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政治素质内涵理解的角度很多,但应该始终围绕“政治素质”这个核心概念。
政治素质,即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主体所获得的其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方面的长期稳定、发生内在作用的精神品质,是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品质,它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个人政治观念(政治理论知识)、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政治参与能力)、政治品德、公共参与、公民身份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政治观念,即政治理论水平,指现阶段在国家政治理念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思想。当代中国,基础政治理论知识主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基本政治思想观念主要为: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以及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制度,其中,政治制度主要为民主、科学、依法执政等制度;我国政党制度主要为共产党为执政党,其他政党为参政党,实行多党合作,民主执政。
政治态度,即政治心理,是公民对政治体制、政党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活动、政治理论等社会现象产生的主观能动的,却又不系统、不定型的自主反应。一般会表现为对国家政治所产生的立场、态度、情绪等心理倾向。具体可以概括为对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现阶段国家决策、思想的政治认同感。
政治信仰,是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是对政治的终极关怀。主要表现为公民对于某种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政治理论体系的高度认同、笃信与自觉,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在我国,政治信仰具体表现为:建立中国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www.xing528.com)
政治技能,即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指人们在知情的情况下,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宣传个人政治主张、组织相关政治活动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政治立场识别判断能力、政治决策理解能力、分析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政治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政治生活的组织团结能力、政治工作的参与控制能力等。
政治品德,即个人品德在政治方面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为个人面对政治事件、实践政治决策、从事政治活动的自律、公平、公正、人本、责任等意识。
公民身份,指公民在国家中正式的和负有责任的成员资格。这个资格具体表现为一国国籍形式,即当拥有一国国籍,则获得在本国的合法身份、平等地位,与此同时,也获得参与该国国家政治生活、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利、履行国家规定的义务的资格和权力。
公共参与,即个人、团体、法人等以社会主体的身份,为维护或促进社会公益,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地进行社会行动,从而影响公共活动和公共决策的过程。提高大学生公民政治素质,扩大大学生公共参与是关键。参与,是指人们加入、融入某件事务之中,能把自己的知识、情感、行动等运用到事务中的一种能力。参与是民主的发展,有效的参与是公民政治行为选择的最好出路。有效的政治参与可让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身份充分地认知并行动,激发其对国家社会的认同。为实现我国的共产主义社会目标,一定要使大学生深化对社会进步发展的认知,并鼓励大学生用自身的行动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大学生也应该凭借自己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更加自觉地完善自己的行为,依据社会准则、法制法规履行承担对国家、社会、他人更是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