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国家人才战略的实现是高校德育的终极目标,法科学生更需要一流精神品质的塑造。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和实施国家人才战略,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而重视国内人才培养是各国的战略重点。美国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升至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位置,英国教育部启动了“发现你的潜力”项目,日本政府一直把“人才立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
在这种国际发展趋势中,我国于2010年6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30)》,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贯彻落实这一纲要,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认真把握道德教育与人才战略的关系,不仅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还要适应时代需求,为高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为此,中共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专门编制了《中国政法大学德育新体系》,确定德育目标是:①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培养学生具有优良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自觉维护道德尊严的精神品质;③培养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领,具备较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实践的能力;④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意识,以及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品质。
2.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决定德育的基本内容,法科学生更注重司法伦理道德的培养。
我国《宪法》在序言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同时,第24条明确规定:“国家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反对资产阶级的、封建阶级的和其他腐朽思想。”(www.xing528.com)
《中国政法大学德育新纲要》将这一宪法精神分解为:①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要求把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③以法律职业和司法伦理道德规范为重点,深入开展职业道德、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和校园礼仪教育。通过教育,树立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树立“诚信行天下”的观念,坚持知行合一,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④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以及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重构符合时代需要的德育新体系是高校德育的现实要求,更是法科院校的立校之本。
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还要为高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为此,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的德育新体系,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显得尤为重要。
据此,《中国政法大学德育新纲要》首先在第一章明确了法大的德育纲领,即通过德育体系的建立,最终培养忠诚马克思主义、忠诚党的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社会责任感强、诚实善良、道德品质高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其第二、三、四、五章节中分别明确了法大的德育原则、德育目标、德育规格和德育内容,在其第六、七章中,分别提出通过利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学生公寓、网络和学生社团五个阵地,通过健全全员教育、学生参与、素质拓展、奖励约束和互动五个机制,以及建设“八个样板”等途径保证德育实施,并在领导体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德育队伍、规章制度、财经保证等方面作出了系统规定,形成了完善的德育体制。为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落到实处,该纲要还利用第八、十章就德育责任、德育评估分别作了专门规制,尤其借鉴了建筑市场监理的独立性、公正性、科学性、服务性的特点,利用第九章将监理制度引入学校德育,建立德育监理制度,对学校的德育进行“三控一协调”监理,确保各项德育工作按照德育纲要的要求开展。这是中国政法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又一大亮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