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产生统一感。因此,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园艺变种。(三)文化性文化性历来是设计的灵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也不例外。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科学

科学性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基础,没有科学性其他一切都不存在了。科学性的核心就是要符合自然规律。因此师法自然是唯一正确的途径。最忌在南方设计北国植物景观,或在北方滥用南方树种,这种做法没有不失败的。既然要师法自然,就要熟悉自然界的南、北植物种类及自然的植物景观,如密林、疏林、树丛、灌丛、纯林、混交林、林中空地、林窗、自然群落、草甸、湿地等。由于南北各气候带的自然植物景观及植物种类差异很大,不同海拔植物景观及植物种类也迥然不同,所以要顺应自然。但也有特例,如西安与北京同属暖温带,西安北靠秦岭,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竟然有近60种常绿阔叶植物生长良好,可以恰当地应用这些植物,以体现北亚热带植物景观。一些中亚热带城市如温州柳州、重庆及云南的澄江,露地生长的棕榈科植物竟有八九种之多,多数榕属树种也生长良好,一些原产热带、南亚热带的开花藤本,诸如三角花、炮仗花、大花老鸦嘴、西番莲均能生长良好,安全过冬,因此为营建热带或南亚热带植物景观奠定了物质基础。

目前营建湿地项目越来越多,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首先注意建立食物链生物链,形成科学的湿地生态系统。如重庆的白鹭山庄,大树上群居着数百只白鹭,因为山庄前有水稻田、河流,为它们提供了泥鳅螺蛳、小鱼、虾等食物。一些飞禽除觅食昆虫外,对一些可食的观果植物也很钟爱,如苦楝、火棘、桑、柿、杏、毛樱桃、樱桃、山里红枇杷等。蜜蜂则喜采集槐、刺槐、枣、椴树、荆条等植物的花蜜。蝴蝶幼虫及成虫最爱觅食具有精油细胞的叶片及花香花蜜的植物,如云南蝴蝶泉边群集蝴蝶的是一棵合欢,四周有黄连木香樟、阴香,过去还有大量的柑橘,但由于后来大量施用农药,蝴蝶几乎绝迹。而诸如一串红、一串蓝、红蓼、龙船花、细叶萼距花、五色梅等均是蝴蝶成虫钟爱的花卉。

(二)艺术性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1.统一

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产生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容易使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化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设计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设计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一座城市中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多,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数量少,五彩缤纷,丰富植物景观,起到变化的作用。

2.调和

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让人产生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让人产生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当植物与建筑物组景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如广州中山纪念堂主建筑两旁各用一棵庞大的、冠径达25 m的兰花与之相协调;南京中山陵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庄严的陵墓相协调;英国勃莱汉姆公园大桥两端各用由9棵椴树和9棵欧洲七叶树丛植组成似一棵完整大树与之相协调,高大的主建筑前用9棵大柏树紧密地丛植在一起,形成外观犹如一棵巨大的柏树与之相协调。一些粗糙质地的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瓷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应选择纤细的攀缘植物来美化。南方一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园艺变种。反之,庞大的立交桥附近的植物景观宜采用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灌木或花卉组成大色块,方能与之在气魄上相协调。(www.xing528.com)

3.均衡

这是在景观设计时植物布局所要遵循的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组景,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凝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易、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设计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如门前两旁设计对称的两株桂花;楼前设计等距离、左右对称的南洋杉、龙爪槐等;陵墓前、主路两侧设计对称的松或柏等。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成片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4.韵律和节奏

植物景观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就是一例。又如数十里长的分车带,取其2 km为一段植物景观设计单位,在这2 km中应用不同树形、色彩、图案、树阵等设计手法尽显其变化及多样,以后不断同样的重复,则会产生韵律感。

(三)文化性

文化性历来是设计的灵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也不例外。除了遵循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以外,还要根据特定的文化内涵及环境来进行合理配置,使植物景观具有相应的文化氛围。

没有民族性就无从谈起世界性。我国古人在造园中对于植物的运用匠心独具,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文化意趣的植物景观。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受佛、道、儒的思想影响很深。禅宗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重视人的“悟性”。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和无为。儒家思想主张以仁为本,以乐为熏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注重人格的锤炼和品性的培养。而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境,即植物景观和欣赏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升华成情景交融的境界。通过植物景观的比德、比兴等手法,并“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形成了园林植物景观中的意境、情境、画境,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比德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它主张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在植物景观中欣赏和体会到人格美。在“以儒化民”的文化氛围中,人们总会寻找植物的某些内在特性,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赏景、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特有的传统审美方式。如以松柏的凌寒不凋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竹被喻为君子,虚心劲节,“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仍虚心”;同样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梅也是古来传诵的名花,陆游赞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东晋陶渊明以爱菊著称,“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比颂菊花高洁,卓尔不群;牡丹多被认为是“富贵花”,然而它不与百花众香争春斗妍,单选谷雨潮,百花盛开之后开放,“非君子而实亦君子者也,非隐逸而实亦隐逸者也”,象征中华民族虚怀若谷、谦虚礼让、宽厚容人的品格,更因不听武则天而贬洛阳的传说彰显了不畏强权的精神,清代学者刘灏在《广群芳谱》中赞美牡丹“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再如荷花之出淤泥而不染,蜡梅之标清,木樨之香胜,梨之韵,李之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比兴是借花木形象含蓄地传达某种情趣、理趣,“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早在《诗经》中,人们在用比兴手法咏志、抒情时,就已引用了逾百种植物,这些植物渗透着人们的好恶和爱憎,成为某种精神寄托。如“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都是借植物表达爱慕之情。《楚辞》中也有赞美柑橘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以比拟人的坚贞和忠诚。我国传统的花文化还赋予众多植物象征意义,如紫薇象征高官,桂花意为折桂中状元,桑梓代表故乡,竹报平安,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紫荆象征兄弟和睦……这些花文化都在古典园林植物景观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型,不同风格的园林植物景观各有特色。皇家园林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故而植物景观也要处处彰显气势恢宏、庄重华贵的皇家气派,体现皇权文化。松柏常作为基调树种,象征其统治长存。避暑山庄处处可见苍劲的古松,更有多处以松命名的景点,如可聆听阵阵松涛的万壑松风,代表松鹤延年的松鹤清樾,以及云牖松扉、松鹤斋等。另外,以玉兰、海棠、牡丹象征“玉堂富贵”,搜集天下各地的珍奇花木等,无一不显出皇家的华丽富贵。私家园林的面积相对皇家园林要小得多,往往充满诗情画意,体现仕文化或隐逸文化。在私家园林中常用梅、兰、竹、菊“四君子”,荷花的高洁,芭蕉的洒脱,兰花的幽芳等作为比德、比兴的意境。如留园“五峰仙馆”厅内楹联:“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表达了园主治学的品格和隐逸洁身自好的情操。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小庭院中,一丛翠竹,数块湖石,以沿阶草镶边,点题的海棠仲春开放,表现了“山坞春深日又迟”的意境。传说中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因此古人多莳梧竹待凤凰之至,梧竹幽居便借用这一典故,一株梧桐和翠竹数竿的配置形式简洁却又富有文化意蕴。幽静神圣的寺观园林将宗教与游览融为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