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洋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成果

洋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系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主体和灵魂,承担着洋湖湿地公园大部分的社会、生态及服务功能。(三)洋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特征1.体现自然湿地特色在洋湖湿地公园调查区域内,选用了湿地特色明显的植物材料,如芦苇、香蒲、菖蒲、南荻、芦竹、蒲苇、

洋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成果

(一)洋湖湿地公园概况

洋湖湿地景区位于长沙西南部、洋湖国际生态新城内,是两型社会建设范围内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中的重点建设地区。北依岳麓山、东临湘江,地处潇湘大道西侧、长沙市二环线和H环线之间。公园总占地面约为5.2 km2,包括湿地科教区、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区、湿地休闲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是集生态、文化、休闲、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浓厚湖湘文化的农耕型城市湿地公园。

整个园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温和湿润,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夏季绵长,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充分体现了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的典型特点。利用该区的季节特点可在湿地公园内种植观赏价值高和特色鲜明的植物,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

洋湖片区总体地势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区域内最低点位于洋湖村,标高28.8 m;片区内的农田用地较为平整,标高在29.1~30.1 m之间;片区南侧三环线附近是微丘地形,标高在40 m以上;东侧湘江沿岸和雅河两岸多为居民住宅,地势较平坦,标高在30.0~40.0 m之间。

整个洋湖片区水系丰富。除片区外围的湘江外,靳江河自北向南穿越其中,片区内还有雅河、池塘、沟渠、水田等人工湿地及大量的湖泊、河流等自然湿地。水系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主体和灵魂,承担着洋湖湿地公园大部分的社会、生态及服务功能。

洋湖湿地公园注重“农耕型”地域特色和景观体验,在尊重该地原有的农田“井”字肌理和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以生态修复和文化融入为主,围绕“生态洋湖、文化洋湖、教育洋湖、休闲洋湖”的设计理念,将洋湖湿地公园打造成既承载湖湘文化又满足周边居民多方位需求的农耕型城市湿地公园。园内水葱、芦苇睡莲菖蒲、荷花、香蒲等多种植物以水为媒、相互配合,不仅形成丰富和错落有致的湿地植物景观效果,为鸟禽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具有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及提高园区负氧离子浓度的作用,因此洋湖湿地公园被称为城市“天然物种库”和“绿肺”,充分发挥了城市湿地公园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功能,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洋湖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简介

1.洋湖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物种来源

依据《湖南植物名录》和《湖南树木志》确定乡土植物,并通过查询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网和环保部(2003年第一批和2010年第二批)公布的外来入侵植物名录确定外来入侵物种,其余的则为外来栽培物种,洋湖湿地公园内224种植物中,乡土植物种类有149种,占长沙所有1144种乡土植物的13.02%,与徐琴等调查长沙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应用率仅占长沙乡土植物的9.04%的数据相比有明显提升,说明洋湖湿地公园对乡土植物的应用比较重视,体现了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

另外,长沙共有19种植物被中国环保部列为外来入侵植物名单出现在洋湖湿地公园内,分别为白三叶、白茅、稗、斑地锦、大花金鸡菊、婆婆纳、苦苣菜、孔雀草、空心莲子草、早熟禾、万寿菊、一年蓬、地毯草、百日菊、凤眼莲、决明、牛膝菊、鬼针草、泽漆。除了凤眼莲之外,这些植物在洋湖湿地公园应用效果较好而且没有出现大面积侵占其他植物生境的现象,因此,可以允许这些植物在洋湖湿地公园绿化中应用,但要对凤眼莲加以控制。

2.洋湖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的观赏特征

植物的观赏特性是指能引起人们感官或联想获得美感的特性,一方面取决于植物大小、形态、色彩、质地等本身特点,同一时间,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会在色彩、形式和质感上形成不同对比性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的颜色、形式和质感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季相景观,人们常常利用植物本身的观赏特点和群体的季相景观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植物景观效果,在园林绿化中,观赏价值最高的植物景观是春花树种、夏花树种、秋果秋色叶树种、冬姿树种。

从观赏部位来看,洋湖湿地公园植物的主要观赏部位集中在花和叶上,观果、观姿类的植物种类较少;从观赏色彩来看,洋湖湿地公园植物的色彩变化较为丰富,观赏颜色主要是红、黄、白、蓝紫四大色系,尤以红色系最为突出。其中,白色花系植物主要是高大的乔木灌木栀子、白花鸢尾和草本白三叶,红黄色花系植物较多,主要是灌木和草木,蓝紫色花系植物主要是分布在水边的湿生草本植物;从观赏季节来看,洋湖湿地公园植物以春夏季观花,秋季观草为主,季相景观较为丰富,春季抽芽吐绿,桃红柳绿,夏天万绿重重,荷花映日,秋季芦苇迎风摇曳,野趣横生,而与春夏秋相比,冬季几乎没什么观赏性。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洋湖湿地公园应该更多地运用观果、观姿和冬季观赏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来丰富洋湖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季相效果,从而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提高洋湖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

3.洋湖湿地公园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在所调查的洋湖湿地公园群落样地中,以高层乔木为主导、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组成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模式是主要的配置方式,它是洋湖湿地公园人工模拟地带性自然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类型。在陆生植物群落中,群落结构除了乔灌草型、还主要有乔草和灌草型,乔木层主要应用树种有香樟桂花银杏、二球悬铃木、乌桕、荷花玉兰等,灌木层主要应用植物有杜鹃芙蓉紫薇八角金盘、南天竹等,草本层主要应用植物为结缕、白三叶、美女樱、查草、狗尾草等;岸际植物群落中,由于其景观类型的特殊性,植物的配置既有陆生植物、也有水生植物,配置模式多为乔—灌—草—水生植物、乔—草—水生植物和灌—草—水生植物型,陆生植物在乔木层主要应用树种为垂柳水杉,灌木层主要应用树种为凤尾竹、构树、木芙蓉等,草本层主要应用树种为狼尾草、芦苇、茅、白花鸢尾、蒲苇、千屈菜等,水生植物主要有荷花、梭鱼草、水葱、香蒲、菖蒲等;在水生植物群落中,植物配置模式主要有挺水—浮水或单层结构类型,挺水植物应用较多的是梭鱼草、荷花、香蒲、菖蒲等,浮水植物应用较多的有睡莲、萍蓬草、浮萍等,沉水植物应用较多的是范草、狐尾藻。

(三)洋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特征

1.体现自然湿地特色

在洋湖湿地公园调查区域内,选用了湿地特色明显的植物材料,如芦苇、香蒲、菖蒲、南荻、芦竹、蒲苇、睡莲、芒等,典型湿地植物的广泛应用,使有人很容易地感受到“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的独特湿地风光,同时又在园内大量种植湖南本地野生荷花,花叶亭亭,古朴淡雅,营造出“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薛落村”的意境

2.乡土特色明显

乡土植物由于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因此相对于外来物种其适应性和抗逆性更强,不仅具有资源广、易栽培的特点,还是反映区域植被历史、形成地域性植物景观特色、形成城市植物景观风格的重要材料,城市绿地的骨干和基调植物应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结合长沙市的地形、土壤、人文、气候等特点,本土植物如香樟、桂花、银杏、杜鹃、垂柳、红花稚木、荷花等可大量应用,根据实地调查结果,这些植物在洋湖湿地公园应用非常广泛,充分体现了长沙市乡土特色。

3.与环境和谐统一

洋湖湿地公园以城市湿地为主体,由多个亭廊台榭将园内的水景与陆景错落有致地串接起来。植物群落构建也顺应周围环境特点,在植物选择与营造时注重色彩与搭配、材料与质感、体量与形状、疏密与开合等因素,尽量与周围园林小品搭配和谐、融为一体,从而达到“虽为人造、宛若天开”的湿地植物景观效果。

4.尊重自然地理环境

洋湖湿地公园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大最种植耐水湿的植物种类。在植物群落构建上借鉴原有植物群落中的乔木组成,配置水杉、香樟、夹竹桃、木芙蓉等中、湿生植物:在水边和水塘则以湿生、水生植物营造为主,如鸢尾、菖蒲、芦荻、芦苇、荷花、梭鱼草等构建水湿生植物群落;在临水坡地空地上主要配置湿生乔灌木。总之,洋湖湿地公园根据区域的实际特点,一般选择中、湿生植物种类,植物生态幅较广,既能忍耐一定的水环境,也能在短暂的旱季正常生长。

5.体现“生态洋湖”设计主题(www.xing528.com)

“生态洋湖”是洋湖湿地公园设计主题之一。园区将湿地片区的水体有效地链接,打造洋湖湿地公园水文化,不仅在湿地科教区规划建立污水厂,还种植大量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植物实现对污水的二次净化效果。园区模拟天然湿地的水文与环境状态,栽植了具有净水功能的芦竹、美人蕉、芦苇、灯芯草、纸莎草、香蒲、莺尾、浮萍、千屈菜、狐尾藻、眼子菜水生及湿生植物。而在水体外围则种植形成绿色的屏障的植物,如对水体中氮磷有净化效果的水杉,以及具有香气和吸收有害气体的杜英、夹竹桃、樟树广玉兰等。

(四)洋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问题与建议

1.问题分析

通过湿地实地调查与分析,洋湖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方面存在着以下五大问题:

(1)乔灌草比例不当,景观相似度高。虽然调查结果显示洋湖湿地公园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乔木树种和水生植物所占比例小,藤本植物缺失,且有的植物种类为非人工种植的野生型,其体量及观赏性不高,而人工种植的植物中个别种类的重要值极高,这反映了在洋湖湿地公园中常用植物种类较少,在树种组成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雷同现象,缺乏丰富的组合及变化,垂直绿化方面不被重视,不利于构建形式丰富的植物景观。

(2)常绿与落叶植物比例不协调。洋湖湿地公园内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例为1∶2,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的比例约为5∶3,常绿乔木与落叶灌木种类偏少,不满足营建植被类型丰富的群落景观要求。

(3)缺乏观果、观姿类及秋冬季观赏植物。洋湖湿地公园内植物的观赏特性不平衡。除基本绿调以外,主要以红色系观赏植物为主;观赏部位在观花类和观叶类植物种类丰富,但观果观姿类植物种类较少,不利于营建色彩与季相丰富的植物景观。

(4)个别植物种植设计不合理。植物种植设计要保证植物的生理生活特性和种植环境相适应,调查发现洋湖湿地公园内对有些植物的种植设计不合理,如将耐旱忌涝紫薇紧临水种植,未考虑水位季节性变化对香樟的水淹影响,喜阴性植物八角金盘被大量种植在阳光下,多刺性植物野蔷薇阻挡园路等。

(5)个别水体生态性较差,菹草和凤眼莲大面积生长。水是湿地主题,调查发现,洋湖湿地公园内个别湖泊或河流中水的生态性较差,水体较为浑浊,且出现凤眼莲和菹草大面积爆发现象,不仅影响水体质量和景观效果,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2.关于植物群落构建的建议

(1)协调乔灌草及常绿落叶比例,构建变化多样的植物景观。乔木作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观赏特性,许多乔木的观花赏果、观姿展形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其他植物合理搭配可形成丰富的季相变化。而藤本植物占地极少却能增加绿化面积、拓展竖向绿化空间和美化环境,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材料。洋湖湿地公园应增加乔木和藤本的种类和数量、改变乔灌木的比例、重视对垂直绿化的应用,增加群落的层次和变化形成合理的乔、灌、花、草复层人工植被结构,而且不能“以草代木”。在协调常绿阔叶比例方面,要增大对常绿乔木和落叶灌木的引种及应用,提高植物景观的绿视率和郁闭度,做到四季有景可观,提高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质量。根据长沙地区的气候特征,推荐以下适应湿地环境且观赏性较高的常绿乔木及藤本植物,以丰富洋湖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层次、协调常绿落叶植物比例。

推荐的常绿乔木:湿地松、圆柏、檫木、闽楠、木莲、重阳木、木荷、枫香、侧柏、柳杉、落羽杉、厚朴乐昌含笑、深山含笑、天竺桂、红花荷。

推荐的藤本植物:常春藤、紫藤、凌霄、常春油麻藤、木通、藤黄檀、爬山虎

(2)加大对观果、观姿及其他色系植物的应用。洋湖湿地公园中以观花、观叶及红色系观赏植物为主,加大对观果、观姿及色叶植物的应用,可以丰富植物景观观赏特性,提高植物景观的质量,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植物景观效果,推荐的植物种类有无患子、泡桐、二月兰、蜡梅、小檗、厚皮香、山矾、三角枫、丝棉木、蓝果树

(3)注重养护和管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植物景观构建和管理是长期的过程。日常管理中,应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理论和植物生存关系,对植物的生长态势和规模做灵活的疏密引导,如通过及时对枯枝落叶进行清理、对湿地公园内植物进行不定期的除草和修剪等日常养护、清除生态入侵的凤眼莲及大面积爆发的菹草,还原水体的生态功能,力求给游人创造更舒适更美观的景观效果。

总之,洋湖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应以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应区域环境的以乡土植物为主的植物种类;其次,要根据洋湖湿地公园的立地条件,从色彩与季相的角度,选择本土或引入外来植物,来丰富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和景观功能。另外,在植物群落构建时,还应注重表现植物群落的形式美和空间美,运用多种构图手法,营造层次多变、疏密有致的景观效果,表现出植物群落构建的科学性艺术性;同时,加强后期的营造和管理,是长期维持湿地公园舒适优美植物景观的保障。

3.关于植物群落景观营造的建议

针对洋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结合园内植物群落调查数据和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和结果,建议从生态美、形式美、空间美和意境美四个方面提高洋湖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质量。

(1)生态美方面。模拟自然生境景观,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自然形成的湿地,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更新,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是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一个很好的借鉴。对自然生境景观的学习和模拟,是最大化发挥湿地植物综合效益、营造“虽有人造,宛若天成”的湿地植物景观效果的必然要求。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总结群落特征对构建自然群落景观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利用本地乡土植物材料进行重新设计,形成既满足生态要求也满足观赏要求的优美景观构图。同时,营造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途径有保持、恢复和重建三种,然而无论是恢复还是重建,植物群落都要经历缓慢的演替过程:即使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缩短成景时间,也不能破坏生态恢复的演替节奏。

(2)形式美方面。展现植物的群体与个体美。根据不同植物之间的形态、体量、质感和色彩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多种艺术构图手法,可搭配形成自然、粗犷的植物群体美。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不仅要突出湿地植物个体的“色”“香”“姿”“韵”的个体美,更要突出植物群体美,形成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色彩与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群落,体现湿地特色。通过展现湿地植物的群体与个体美的对立统一,达到粗犷美与精细美的结合,提高植物景观的形式美。

运用艺术原理构建景观。乔、灌、草结合以及常绿与落叶的搭配构成了植物景观,它在营造上强调主体,主次分明,利用各种植物本身的高低、姿态、叶形、叶色等形态特征,融合一定的艺术构思手法进行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以表现湿地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利用植物的色彩和线条来烘托水体,利用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按照均衡性对植物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进行配植,使植物在疏密、质地、浓淡、轻重等方面相互呼应,形成洁而不乱,稳中有变的景观视觉效果

构建优美天际线。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要注意远景、中景、近景三者的搭配和协调,避免过多的主体。利用植物的不同特性,采用多层次的配置,使林冠线高低起伏,林缘线富有变化。构建复层群落,对植物进行组团种植,同时也要注意植物的高低起伏、有前有后、错落有致,形成优美的天际线,营建宜人美景。

(3)空间美方面。丰富景观层次,构建自然岸线植物景观。在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布局中,平面上要求有疏有密,有远有近,最忌等距离种植;立面上运用一定起伏也可产生优秀的景观效果。在配置上将水岸和水域景观统一考虑,以岸边摇曳多姿的垂柳为背景,水由浅到深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形成高低错落,空间层次丰富、组织协调的植物景观。同时还可建立各种湿地植物种类分区组团,交叉隔离,随视线转换,构成粗犷和细致的成景组合,在不同园林空间组成片景、点景、孤景,使湿地植物亲水性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