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室内设计创意方法与表达|扎哈·哈迪德的飓风流动

室内设计创意方法与表达|扎哈·哈迪德的飓风流动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扎哈·哈迪德,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建筑作品在学术界和公众中有很高的荣誉。这就是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并非被全盘西化与现代性,设计架构多角度透视、快速移动而强烈的造型和科技性的架构,整合为描述多于定义的意象。

室内设计创意方法与表达|扎哈·哈迪德的飓风流动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建筑作品在学术界和公众中有很高的荣誉。她所设计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维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等。她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任访问教授,在世界各地教授硕士研究生班和开办各种讲座。

1.飓风一般的设计

“像飓风一般,风暴全都在外面。”这就是扎哈·哈迪德(1950-2016)。2004年她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这个奖项的第一位女性获得者。颁奖词开篇说道:“她的建筑生涯既不传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所有的建筑师都必须奋力拼搏,而哈迪德付出的艰辛比多数建筑师还要高出很多。她简单而专注,数十年如一日,不为任何外力所动摇,这些信念和精神造就了她今天的传奇。或许,哈迪德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充满力量,一方面是因为她纯真的艺术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在建筑师这个几乎全部是男性的领域,女性必须创作充满力量的作品才可以适者生存。看来不仅建筑物“飞了起来”,建筑师也“腾空而起”。见图7-6。

978-7-111-56013-5-Chapter07-6.jpg

图7-6 扎哈·哈迪德的手稿

2.建筑的抽象化

建筑界大多数人都以为扎哈的表现只是像乌托邦一样的幻想,那像爆炸一样的抽象画。学数学出身的扎哈认为,建筑设计就像科学实验一样,你必须抛弃现有的语言,从其他角度去考虑问题,试验再试验,所有现有的语言都有它的局限性。现在我们对扎哈的认知就是通过它那极富个性的造型和绘画的语言来实现的,正是由于她过于独特从而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然而建筑世界面对扎哈近似于疯狂的设计已经无可奈何,我们必须接受扎哈这位另类建筑师的存在,从她手中去寻找未来设计的钥匙,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扎哈在她的第一个设计作品“顶峰”(Peak)中,对“火箭式样”的领略是明显的。这个作品与展览室前部所占的空间适当配合。“顶峰”设计于1982年,是位于香港山腰的一个旅馆。虽然这个竞争获胜的设计方案一直没有实施建设,但它却使哈迪德获得了国际声誉。

3.在秩序中创造混乱

扎哈·哈迪德经常被看成是一个幻想家,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扎哈个人作品回顾展来评判,这个头衔与她依靠灵感来处理设计问题有关。这个展出,沿着螺线,以一种直线的方式进行,开始是绘画,然后是纸浮雕、模型和透视图,最后,以完工的建筑物的照片作为结束。(www.xing528.com)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并非被全盘西化与现代性,设计架构多角度透视、快速移动而强烈的造型和科技性的架构,整合为描述多于定义的意象。见图7-7~图7-9。

978-7-111-56013-5-Chapter07-7.jpg

图7-7 空间移动而强烈的造型

978-7-111-56013-5-Chapter07-8.jpg

图7-8 科技性的意象整合架构

978-7-111-56013-5-Chapter07-9.jpg

图7-9 起伏的“沙漠”形状

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歌剧院,外部地形设计成跌宕起伏的“沙漠”形状,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构成鲜明的对比。主体建筑造型自然、粗野,为灰黑色调的“双砾”,它隐喻由珠江河畔的流水冲来两块漂亮的石头,这两块原始的、非几何形体的建筑物就像砾石一般置于开敞的场地之中。设计既融合了勒·柯布西耶的粗犷主义风格和后现代建筑的隐喻理论,又发挥了动态构成设计手法。虽然扎哈把歌剧院比做两块宁静的石头,但极具动感的流线造型仍然可以让人们联想到石头被冲刷的过程和流动的珠江。它有着颠覆常规的梦幻空间,是一座承载梦想的先锋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