定,而是需要专业性的知识、技能、经验方可有效进行的复杂工作。从宏观的政策意图理解能力,微观的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知识素养,以及直观的经验储备、评判水准,对评估人员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要注重引进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型、技术型、经验型人才,确保评估队伍具有无可争议的专业水平,才能使评估机构的工作、能力、信誉享有高度的权威性。

第四,注重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兴媒介形态。当前,基于信息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介发展迅猛,形态日益丰富,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颠覆性影响。学生社团评估应顺势而为,借势而兴,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评估需要大量视频、图片、日志等资料,采取网络平台等数据化使用方式,不但可用于日常沟通、宣传,而且能留下丰富的即时信息。另一方面,评估过程是动态开展的,甚至可能是长达数年的若干阶段性工作,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兴媒介形态,采取数据化管理方式,保持评估人员与社员、项目成员的实时沟通,可将评估工作与项目进程管理融为一体化流程。此外,评估报告、数据发布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也能增强它们的透明度、认知度和吸引力,有效降低与其他参与主体的沟通成本。如再增加网络评论交流等功能,向社会公众开放,进行公开交流、评论,即便意见尖锐、争论激烈,不仅于整体效益无损,还能体现出大学的创新开放精神,以及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大气和底气。

第五,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由于评估结果密切关乎学生社团声誉和知名度,其内容必会激发其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危机意识,焕发其活力,实现优胜劣汰。因此,要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将其转化为现实效应、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与分类评级相结合,据此确定学生社团资质高低,并根据不同资质决定对他们的支持方向和力度。获得较高评价的,不仅可在政策、物质两方面优先获得倾向性支持,还可优先获得参加学校为学生社团专设的营利性项目投标资格,将评估结果转化为现实效应。二是向社会及公众公布评估结构,并进行网络动态评分,使之成为社会与公众选择合作社团的重要依据,将其转化为示范效应。三是进行综合比较,反哺评估研究,为建立快速、准确、低耗的评估模式提供基础数据,将评估结果转化为规模效应。

第六,注重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以社会人士为主体的评估机构,寄望于他们投入大量时间与学校进行沟通恐怕不太现实。但为了促进更广泛的合作,以及体现支持他们的其他事业追求的人文善意,学校应主动建立一个专门的沟通机制,派驻专门人员主要负责与评估机构沟通,并建立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相互通报并分享信息,协同解决问题。

第七,注重评估机制的创新。我们认为,在成熟的情况下,可以探索引进竞争机制,让两个以上的机构对同一学生社团分别开展评估;可以探索规模合作机制,与社会大型基金会或评估机构进行整体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