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生态化原则
环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自在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人仍有其自然属性,同其他构成环境的要素一样,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他生活在这个系统中,并同这一系统共同发展。人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但人类绝对不是自然的主人,绝不可能对环境为所欲为。
工业革命后,机械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也给自然与生态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并难以恢复。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大地上发生的巨大自然灾害,大都是自然环境被掠夺性开发和破坏的结果。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已成事实,生存环境因人类的创造活动和经济行为而恶化,这只能通过人类的创造活动和经济行为来改善。面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危机,我们必须要思考人类自身生存的安危和自身的根基,重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进行反思,寻求一条适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使景观艺术设计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铺装设计应该把握人与环境之间的有机协调关系,对周围环境给以足够的尊重,这就是生态性原则。生态性的设计原则简称为“3R”原则,Reduce(减少)、Recycle(再生)和Reuse(再利用)。“3R”原则不仅要求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求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生态性原则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它要求设计师放弃在外观上过于强调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的创新上,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譬如在材料的选用方面,应首先考虑易回收、低污染、对人体无害的材料,更提倡对再生材料的使用。
总之,坚持生态性的设计原则就是坚持一种全过程控制原则,通过设计让有限资源实现加工、使用、废弃、回收以及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景观铺装向来都被看作是对自然、对生态的破坏,因为它强行地隔离了人们与土地的密切联系,阻碍了雨水的自然下渗,形成了大片寸草不生的人造地坪。在当今这个越来越重视生态的时代,城市景观的铺装设计也应当转变思维,积极响应,为我们的生态环境优化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无疑这将使环境的生态状况得到大大的改善。
东南大学的博士生夏海山在他的博士论文《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与整体设计》中,提出了建筑设计中的五点生态设计原则和方法:设计成果来自环境;生态开支作为评价标准;设计结合自然;公众参与设计;为自然增辉。这些原则和方法在景观铺装设计中是可以借鉴的。也就是说,铺装的生态化设计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应当是技术结合人文、历史的多层次的整合。它必须是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考虑到其对于自然所产生的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由公众共同参与制定,而非设计师的个体行为,能够达到为自然增辉目的的生态设计。(www.xing528.com)
生态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人与自然(物质存在者、植物生长者、动物生存者,或称为物质自然体、自然生命体、肉体生命体)之间的关系,即所谓的自然生态。第二是人与自身的关系,即人类面对自然所形成的关于面对者自身的思想观念体系,即所谓的人文生态。
1.自然生态
硬质铺装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是不争的事实。首先,现代城市中,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之一。城市的绿地面积越来越小,树木成了“装饰”物。拥挤的街道、密集的建筑,大量使用砖石、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反射率比植被要低很多,因此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另一方面,其热容量、导热率却比郊区的森林、草地要大得多,吸收积聚大量的热辐射,使地面温度不断上升。其次,大面积的硬质铺装阻止了降雨的自然渗透,使地下水长期得不到有效补充,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植物的根系吸取不到水分,最终枯萎甚至死亡。第三,大面积的铺装也会导致土壤缺氧,使植物死亡。空气中的氧气足以满足植物的需求,但土壤中的氧气却常常不足。植物根系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积累二氧化碳,当土壤的通气性能较差时,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交换减弱,土壤中的氧气得不到补充,植物根系会发生无氧中毒,根系生长受阻,严重时根系腐烂,植物枯死。这些都是传统铺装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
为了缓解上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生态型铺装的理念。第一,要尽量避免整块及大面积的水泥或花岗石铺装,在可能的情况下多采用透水型铺装材料,停车场可以使用嵌草铺装等。第二,尽量减少大面积的硬质铺装,结合以植被、树木的种植,改善周围的环境。树穴的面积不能太小,应该透气、透水,并且不妨碍树木的生长。第三,城市景观铺装设计中自然生态方面的要求,还涉及一些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铺装的材料来源要做到不消耗过多的自然资源,其施工工艺及废弃后的残余物不能破坏环境的生态系统。最后,应提倡结合气候的铺装设计,即对于冷、热、干、湿等不同气候地区的铺装要区别对待。
2.人文生态
“人文”一词最早来自《易经》的贲卦,贲,象征文明,所谓“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与天文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贲卦又引申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天文的意义在于观察时令的变化,而人文的作用在于教化天下之人。“人文生态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他是第一个将生态理论模式运用于分析社会文化的社会学家。帕克的理论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社会是作为一种默契而存在的。亦即它是由作为某一特定社会标志的集体行为的基础,即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习惯和态度所组成的。这种社会的默契,或者说是社会遗产,只有通过交往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才能出现。通过斗争、包容和同化这三种社会接触形式的运作,文化秩序才得以建立起来。它包含人类文明的一切,强调文化的地域性,归属于文化层面。人文生态强调生态的社会性,坚持以人为纲,强调设计的人文性,注重人文关怀。
在景观铺装中体现人文生态观念,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风貌、风俗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使铺装更加丰富而又独特,美化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使人们通过生态环境的陶冶,提高生活品质,最终为现代城市创造出良好的人文生活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共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