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上海的城市标志之一,也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南京路步行街的建设于1998年正式启动。
南京路步行街由黄浦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黄浦区城市规划管理局组织牵头该项目的规划设计,通过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设计方案专家组评审的方式,确定法国夏氏建筑师联合事务所和法国拉德芳斯公司合作设计的方案为中选方案。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黄浦区城市规划管理局共同承担总体方案的深化和施工图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功能定位与原则
1.指导思想
借鉴吸收国外商业街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展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特色,继承和延续南京路商业街的历史文脉,以人为本,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商业环境。
2.功能定位
南京路步行街的建设力求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目标在于把南京路建成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全天候步行街。
3.设计原则
南京路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建筑物高低错落,建筑界面凹凸不齐,广告招牌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由于道路拓宽,还留下一段骑楼。但正是这种无序中的有序,为南京路带来了其特有的生动场景。因此,在步行街设计中应尽量保持和发挥这种特性,步行街的路面铺设、家具小品布置应简洁有序,使无序和有序有机地结合。据此,确定了以下设计原则:
(1)按照内涵式推进发展,不搞外压式发展,要把南京路的特点综合发挥出来,不是大兴土木,而是更有品位,更具特色。
(2)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南京东路步行街规划范围从外滩至黄河路,一期工程完成西藏路至河南路段的建设,应为今后步行街的全线贯通创造条件。
(3)步行街的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应与道路两侧街坊的建筑物(包括规划改建)的空间融为一体,要向支路延伸,使步行街向纵深发展。
(4)南京东路地下管线原则上不再翻排,但对于步行商业街功能上所翻管线(如天然气、雨水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宽带网光纤等)应予以充分考虑。
(5)南京路步行街的路面布局应打破传统的横断面形式,采用一块板布置,取消上、下街沿,改变原有狭窄的步行空间。路面结构能满足慢速观光旅游车通行,亦能通过国内外重要宾客的观光车队,紧急时也可作为抢险通道。同时应考虑设置盲道和无障碍设施。
(6)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好交通。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九江路、天津路可承担东西向的交通,浙江路仍承担南北向的交通,福建路机动车穿越并要安排好自行车和机动车的停放。
(二)总体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东起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长1033 m,路幅宽18~28 m,总用地约3万m2。
根据人群购物行为特征分析,方案采用不对称的布置形式。以4.2 m宽的“金带”为主线,贯穿于整条步行街中,“金带”上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如座椅、购物亭、问讯亭、广告牌、雕塑小品、路灯、废物箱、花坛、电话亭等。“金带”位于道路中心线偏北1.3 m处,处于阳光的照射面,强烈地标识步行街的休憩空间,反映步行街的静态特征。而两侧步行区平坦开阔无任何障碍物,直接通向商店,反映了步行街的动态特征。另外,“金带”采用抛光印度红花岗岩,夜幕降临,“金带”折射出两侧的霓虹灯光,流光溢彩。
为了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辟出黄金地段的土地(批租土地价格约1万美元/m2),在河南路和浙江路分别设计了休闲绿化广场。河南路是步行街的入口,结合地铁二号线河南路车站出入口,布置了600 m2的立体花坛。而浙江路的世纪广场占地近9000 m2,正处于步行街的中段,成为人流的集散中心。步行街狭窄的空间到这里豁然开朗,空间的变化丰富了步行街的景观。
(三)景观环境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小品、街道家具、灯杆的尺度与人、建筑的尺度相协调,为游人创造一个舒适、悠闲的购物环境。
1.道路横断面
南京路步行街采用一块板的形式,无上、下街沿之分。道路宽度按两侧建筑之间的距离确定,最宽处约30 m,最窄处约18 m,道路中心线偏北1.3 m处设4.2 m宽的“金带”,将“金带”的南边线作为路脊线,路脊线以南设7 m宽的观光车道。路脊线以北7.2 m,以南8.4 m处各设一条盖板排水明沟,道路横坡0.8%。(www.xing528.com)
2.“金带”
“金带”贯穿于整条步行街,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是步行街的灵魂。它作为步行街的休闲停留空间与其两侧的步行空间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金带”布置以75 m的长度为一个标准单元,留出足够的南北向步行空间,让游人自由穿越“金带”。
3.街道家具
街道家具包括路灯、座椅、花坛、服务亭、广告牌、购物亭、电话亭、垃圾桶等。花坛、座椅的用材与“金带”地面层铺装相一致。
(1)窨井盖。对位于“金带”上的37个雨水窨井盖进行了特殊设计,每个窨井盖都刻有不同图案——上海开埠以来各时期代表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浮雕,并标注建造年份,全部用合金铜浇铸。37个窨井盖浓缩了上海百余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史。
(2)雕塑。“金带”上选用了三组铸铜雕塑,分别为“三口之家”“少妇”“一母与女”,均采用真人比例写实的手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融入步行街上的购物人群之中,为步行街营造了祥和温馨的氛围。
(3)路障。沿河南路、浙江路、福建路、西藏路向南北延伸设有直径60 cm的花岗岩石球,观光车7 m宽范围设置半自动可升降路障,白天降下,供观光车通行;夜间升起,防止车辆进入步行街。其他支路,在九江路、天津路口设置路障,但中间3 m宽设可升降路障,以便抢险车辆通过。
4.街头广场
(1)世纪广场。位于南京路以南、湖北路以东、九江路以北、福建路以西,用地面积为8404 m2。广场西侧近400 m2绿地,花坛西侧耸立一座高3.08 m的东方宝鼎,东侧安置了一座时鸣钟,这是为纪念中国和瑞士建交50周年,瑞士送给中国上海的礼物,到正点,时钟会响起中瑞民歌旋律的钟声。广场东侧有管理用房,LED大屏幕、旱喷泉、停车场等设施,从步行街进入世纪广场,空间豁然开朗,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为游人提供了开阔的绿化休闲场所。世纪广场也是演出、商品展示、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
(2)河南路广场。结合地铁通风井、残疾人电梯,车站出入口设计了一个占地约600 m2的立体花坛,使地铁设施融入绿树丛中与广场形成一个整体。
[1][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浦·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M].罗经国,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M].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贺业矩.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5][美]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部批判的历史[M].张钦楠,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6]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法]勒·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8][法]勒·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9]周晓虹.社会学经验研究传统的形成与确立[J].南京大学学报,2001(1):118-128.
[10]康少邦,张宁.城市社会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1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倪文彦,宋峻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