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高校学生社团特征、影响力

中国政法大学高校学生社团特征、影响力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因其关系的平等和交流的便捷,是在学校中进行朋辈教育的主要平台。从参与成员上来看,高校学生社团的参与成员包括学校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交往,加深了友谊。

1.个体自愿性

个体自愿性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首要特点,就是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按照学校章程而组成的组织。大学生是否加入,全部由学生个体自主决定,并不依靠学校和老师的约束和强制,即由学生自我发起,自愿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随着大学生社会化要求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不再单一注重对应聘者知识水平的考察,而是更加注重对其能力的考察,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其加入社团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2.成员朋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积极搭建以“三自”教育为基础的朋辈教育平台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高校学生社团因其关系的平等和交流的便捷,是在学校中进行朋辈教育的主要平台。成员加入社团大多是因为在兴趣、爱好、观念、理想等方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进而会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参与度,成员的朋辈性主要表现为关系平等、沟通主动和奋斗目标一致。

3.流动传承性(www.xing528.com)

高校学生社团成员具有流动传承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于大学生本身的“新老交替”,这种自然的年级更替,导致高校学生社团每年人员都有较大变动;其二,社团成员具有退出社团的自由,因其每段时间的思想变化和侧重点的不同,除少数骨干成员外,其他成员相对流动较大,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以后,因就业和学习的压力,绝大多数学生选择退出学生社团活动;其三,虽然高校学生社团成员变动较大,但是因社团组织机构和制度规章健全,社团的一些良好传统和工作经验能够得到传承,尤其是一个社团的特有精神,亦即社团文化,会表现得较为明显。

4.范围广泛性

高校学生社团的范围广泛性体现为参与成员的广泛性和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从活动方式和内容来看,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方式与内容自主性强,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形式多样,且伴随着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校园中影响很大。从参与成员上来看,高校学生社团的参与成员包括学校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交往,加深了友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