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社团特点:探析学生培养实践

中国政法大学社团特点:探析学生培养实践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法学教育繁荣、人文精神浓郁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同样表现出契合我校学科特色的发展轨迹。中国政法大学至今已有79个社团,分为四个分会,分别是:人文分会、理论分会、特色分会和实践分会。人文社团共19个,涉及文学、诗歌、书法、国画、漫画的研究,且大都是成立较早的社团,是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法大学社团特点:探析学生培养实践

在法学教育繁荣、人文精神浓郁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同样表现出契合我校学科特色的发展轨迹。中国政法大学至今已有79个社团,分为四个分会,分别是:人文分会、理论分会、特色分会和实践分会。每一个分会都有自己的特色,人文分会以宣传人文精神为宗旨,理论分会偏重理论方面的研究,特色社团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实践社团则通过实践使得理论知识被更好地掌握。

人文社团共19个,涉及文学诗歌书法国画、漫画的研究,且大都是成立较早的社团,是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天空印象美工社、345诗社等为代表。

理论社团共12个,涉及法学知识的研究,也有语言文化理论的研究,此类社团为法大学子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现今理论社团发展较为稳定,举办活动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内部交流。其中以德语社、英语协会、青年爱国者协会、实战英语社团等为代表。

特色社团共26个,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包括文体等各方面的内容,丰富了大学生课余生活。其中以武术协会、拓荒牛户外运动联盟、棒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为代表。

实践社团共22个,涉及的内容多为锻炼法大学子专业实践能力,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帮助。社团举办的活动大多为比赛、讲座、户外活动、调研活动、公益活动等。其中以准律师协会、农村与法治研究会、西部志愿者协会、绿色家园等为代表。

具体来说,我校学生社团建设紧密围绕学校建设发展这个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根本需求,全面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各项工作格局,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呈现出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1.发挥学科优势,弘扬法大特色

我校法学学科的影响力之大,既表现在办学特色、课程设置、对外影响等方方面面,也表现在学生活动和社团建设之中。在与学生社团负责人的访谈中,许多非法学专业的社团负责人在提到本社团的规章制度时,已经使用了非常专业的法律术语,由此可以看出我校社团在制度建设方面受到了法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影响,学生也在参与社团建设的过程中受到了法学学科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

同时,我校学生社团充分发挥我校专业和人才优势,努力创建具有法大特色的专业实践模式。例如,我校社团组织青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模式和特色便是突出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的主导优势,运用法制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学生社团中的同学们通过组织和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实实在在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全校各个学生社团先后选派千余支社会实践团,实践区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城市农村,社团发展20年来,共开展普法宣传咨询活动8000余次、法制讲座3000多场,捐赠法制书刊12 000多册,发放宣传资料200 000多份,提交高质量实践论文和调研报告6000多份。学生社团成员组建的社会实践团队,充分利用我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知识优势服务社会,多次获得全国和北京市优秀实践团队的称号。

当然,近年来,随着我校“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办学目标的提出,我校学科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良好态势,社团的发展也随之逐步体现出多学科的新特点。

2.提升社团数量,扩大社团影响

近年来,新社团不断成立,全校社团数量不断增加,参与的学生人数迅速攀升。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72.5%的受访者在大学期间参加过1~3个社团,甚至有6.5%的受访者曾参加6个或6个以上的社团,而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的受访者数量为0。

学生社团数量和参与人数的增加,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社团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我校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参与热情与勇于创造的探索精神。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展现自身的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并积极踊跃地创办社团,经营社团,这是我校社团得以呈现“百花齐放”繁荣场面的根本原因。

在社团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校社团发展还呈现出多种多样、全面发展的态势。在我校社团联合会的分会管理模式下,社团发展不只是单纯的数量增多,更多是趋于避免同一类型、单一类型社团的重复出现,从而有效利用社团现有资源,并注重补充社团文化中的空白。如近期刚刚成立的绿光啦啦操协会,就是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到这项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发现法大没有类似社团后自行申报后成立的。

此外,我校社团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有些社团活动大多面向全校,影响力巨大,如准律师协会、农村与法治研究会、万里车协等社团,不仅组织完善,人员众多,而且社团活动丰富,面向全校学生,在校园中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另一些社团的活动则主要面向社团内部开展,如法律评论社,侧重于组织内部成员的活动,通过会员之间的内部交流与研讨,实现个体的收获与提升。这两类社团,虽然发展的着力点不同,却以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求知的机会,殊途同归地实现服务同学成长成才的最终目标。

3.弘扬主流价值,促进社团发展(www.xing528.com)

法大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搭建德育工作平台。

第一,我校充分利用团校、学生理论社团等教育阵地,通过形势政策报告、理论探讨会等多种形式对全校青年进行政治理论教育,使全校青年深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第二,在学生社团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农村、中小学,将理论学习和服务社会有机结合。

第三,牢牢把握国庆50周年、国庆60周年、奥运会等重要契机,组织主题团日、知识竞赛、天安门广场庆祝游行等大型活动,在社团内外的学生中普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在社团活动中搭建德育工作平台,一方面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尤其是对参与社团组织和活动的同学们培养政治思维、哲学思维和法学思维都有了很大的帮助。

4.创设品牌活动,搭建成长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学生社团在内部结构和制度比较完善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大学校园发展的主旋律,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催人奋进的法大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逐渐形成了体现各自特色的社团品牌活动。这些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是代表了青年学生的成才需要和社团发展的宗旨与目标。

例如,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一系列与学生“素质与成长”息息相关的品牌活动,如“大学生成长沙龙”、社团文化活动月、高雅艺术进校园、礼仪风采大赛等,构建了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格局。学校通过邀请中国交响乐团、京剧团等艺术团体走进校园,同时注重对校艺术团的扶持和培养,一方面提升校园文化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含量,另一方面也为社团,尤其是艺术团里的同学们创造提升人文素养、提升艺术水平的机会和平台。

此外,学生社团注重结合青年特点和需求,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开展社团活动。一年一度的学风建设活动月、江平民商法奖学金颁奖典礼、模拟法庭等社团品牌活动,都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的欢迎与喜爱。

5.推动合作创新,培养全能人才

学生社团在党委的领导下,注重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将校园文明建设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努力用先进的校园文化熏陶、引导、鼓舞、塑造法大的青年学生。

首先,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提升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平台。在我校法学氛围的影响下,我校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发展和成长是最为迅速的,准律师协会、农村与法治研究会等13个学术社团特色鲜明、影响广泛;学术性社团所编制的十余种学术性刊物,如《准律师报》、《法律评论报》、《鹤鸣报》等,无不体现着身处社团的大学生较高的学术水平。

其次,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始终把培养青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浓厚校园学术氛围作为社团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我校各个学生社团以“博闻论坛”、“素质阶梯”、“人文潮”、“学术大讲堂”、“大使论坛”为代表的系列品牌讲座和以“三农问题论坛”、“民法典论坛”、“民法论坛”为代表的大型特色论坛不断推出,在校园内平均每天都有一场以上的高水平讲座,每月都有五场以上的高层次论坛。这些讲座、论坛的安排构架合理、层次分明,注重人文关怀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塑造,覆盖了众多学科的前沿领域。学生社团以砥砺学术、鼓励创新为宗旨,推出了本科生的“学术十星”论文大赛、研究生“学术新人”评选活动,学生反响热烈,在校大学生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在这些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身处社团的学生同样深受创新精神的影响和感召,并以实际行动进行着开拓和创新,其中一部分人甚至积极投入到比赛和活动中,不仅作为组织方,更作为参与者,斩获佳绩,成为学生中最具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代表。

最后,随着社团的发展,社团的形象意识和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各社团在举办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展对外宣传与沟通,树立良好的社团形象,加深社团之间的资源互助与优势互补。许多规模较大的社团甚至逐步走出校园,与其他高校或社会团体合作举办活动,大大增强了社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社团成员也在这样的沟通和交流中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