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是景观的骨架和脉络,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
(一)景观中道路的功能
1.组织交通
景观道路担负着与外界道路相联系,集散人流、车流的作用;同时要满足日常养护管理的交通要求。
2.引导游览
根据不同游人的需要组织不同内容的游览,并对景观的展开和观赏程序起着组织的作用。
3.组织空间、构成景色
道路能起分景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它的线型和铺装可与园林植物、建筑、山水等构成各种富于变化的美景,所以布置得好的道路,既是路,也是景。
(二)景观道路的类型划分
景区游览道路按功能可分为主要道路(主干道)、次要道路(次干道)和游息小路(游步道)三种类型。
1.主要道路
这是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主要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在城市公园中,宽度为4~6米,一般不超过6米,以便形成两边树木交冠的庇荫效果。
2.次要道路
这是主要道路的辅助道路。分散在各区范围内,连接各景区内的景点,通向各主要建筑。在城市公园中,路面宽度常为2~4米,要求能通行小型服务用车辆。
3.游息小路
这类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各个角落。考虑两人行走,一般宽1.2~2米,小径也可为l米。按路面材料可分为土草路、泥结碎石路、块石路、砖石拼花路、条石铺装路、水泥预制块路、方砖路、混凝土路、沥青柏油路、沥青砂混凝土路等。
(三)景观道路的设计原则(www.xing528.com)
1.交通性和游览性
景区游览道路不同于一般纯交通的道路,其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要求。对于交通的要求一般不以捷径为准则,总的来看交通性从属于游览性,但不同类型的道路在程度上又有差异,一般主要道路比次要道路和小路交通性要强一些。
2.主次分明
道路系统必须主次明确,方向性强,才不致使游人感到辨别困难,甚至迷失方向。主要道路不仅要在宽度和路面铺装上有别于次要道路,而且要在景观的组织上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因地制宜
景观的地形地貌往往决定了景观道路系统的形式。狭长的基地,主要活动设施和各景点必沿带状分布,主要道路必呈带状。有山有水的景区,主要活动设施往往沿湖和环山布置,主干道必然是套环式的。从游览的角度要求,路网的安排应尽可能是环状,以避免出现“死胡同”或使游人走回头路。
4.疏与密
道路的疏密和景区的性质、地形、游人的多少有关。总的来说不宜过密。过密不但增加了投资,还有造成景观分割过碎之弊。
5.交叉口处理
道路交叉口的处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交叉口过多,交叉口和分叉口应能分出主次,使导游方向明确。
(2)两条主要道路相交应尽可能采取正交,为避免游人过于拥挤也可形成小广场。
(3)如两条道路成锐角斜交,锐角不应过小。
(4)两条道路成丁字形交接时,在交点处可布置道路对景。
6.和建筑的联系
靠近道路的建筑一般面向道路,并不同程度地后退,远离道路。在一般情况下道路可采取适当加宽或分出支路的办法与建筑相连。游人量较大的主要建筑,后退道路较多,形成建筑前的集散广场,道路可通向广场与建筑相连。对于可穿越的建筑,道路可以穿越建筑或从建筑的支柱层通过。靠山的建筑利用地形分层入口,游人可以竖向穿越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